記者|黃 璜

這場疫情深刻地改變了出版業的經營狀態,有一些趨勢開始浮出水面。
8 月底,隨著各家上市公司半年報的陸續發布,出版上市企業2020 年上半年的業績均已披露。可以看到,2020 上半年出版上市企業不同程度地受到疫情影響,出版上市板塊多年的增長勢頭就此停滯,22 家出版上市企業2020 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70.75 億元,相較去年同期減少9.95%,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60.12 億元,相較去年同期下滑50.12%。22 家出版上市企業中,僅有讀者傳媒、中文在線、掌閱科技三家營業收入、凈利潤相較去年同期均有增長。具體到個股,鳳凰傳媒、中文傳媒、中南傳媒上半年營收超過40 億,凈利潤超過5 億,兩項指標均位列出版上市企業前三;營收跌幅最大的則是出版傳媒、天舟文化、世紀天鴻,相較去年同期營業收入下滑超過20%,歸屬母公司凈利潤跌幅超過50%的三家出版上市企業則是新華傳媒、出版傳媒、世紀天鴻。
雖然整體業績表現并不亮眼,但綜合來看多數出版上市企業二季度業績有所回暖,實現了業績的U 型曲線。不僅如此,透過半年報可以看到,這場疫情深刻地改變了出版業的經營狀態,有一些趨勢開始浮出水面。
教育出版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教材教輔業務是出版業的營收支柱,地方出版上市集團的核心業績也仰仗于此。不同于其他學齡段,義務教育階段春季教材多數在疫情爆發前均已開始啟動發行,同時其剛需屬性也使得這部分業務受疫情影響相較較小。從整體來看,盡管上半年全國范圍內學校延遲開學,部分地區取消了春季學期的開學計劃,但多數地方出版集團仍舊在疫情爆發前后制定了教材教輔的緊急發行方案,從而完成了教材教輔發行的政治任務,實現了“課前到書,人手一冊”的同時也穩住了營收的基本盤,盡可能地把疫情對經營的不利影響控制在最小程度。多數地方出版集團營業收入與凈利潤相較去年僅小幅度下滑,這與教材教輔業務的穩定不無關系。不僅如此,部分地方出版集團教材教輔業務甚至實現了業績增長,如鳳凰傳媒教材教輔上半年實現發貨碼洋27.86 億元,同比上年增長10.2%;新華文軒的教輔教輔收入上半年也實現營收5.987 億元,同比增長16.32%;讀者傳媒則是由于“原材料銷售收入及教材、電子產品銷售收入增加”,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實現了40.79%和10.86%的增長;南方傳媒則披露2020 年上半年公司人教版教材印制總印數6280 萬冊,碼洋4.65 億元,同比分別增加21%和22%。
除此之外,地方出版集團新華書店門店在上半年受疫情疫情,也是導致不少地方出版集團營收下降的原因之一,如新華傳媒營業收入相較去年減少了8651.74 萬元,其在半年報中披露的原因就是“受疫情影響,門店暫停營業、復業后門店客流減少等因素所致。”
相較于地方出版集團的穩定,民營教輔出版企業業績則受疫情影響巨大,如世紀天鴻在半年報中表示疫情期間,推出了“志鴻優化網”、“志鴻教育網”、“優化學習”等網站或APP,并開展了直播課程、在線作業等相關業務,但是反應到業績上沒有明顯成效,2020 上半年世紀天鴻營收下滑25%,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僅55.9萬元,同比下降92.78%;另一家民營教輔上市企業天舟文化的圖書發行業務營收也下滑12.60%,整體營收下滑28.96%。
傳統教材之外,數字教材乃至數字教育的相關業務也刷了一波存在感。疫情期間,各地出版集團極響應國家“停課不停學”號召,依托其教材教輔內容的優勢,紛紛推出數字教材、在線課程、備課平臺等教育數字化服務,部分具備技術積累的出版上市集團則實現了營收上的增長,如鳳凰傳媒旗下擁有學科網的子公司鳳凰學易2020 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11194.84 萬元,同比增長53.05%;實現凈利潤1122.08 萬元,同比增加974.25 萬元;中南傳媒旗下天聞數媒數字教育產品已進入全國25個省份、146 個地級市、582 個區縣,各類產品服務1 萬多所學校。不過,從整體來看,教育出版的數字化業務仍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多數地方出版集團的數字業務仍舊停留在業務描述階段,很難形成具體的營收支撐。

