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港口景氣指數繼續對2020年第二季度的長三角地區港口(包括上海港、寧波舟山港、嘉興港、臺州港、溫州港、湖州港、蘇州港、南京港、南通港、連云港、鎮江港、常州港、揚州港、泰州港、江陰港、馬鞍山港、蕪湖港、銅陵港、合肥港等19個港口)經營情況進行了統計性的描述工作,并對長三角地區港口的景氣情況進行分析。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港口景氣指數主要包含長三角港口經營數據和長三角港口財務數據兩部分的內容。長三角港口經營數據來自上海組合港管理委員會的《長三角地區主要港口吞吐量統計表》,港口財務數據來自長三角地區所有已上市港口公司的公開信息。
我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加快推進,上半年我國經濟先降后升,第二季度經濟增長由負轉正,主要指標恢復性增長,經濟運行穩步復蘇。依照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為250 06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同比增長3.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為15 867億元,同比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為99 076億元,同比增長4.4%;第三產業增加值為135 122億元,同比增長1.9%。第二季度主要經濟指標包括農業、工業、服務業均由負轉正,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市場預期總體向好,社會發展大局穩定。
2020年第二季度,由于受到國外新冠肺炎疫情和某些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外貿進出口額同比略有下降。據海關統計,第二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7.67萬億元,同比增長 0.2%,其中:出口額為4.38萬億元,同比增長4.47%;進口額為3.29萬億元,同比增長 5.46%; 貿易順差1.09萬億元,同比增長39.7%。本期港口景氣指數為89.53,處于非景氣區域。
1 港口業務經營情況分析
長三角地區規模以上港口4月、5月、6月完成的貨物吞吐量分別為4.33億t、4.47億t和4.67億t,同比分別增長5.5%、2.79%和6.51%;集裝箱吞吐量分別為755.7萬TEU、798.9萬TEU和815萬TEU,同比分別增長 3.3%、 3.43%和 0.51%;外貿貨物吞吐量分別為1.19億t、1.26億t和1.29億t,同比分別增長5.2%、1.18%和4.4%。近年長三角地區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長率變化趨勢見圖1。
2020年第二季度,長三角地區規模以上港口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4.93%,外貿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3.54%,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 2.4%。除了集裝箱吞吐量外,港口貨物吞吐量和外貿貨物吞吐量增長率均由負轉正。6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50.9%,連續4個月位于臨界點之上。說明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但是基礎工業保持正常增長,大宗商品供應保障有力。近年長三角地區港口各經營指標季度增長率與GDP季度增長率的比較見圖2。
2 港口經營財務分析
本期,長三角地區港口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同比分別下降23.98%和13.78%。雖然第二季度貨物吞吐量有所上漲,但港口企業的營業額及營業利潤雙雙大幅下降,主要是由于為降低疫情對生產企業的影響,降低社會物流成本,國內港口均出臺堆場費用減免措施。另外,由于掛靠程序的變化,例如衛生檢查更加嚴格,工作人員需保持安全距離以及清潔設備導致生產效率下降,增加了港口的生產成本,這些都增大了港口企業的經營壓力。
長三角地區港口的營業收入指數和凈利潤指數走勢見圖3。
3 指數走勢及情況分析
2007年到2020年第二季度的港口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等4個港口經營指數走勢見圖4。由圖4分析得出:本期長三角地區港口的經營指標(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以及財務指標(營業收入、凈利潤)環比均較第一季度大幅反彈,港口財務指標反彈幅度較小,比上年有較大幅度的下降。
2020年第二季度上海國際航運景氣指數為89.53,位于非景氣區域(見圖5)。
從港口行業本身的發展來看,2020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先降后升,第二季度經濟增長率由負轉正,主要指標恢復性增長,經濟運行穩步復蘇,長三角區域港口貨物吞吐量和外貿貨物吞吐量自4月以來連續3個月保持增長,但集裝箱吞吐量同比仍處于下降狀態。另外,由于港口費用減免,以及更嚴格的檢查和清潔措施,增加了港口企業的經營成本。因此,港口的營業收入和利潤同比大幅下降,港口企業經營壓力凸顯。
面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長三角港口企業需要充分做好長期疫情防控準備,加強區域港口生產協調和聯防聯控機制,設立針對此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聯防聯控機制,制定區域聯防聯控和區域港口生產協調方案,借助各自生產優勢,降低突發類事件對港口生產所造成的影響。港口可借此機會積極轉型,加快智慧港口的進程,積極與跨境電商企業合作,為客戶提供精細化、差異化服務,利用服務的增值開拓新的利潤增長模式。
(上海組合港管理委員會辦公室 周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