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贊譽 劉銀萍 蘇燁琴 朱益斌 金海剛



摘 要:通過開展不同藥劑及防治時期對秈粳雜交稻稻曲病的防效試驗,結果表明:30%苯甲·丙環唑EC、12%氟菌·氟環唑EC、40%咪鮮胺銅鹽·氟環唑SC、75%肟菌·戊唑醇WG對水稻稻曲病均有一定防效,但不同的防治時期對防效影響較大,破口前10d(劍葉與倒二葉葉枕相平)用藥防治效果優于破口期(田間5%穗破口)用藥。推薦使用30%苯甲·丙環唑EC 300mL/hm2、40%咪鮮胺銅鹽·氟環唑SC 750mL/hm2、75%肟菌·戊唑醇WG 750mL/hm2在水稻破口前10d防治稻曲病。
關鍵詞:稻曲病;藥劑;防治時期;防效
中圖分類號 S435.111.4+6?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18-0108-02
稻曲?。║stilaginodeavirens)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種水稻重要病害,主要為害水稻穗部,影響水稻品質[1]。近年來,隨著秈粳雜交稻的大面積推廣,稻曲病在海寧地區已上升為主要病害。稻曲病藥劑防治技術關鍵是選用有效藥劑及抓住施藥適期。張舒等[2]研究結果表明水稻破口前10d(劍葉與倒二葉葉枕相平)時施藥效果最好,張正煒等[3]研究結果表明水稻劍葉完全展開期防治效果最佳,而周余杰等[4]認為預防秈粳雜交稻稻曲病應在全田10%~20%植株劍葉完全抽出(即破口前16d)時進行防治最為適宜。為此,筆者于2018年在浙江海寧市開展了不同藥劑及防治時期對秈粳雜交稻稻曲病的防效試驗,為稻曲病防治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設在浙江海寧市馬橋街道民勝村單季晚稻田中進行。該田塊地勢平坦,排灌方便,肥力中等,前茬為冬閑田。水稻品種為甬優538,2018年5月17日播種,6月6日移栽。
1.2 供試藥劑 30%苯甲·丙環唑EC(瑞士先正達作物保護優先公司),12%氟菌·氟環唑EC(巴斯夫歐洲公司),40%咪鮮胺銅鹽·氟環唑SC(江蘇輝豐生物農業股份有限公司),75%肟菌·戊唑醇WG(拜耳作物科學中國有限公司)。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9個處理(詳見表1),分別在水稻破口前10d和破口期噴藥,重復3次,隨機區組排列,每小區66.7m2。噴藥器械為紅土地牌16L電動背負式噴霧器,用水量450L/hm2,施藥當日天氣為晴到多云。
1.4 調查方法 在稻曲病發病穩定期(2018年10月28日)調查各處理的稻曲病病情。調查采用W型五點調查法,每處理調查5個點,每點調查6叢,共30叢,記錄發病穗數與發病等級,計算病穗率、穗防效、病情指數和病指防效。數據采用SPSS統計軟件 DuncanS新復極差測驗法(SSR)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稻曲病病情分級:0級,無發病;1級,每穗1個曲球或者病粒;3級,每穗2個曲球或者病粒;5級,每穗3~5個曲球或者病粒;7級,每穗6~9個曲球或者病粒;9級,每穗10個以上曲球或者病粒。
病穗率(%)=發病穗數/調查總穗數×100 (1)
穗防效(%)=(空白對照病穗率-施藥處理區病穗率)/空白對照病穗率×100 (2)
病情指數=∑(各級發病穗數×各級級數)/(調查總穗數×最高級數)×100 (3)
病指防效(%)=(1-處理區病情指數/空白對照病情指數)×100 (4)
2 結果與分析
2.1 安全性 處理后7、15、30d目測觀察,各處理藥劑對水稻安全,水稻未出現明顯的生長受阻、失綠、畸形等藥害癥狀,對非標靶生物無明顯影響。
2.2 不同藥劑防效 由表2、3可知,在甬優538破口前10d及破口期,4種殺菌劑處理對水稻稻曲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不同殺菌劑的防效差異較大。破口前10d施藥,不同藥劑的病指防效依次為30%苯甲·丙環唑>40%咪鮮胺銅鹽·氟環唑>75%肟菌·戊唑醇>12%氟菌·氟環唑,病指防效分別為92.4%、90.2%、87.0%、81.5%,12%氟菌·氟環唑病指防效相對較差,與其他處理呈顯著性差異。破口期施藥,不同藥劑的病指防效依次為30%苯甲·丙環唑>75%肟菌·戊唑醇>40%咪鮮胺銅鹽·氟環唑>12%氟菌·氟環唑,病指防效分別為77.2%、73.9%、70.6%、63.0%,12%氟菌·氟環唑病指防效相對較差,與其他處理呈顯著性差異。
2.3 不同生育時期防效 由表2、3可知,在甬優538不同生長時期用藥,同一藥劑的防效存在較大差異。水稻破口前10d施藥,不同藥劑穗防效分別為苯甲·丙環唑91.9%、40%咪鮮胺銅鹽·氟環唑79.7%、75%肟菌·戊唑醇87.0%、12%氟菌·氟環唑83.7%,均高于破口期施藥的77.2%、56.1%、65.0%、65.9%;病指防效苯甲·丙環唑92.4%、40%咪鮮胺銅鹽·氟環唑81.5%、75%肟菌·戊唑醇90.2%、12%氟菌·氟環唑87.0%,均高于破口期施藥的77.2%、63.0%、70.6%、73.9%??傮w而言,水稻破口前10d(劍葉與倒二葉葉枕相平)施藥對稻曲病的穗防效與病指防效均優于破口期(田間5%穗破口)施藥。
3 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30%苯甲·丙環唑EC、12%氟菌·氟環唑EC、40%咪鮮胺銅鹽·氟環唑SC、75%肟菌·戊唑醇WG對水稻稻曲病均有一定防效,但不同的防治時期對防效影響較大,破口前10d(劍葉與倒二葉葉枕相平)用藥防治效果優于破口期(田間5%穗破口)用藥。推薦使用30%苯甲·丙環唑EC 300mL/hm2、40%咪鮮胺銅鹽·氟環唑SC 750mL/hm2、75%肟菌·戊唑醇WG 750mL/hm2在水稻破口前10d防治稻曲病。
參考文獻
[1]張俊喜,成曉松,宋益民,等.中國水稻稻曲病研究進展[J].江蘇農業學報,2016,32(1):234-240.
[2]張舒,張求東,羅漢剛,等.水稻稻曲病的藥效試驗和防治適期的選定[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07,26(2):178-181.
[3]張正煒,陳莉,丁克堅,等.稻曲病菌侵染特點及病害防治適期研究[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2013,40(4):656-659.
[4]周宇杰,徐越堅,何信富.秈粳雜交稻稻曲病防治藥劑與防治適期探討[J].中國稻米,2019,25(6):98-99,102. (責編:徐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