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果毅

1998年3月,中國干部教育協會,中共湘鄉市委、湘鄉市人民政府在湖南湘鄉市東臺山國家森林公國建起了“沈春農烈士紀念碑”。同年3月28日,湘鄉市委、市政府舉行了隆重的紀念大會和紀念碑揭碑儀式、紀念沈春農烈士英勇就義70周年,現在,“沈春農烈士紀念碑”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烈士的革命功績永垂青史,烈士的革命精神將代代相傳并發揚光大。鮮為人知的是,沈春農烈士是大革命時期受毛澤東“三個親自”關注的不可多得的人物。
毛澤東親自批準他加入中國共產黨
1889年8月28日,沈春農出生在湘鄉縣湘西二都廣口塘(現屬韶山市)的一個封建地主家庭,后來全家遷往湘鄉縣二都城前區斑竹沖(今湘鄉龍洞鄉建時村)。他少年時熟讀經史,才識過人,被鄉里譽為“舉人”,后考入長沙鐵道學堂。求學期間,他開始接觸西方的科學與民主思想,傾心于孫中山、黃興領導的民主革命,為辛亥革命的爆發歡欣不已,剪去頭上的長辮子并動員學友剪發以示擁護。后赴云南蔡鍔部任職。他目睹封建帝制被推翻后,內憂外患有增無減,常與友輩慷慨陳詞:“辛亥革命結果如此,國家和人民的前途,會弄成個什么樣子?!”他在云南數年無所作為,悵然返湘,投身教育。1920年左右,他先后在東山高等小學堂、漣濱學校等處任教。1923年春,中共湘區委員會派共產黨員王萼來湘鄉公學任教員,王一邊教書,一邊在知識分子中秘密傳播馬克思主義,沈春農開始受到影響。
1924年,地下黨組織湘鄉公學、漣濱學校等校師生300多人舉行“五四運動”五周年紀念游行示威,沈春農積極參與并從中受到很大震動。他經常和一些進步人士交往,并從他們那里接觸到中國共產黨的機關刊物——《向導》,受其影響,思想起了急劇變化,開始接受共產主義。
1925年,毛澤東回到韶山,調查研究中國農民問題,在此期間,他在群眾中反復宣講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打倒土豪劣紳的道理,傳播革命的種子。他的講解具體生動,通俗易懂,吸引了方圓幾十里的許多群眾。遠在湘鄉的沈春農和楊幼麟等進步青年一起跑去聽講,并參加了毛澤東以“打倒列強、洗雪國恥”為號召開展的革命活動,后又加入毛澤東組織的“雪恥會”。6月,韶山黨支部成立,9月,毛澤東親自批準沈春農在韶山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沈春農走上了為共產主義奮斗的道路。
毛澤東親自指導他投身農運
沈春農入黨后,以湖南農民運動特派員身份來到湘鄉,在地下黨組織負責宣傳和組織工作,是當時中共湘鄉縣地方執行委員之一:第一次國共合作后,根據黨的指示,他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并當選為縣執行委員,擔任農民部長。在農民協會還處于秘密串連發動階段時,沈春農即發動船民和碼頭工人為支援北伐軍的唐生智部運送糧草、做向導,慰勞和救護傷員,使唐部得以乘勝前進,攻下縣城。當唐生智部面臨敵軍反撲時,他又及時派人送信給唐,并發動200多人,為唐部搶運物資,使唐部得以迅速撤退,避免了損失。
1926年7月,北伐軍在湖南節節取勝,沈春農領導的農民協會由秘密轉為公開,湘鄉的農民運動很快出現了新局面。到1926年11月,全縣共成立了44個區農民協會,498個鄉農民協會,會員達195400人,成為湖南農民運動發展最快的縣之一。農民協會成立后,不僅打倒土豪劣紳,積極鏟除惡習,破除迷信,反對舊禮教,大辦學校,還廣泛開展了修路、修塘壩、開荒生產、植樹造林等一系列生產活動。這些工作至今還造福著湘鄉人民。如現在許多鄉鎮的老學校,就是那時辦起來的。許多公路,如縣城-沙田街-長江橋、縣城-潭市-谷水、縣城-張江渡-橫鋪子等主要道路就是那時修的基礎。1927年1月,毛澤東來湘鄉考察農民運動,對湘鄉蓬勃發展的農民運動大加贊賞,在他寫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有10多處提到湘鄉。
根據毛澤東考察湘鄉農民運動時所作的指示,為了加強對農運干部的培養,沈春農在毛澤東的親自指導下,按中共湘鄉地方執委和縣農協決定,于1927年3月在東皋書院舉辦了農民運動講習所,沈春農任教務主任,兼上政治課。參加學習的有150多人,這些人畢業后分派到各區農協幫助組織農民自衛武裝,對農民運動特別是武裝農民發揮了重大作用。
1927年3月,縣農協成立特別法庭,沈春農任審判長,具體負責審判工作,先后處決了一批罪大惡極的土豪劣紳,伸張了革命正氣,大長了農民協會威風。
親自為其家屬頒發“光榮紀念證”
1927年“馬日事變”后,沈春農和鄒祖培等人根據黨組織的部署,率領農民武裝在云湖橋、姜畬一線與許克祥叛軍展開了激烈的戰斗,后因敵我力量懸殊,又無后援,戰斗以失敗告終。6月上旬,許克祥部進入湘鄉,對革命者進行了瘋狂的大屠殺,一時白色恐怖籠罩全縣,革命進入低潮。根據黨的指示,許多地下黨員、農協骨干轉移外地。但因工作需要必須有少數人留下來進行秘密活動,沈春農臨危不懼,留了下來。他先避居鄒家沖白蓮庵等處。11月間,城前黨支部恢復,他又積極參加黨的地下斗爭,親友們擔心他的安全,勸他去上海避難,兩次護送他到湘潭、長沙,等送他的人離開后,他又悄悄地跑了回來。別人責備他不注意安全,他豪邁地說:“砍了腦殼只有碗大個疤!”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在避居鄒家沖白蓮庵時,庵中和尚勸他脫離黨組織,隱姓埋名,出家修行,他題詩壁上毅然謝絕:“禪林物色自清幽,二十年前憶舊游。世事滄桑傷勝跡,人間歲月似飛流。奔馳豈為功名計,解放原從主義求。莫教金身修丈六,偷安最是丈夫羞。”
1928年3月26日,早就對沈春農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國民黨右派分子、地主惡霸和反革命地主武裝相互勾結,在龍洞城前鋪附近的螺臺山將沈春農抓獲,即日押送縣城。次日,縣長、團防局長親自審汛,沈春農寧死不屈,敵人惱羞成怒,于3月28日清晨將他殺害于縣政府前坪內。沈春農就義時年僅39歲。
新中國成立后,沈春農被追認為革命烈士。1954年9月,全國人大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國家主席毛澤東在設宴招待湘籍代表時,曾詢問沈春農大女兒沈谷南其父犧牲時的情況,不久親自頒發“革命犧牲工作人員家屬光榮紀念證”,上面寫道:“沈春農同志在大革命中光榮犧牲,豐功偉績,永垂不朽!”
(責任編輯: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