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積勞成疾”出自馮夢龍筆下,由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攻打蔡國的一段戰事引申而成,記錄的是一位有勇有謀的國之重臣,殫精竭慮、以身謀國,并積勞成疾而病倒不起的悲壯故事。這位國之重臣叫公孫歸生。
楚靈王憑著強大的國勢和兵力,滅了陳國以后,乘勢發兵進攻蔡國。蔡侯中計被殺,楚兵攻城甚急。剛接位的世子有,聽從監國公孫歸生的意見,向晉求救。晉昭公惜兵不愿出頭,叫宋、齊、魯、衛、鄭等國出兵,可是他們都怕強楚。蔡國沒有辦法,只得憑自己的微薄力量守城。不及楚國一個縣大的蔡國,居然堅守了七個月之久,這全靠公孫歸生獨力支撐。但最終,公孫歸生勞累過度病倒了,城中的糧食也吃完了,守衛兵士也筋疲力盡,楚軍乘機破城而入……
看到公孫歸生的故事,不由得讓人想起三國時期那位足智多謀的諸葛先生,他們何其相像,又何其遺憾。可見,成大事,單靠某個人的操勞和才智是遠遠不夠的,一個家庭的興旺發達,一個單位的持續發展,都不能靠打疲勞戰來贏得勝利,只有張弛有度,休養生息,才有更長遠的未來。畢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了健康,一切都沒了。
(選自《讀成語 學中醫1》/培松 著 南窗 繪/河南大學出版社/ 2020年5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