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磊
摘 要:針對青少年群體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有助于深入性地傳承和發展民族精神,如今已經成為青少年德育教育體系中的關鍵性結構單元。博物館的職責不單單在于為民眾呈現出不同階段的歷史風貌,還需要承擔起傳播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革命精神的使命。文章在強調博物館進行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的必要性、現狀前提下,分析今后博物館合理開展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的舉措,希望為日后青少年三觀糾正、思政素質提升、理想信念強化、人生發展前景合理規劃等指明方向。
關鍵詞:博物館;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舉措
博物館應當充分發揮自身的資源儲備優勢來開辟出更加豐富有效的教育路徑,持續引導青少年群體去自主學習各階段的歷史文化知識,明確光榮革命傳統的真諦,接受更加深刻的精神文化熏陶,從而培養出更強的愛國情感和高水平的思政素養。尤其是在互聯網全面普及的大環境下,東西方思想元素全面交織,博物館更加要深入性挖掘和整合一系列紅色資源,配合更加科學、人性化的引導方式來滋養青少年的心靈。長此以往,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將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發揮到極致。
1 博物館進行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的必要性
結合國務院頒布的《博物館條例》分析,博物館是將教育、鉆研、欣賞作為核心目標,進一步收集和整合一系列有代表性的自然環境、人類活動見證物并向公眾展示的機構。博物館管理者要深入了解和靈活把握博物館的公益性特征,想方設法健全其社會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務等功能。面對廣大青少年群體,最緊要的就是深入性拓展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力求在充分發揮出館內多元化資源優勢前提下,靈活引入革命傳統文化組織不同類型的主題教育活動,優化青少年群體的思政素養,促進他們的成長進步。
首先,博物館組織革命傳統教育可以不斷增強青少年德育教育內容的完善性和實效性,引領青少年樹立起更加堅定的愛國主義情感,進一步壯大民族精神。對應的教育內容包含中華民族優質傳統和革命傳統教育,令青少年全力承擔起傳承民族歷史和傳統的重任。
其次,博物館在革命傳統教育中還可以帶領青少年群體了解不同階段革命先輩的成長經歷,借鑒和學習他們的優秀品德素養,從而自覺樹立起更遠大的理想和更堅定的奮斗信念。
再次,博物館革命傳統教育更能夠令青少年明白歷史的變化和革命的艱難,懂得現實中美好幸福的生活有多么來之不易,形成更強的感恩思想,懂得時刻提升自我和回報社會。
最后,通對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令他們熟悉各個革命先輩的壯烈故事和高尚人格,從而迸發出更強的繼承革命傳統和立志成人成才的激情。
2 當前我國博物館組織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的實況
2.1 教育形式不夠多元
現階段較多博物館在進行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期間,習慣于機械地進行革命文物展示和歷史圖片交替播放,或是單調地講述一系列革命故事。須知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普及,這些單調乏味的教育模式明顯很難滿足學生的感官刺激需要,急需予以整改。
2.2 內容不盡完善
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主要涉及革命文物、歷史圖片、人物背景介紹等,整體觀察分析,這些內容還不夠健全,有待補充和完善。
2.3 教育能力不強
首先,硬件設施比較陳舊,尚未形成現代化的信息技術體系。
其次,相關講解者的職業技能和素養等未能達標,和現代教育的發展需要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3 博物館開展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的舉措
