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我國眾多的民間藝術門類中,閩南惠安石雕以其特有的風格廣受人們喜愛,從中華傳統審美文化的角度對閩南惠安石雕進行藝術探討和分析,能更準確地發現惠安石雕在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真實藝術形態,為其后續發展探尋更為廣闊的空間。
[關鍵詞]傳統審美;閩南惠安石雕;藝術研究
閩南惠安石雕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獨具地方性特色的閩南惠安石雕有其特有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價值,彰顯著閩南地區的文化發展歷程。通過對閩南惠安石雕進行藝術探討和分析,我們能更準確地把握閩南惠安石雕形象特征以及歷史演變過程,對挖掘其內在審美意蘊大有裨益。
一、惠安石雕的文化屬性
惠安石雕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歷史積淀,從閩南惠安石雕作品中可以發現惠安石雕其工藝審美的變化以及其背后的人文淵源。作為傳統文化中的重要門類,惠安石雕的發展和民間文化關聯緊密,民間文化是人民群眾的生活智慧以及審美觀的集中體現,生活百態都是惠安石雕的創作題材。
在分析惠安石雕藝術文化中可以發現,其文化來自中原文化并融合閩南所處的地理環境特征,加上閩南地區生活習俗、民族文化的深厚積淀,所以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閩南的民間藝人們擁有更大的創作自由以及空間,更為寬泛的題材選擇,也為惠安石雕工藝的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惠安石雕受傳統文化影響,和宗教的宣傳和發展有著密切聯系。閩南地區有很多道觀、寺院,人們在裝飾這些寺院和道觀時,往往會采用各種神佛像的雕刻,這也為惠安石雕藝術的蓬勃發展提供了土壤…。總體來看,在富有特色的閩南文化促進下,惠安石雕藝術具備了發展的物質和精神條件,隨著時代不斷發展,惠安石雕藝術也在持續壯大。
二、惠安石雕的藝術屬性
作為一種重要的民間藝術,惠安石雕的發展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斷地被豐富和完善。起初,惠安石雕的出現并不是為了創造藝術品,人們使用惠安石雕僅僅是為了讓建筑安全性更高。隨著惠安石雕藝術的逐漸發展,惠安石雕的工藝也在不斷進步[2]。工藝的發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惠安石雕由工藝品向藝術品轉變。人們逐漸將自我意識以及精神含義融人惠安石雕中,讓惠安石雕成為連接工具和藝術的重要橋梁。而在此基礎上,人們也為惠安石雕注入了民間智慧以及美感,人們對惠安石雕的審美也在不斷豐滿和進步,最終惠安石雕實現了向藝術品的轉變。
從惠安石雕的創作題材來看,很多惠安傳統石雕都會采用龍和獅子的形象以及眾多民間故事、吉祥紋飾等題材,選擇這類題材的初衷也是傳統的文化結構和認知的體現,對這兩種藝術形態的琢磨以及改進讓惠安石雕藝術得以更好地發展。在漫長的藝術發展過程中,惠安石雕藝術將白石和青石作為創作的主要雕刻材料,這是因為閩南地區的泉州盛產此類石材,這一石材具有硬度高、便于雕刻的特點,取材方便加上石料質量好,造就了惠安石雕特有的藝術形態。青石和白石在種類上還有多種細分,不同的青石和白石品種經常被用于不同藝術題材的雕刻以及創作,這些藝術雕刻的技藝方法都是惠安石雕所特有的,也逐漸發展成為惠安石雕民間工藝的特色傳承。
惠安石雕在工具的選擇上一般會使用鐵錘和鋼鏨等,細分來看,這些工具又有大大小小幾十個門類。如何使用這些工具進行藝術創造,需要惠安石雕的匠人們根據所創作的題材以及個人審美追求,有選擇地綜合運用,并且將捏、掏、剔、雕等工藝技術應用其中,最終在石雕雕刻的過程中呈現精致又不失神韻的審美品位。
惠安石雕藝術的特色也表現為精細與傳神,嚴謹的惠安石雕創作模式需要遵循傳統的手工細致精修打磨流程,每一個環節都不能松懈,由買家決定創作的題材以及喜好的形象。
綜上所述,惠安石雕藝術在發展和傳承的過程中有著深刻的中華傳統文化烙印以及審美意蘊,既是閩南地區的民間文化薈萃,又是中華民族智慧博大精深的集中體現。從中華傳統文化視角對閩南惠安石雕進行藝術研究和探討,能挖掘出閩南惠安石雕背后的藝術特征以及文化價值。從當代藝術傳承和保護的角度看,惠安石雕要在秉承傳統的基礎之上,與時代發展步伐以及審美風向進行更好融合,將內在的中華傳統文化底蘊從更多維度展現出來,讓民間特色以及中華傳統文化之美更加完善地展現出來,從而真正走向世界,登上更為廣闊的舞臺。
參考文獻:
[1]楊錦彬.淺談惠安石雕在閩南傳統民居中的應用[J].天工,2018(4):140-141.
[2]盧偉榕,現代藝術與惠安石雕造型探討[J].神州(上旬刊),2018( 26):34-35.
作者簡介:劉國文,男,1970年出生,本科學歷,中國石雕藝術大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國家(一級)高級技師、高級工藝美術師,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惠安石雕”代表性傳承人,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福建省勞動模范,福建省技術能手,泉州市優秀人才等榮譽。長期從事宗教藝術、園林景觀雕刻的設計及施工管理工作。
主要代表工程:深圳萬福廣場高19.9m的九龍柱,并載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記錄;九華山景點標識工程《九華圣境》大牌樓;九華山大愿文化園石雕;浙江普陀山觀音圣壇石雕石材,陜西法門寺佛文化景區石雕石材,兗州興隆文化園石雕等。主要獲獎作品有《夜光杯》《鐵觀音》《海魂》《華夏升平》《守疆護土》《手印》《靜觀音》等幾十項。于2011年作為第一起草人制定《福建省地方標準——石雕石刻制品》(DB35/T1263-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