表1 22家出版上市企業營收情況

表2 部分出版上市企業2020年上半年大眾出版板塊營收情況
再來看看大眾出版。
不同于教育出版的穩定,大眾出版受疫情影響更為嚴重,從披露了一般圖書業務的出版上市半年業績來看,多數出版上市企業的大眾出版業務都有所下滑,大眾出版的頭部企業中信出版、新經典下滑幅度相對較小,而這兩家企業的業績表現對行業認知大眾出版發展無疑更具參考價值。
從各大出版上市集團的半年報來看,2020 年上半年大眾出版圖書的銷售與服務加速向線上渠道遷移的趨勢非常明顯。
中信出版在半年報中表示,公司構建了電商平臺、社群、直播、視頻號、異業合作等線上銷售矩陣,快速反應,聯合運營效果顯著,2020 年上半年自營線上銷售同比增長達到40%,尤其是抖音等短視頻平臺小店實現了9 倍銷售增幅,成為重要銷售渠道。線上銷售增長有效填補了疫情對線下銷售的影響,上半年圖書出版線上銷售占比88%城市傳媒也表示,在書店系統在實體店長時間不能正常營業的情況下,多措并舉,發力線上銷售,上半年線上業務銷售收入同比增長76.9%。
不僅是銷售往線上遷移,營銷同樣如此。多家出版上市公司表示采用了眾籌、直播、社群等新營銷方式,中信出版就在財報中披露,上半年通過新構建的MCN矩陣,運用直播、視頻號、社群運營等數字化內容和營銷的整合運營方式,覆蓋用戶609.76 萬人,內容曝光量總計32.1 億次。
從品類上來看,少兒圖書仍舊是大眾出版增長的重要板塊。新經典2020 年上半年自有版權文學類圖書實現營業收入2.04 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9.15%,少兒類圖書則保持增長趨勢,實現營業收入1.17 億元,同比增長16.34%;中信出版的少兒圖書同樣保持了強勁勢頭,上半年實銷碼洋同比增長29%,市場占有率從去年同期的1.89%提升到2.56%,除此之外,中信出版的強勢品類經管圖書市占率仍在提升,從去年同期的14.41%提升到了17.31%,生活休閑類圖書的市場占有率從去年同期的5.16%提升到7.86%。
值得一提的是,在市場下行的環境下,多數出版企業都選擇了收縮品種規模、新經典就表示疫情期間延緩了部分新品的上市計劃,積極挖掘產品潛力,拉長圖書生命周期及產品能效,反應到業績上收效明顯,2020 年上半年新經典主營業務毛利率為49.9%,較去年同期上漲2.1 個百分點,其中自有版權業務的毛利率為52.51%,較去年同期上漲0.54 個百分點。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535.57 萬元,同比增長5.18%。
半年報中,兩家數字出版上市企業業績相當亮眼。中文在線實現營業收入41496.17 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1.16%,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2547.28 萬元,同比增長116.82%;掌閱科技則是實現營業收入98020.06 萬元,同比增長8.95%,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11049.78 萬元,同比增長72.82%。
從這兩家數字出版上市企業的經營業績可以看出,數字內容產品的消費需求在疫情期間增長迅猛,中文在線的營收增長來源于“文學+”業務(網絡文學);掌閱科技收入的增長則是版權產品業務增長,主要是數字圖書和有聲書內容。
但是對于傳統出版企業而言,這個業績增長的渠道值得參考嗎?
答案或許猶未可知。縱觀所有出版上市企業的半年報,數字教育除了部分地方出版集團有所建樹,能夠形成主營業務營收的少之又少。大眾出版中,新經典數字圖書業務2020 年上半年實現收入1264.69 萬元,同比增長24.43%,中信出版則披露2020 年上半年旗下數字出版平臺中信書院用戶增長近100 萬人,兩家頭部大眾出版企業數字業務的發展與數字出版企業的增長相去甚遠。
除此之外,學術出版的數字業務增長或許更加值得期待,中國科傳在半年報中透露,公司建成的專業數據庫“科學智庫”“中國生物志庫”等產品,新增開通試用120 家,銷售收入實現較快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