博物館中陳列的革命文物反映出革命先烈的偉大革命壯舉,蘊含革命精神和文化信仰,可以對觀賞者,尤其是青少年群體產生一定的教育啟發作用。特別是經過革命人物介紹、故事講解之后,革命傳統和精神得到了深層次傳播,強化了每個社會成員的責任意識。
3.1 創新革命傳統的教育模式
一直以來,我國較多博物館都習慣于借助革命文物展示和故事陳述等途徑來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為了全面挖掘和發揮各類資源優勢,提升革命傳統教育的效果和水平,有必要盡快創新教育模式,大力推廣使用計算機信息化等新型技術,賦予革命傳統故事更多的活力,激發青少年學習革命傳統的動力。此外,還要定期組織以革命傳統為主題的講解活動,邀請更多青少年加入其中,讓青少年在活動過程中與革命人物的情感產生共鳴,體會革命人物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進一步發揚革命傳統。
3.2 完善革命傳統教育的內容
許多博物館都依賴于圖片資料呈現、文物擺設和故事講解三類途徑來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為了快速提升革命傳統教育效果和水平,還需要完善教育內容,力求透過革命先烈的成長經歷、革命歷程、優秀人格等對青少年進行心靈啟發以及思想塑造。除此之外,更應該及時拓展既有的教育內容,包括歷史人物和代表性故事等,力求發揮出最大的教育價值。
3.3 提升革命傳統教育的技能實力
博物館應當不斷增加資金投入,引入更多高端的計算機信息技術設備和軟件資源,創設更加逼真形象的感知情境,營造更加和諧的互動氛圍等,以充分迎合青少年群體的感官體驗需要。為了達到這層效果,應該安排館員定期接受不同類型的培訓指導,著重提升他們的職業技能和綜合素養,確保可以在工作中更加靈活地加入各類素材,深入性地講解不同先烈的革命歷程,引起青少年的主動關注和學習。培訓內容則主要涉及革命傳統文化知識、網絡多媒體、講解技巧等,重點在于引導青少年深入把握革命先烈的高貴人格和品格,進一步有效地傳播信息,為廣大青少年提供更加優質的革命傳統教育服務。
需要注意的是,在面對青少年展開革命傳統教育時,不單單要關注信息的傳達,還需要通過多種途徑來保證革命傳統教育內容和活動的實效性。定期組織與本地區革命歷史相關的青少年實踐和交流活動,基于博物館資源優勢整合和提煉當地革命傳統文化的精髓,進一步豐富青少年的視野和思維,令他們深刻感知并建立起樸素的愛國情感,做到將革命思想融入平常的學習、生活之中,從而更加積極深入地傳承中華文明和革命傳統文化,并不斷接受更有效的實踐鍛煉。設計并組織革命傳統的專題教育活動,如紅歌演唱、革命主題演講等比賽活動。以紅歌演唱比賽為例,在正式比賽之前,應當邀請本地知名的博物館講解員和音樂藝術家共同探討,力求篩選出最為適合的紅歌來進行演唱比賽。再就是倡導在校園內每天固定時間段播放有代表性的紅歌,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對學生產生耳濡目染的影響效果。正式比賽期間則要設置預賽、復賽等環節,力求在激烈的競爭氛圍和精細的篩選過程中振奮青少年的內心,引起他們更強烈的感官反應和情感共鳴。還可以舉辦革命故事分享會,鼓勵青少年結合個人經歷去分享紅色革命故事,以感動周圍更多的青少年人群。這類活動的規劃組織,不但可以強化青少年的實踐技能,令他們敢于持續挑戰和超越自我,更有助于豐富他們的革命傳統文化底蘊,令他們了解更多悠久的革命故事背景,提升個人的語言表達能力。
4 結語
綜上所述,博物館開展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活動的目的在于持續強化青少年的愛國情感,引導他們樹立起更長遠的志向和理想信念,從而在平常生活中自覺形成較強的社會責任意識,塑造出更加優質的品格素養。基于此,各地博物館要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引入更多高端實用的技術設備,創造出更多逼真形象的演示情境,吸引更多青少年的主動關注和學習,久而久之,提升博物館的社會教育能力,持續為廣大青少年開展更加理想化的革命傳統教育服務。
參考文獻
[1]黃永蘭,劉妍,何力.關于建立博物館與中小學教育良性互動機制的探索[J].智富時代,2015(5):122-125.
[2]董建華.井岡山紅色文化傳播現狀研究[J].新西部,2017(24):71-82.
[3]繁峙縣.開展“紅色革命傳統教育”主題黨日活動[J].支部建設,2019(33):10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