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錄辰



過去一年,“影視寒冬“是業內再提及的關鍵詞,然而觀眾視野中,從年初《都挺好》引發大眾共鳴,暑期《陳情令》《親愛的,熱愛的》破圈造星,到年末《慶余年》被廣大網友熱議,優質作品不斷涌現,收獲熱烈市場反響。未來,政策層面審核逐漸加強,市場層面觀眾對于劇集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國劇市場回歸理性,提質減量加速進行中。
“限薪令”嚴格執行,流量淡出演技為先
2015年前后,IP+流量的爆款公式盛行,天價片酬
度嚴重擠壓影視劇制作資源,引發了高投入低口碑劇集嚴重注水等連鎖反應。2017年《關于電視劇網絡劇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見》明確指出在電視劇和網劇的制作里,全部演員片酬不超過總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員片酬不超過總片酬的70%。2018年8月,“愛優騰”三大視頻平臺聯合正午陽光等六大影視制作公司聯合發布聲明,抵制不合理片酬,采購或制作的所有影視劇,單個演員的單集片酬(合稅)不得超過100萬元人民幣,其總片酬(含稅)最高不得超過5000萬元人民幣,11月9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關于進步加強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文藝節目管理的通知》,要求堅決遏制追星炒星、泛娛樂化等不良傾向,嚴控片酬,堅決打擊收視率造假行為。
2019年年初,尚有網友乃至業內人土質疑“限薪令”能否真正撼動流量明星高片酬局面。4月19日,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電視制片委員會發布了《關于嚴格執行電視劇網絡劇制作成本配置比例規定的通知》,重申“限薪令”,顯示了官方規范市場秩序的決心。
“限薪令”落地之初,流量明星集體觀望,熒屏曝光量降低,新生代演員獲得了更多機會。《演員請就位》《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等綜藝節目的熱播,也將業內年輕演員“無戲可拍”流量與演技孰輕孰重等問題帶入大眾視野。《陳情令》《親愛的,熱愛的》《慶余年》等作品的成功也印證了高熱度不必依賴流量。未來隨著市場秩序規范,唯流量論也將逐漸淡出。
“限集令”或將推出,“注水劇”不再霸屏
隨著觀眾生活節奏加快,娛樂渠道多元化,海外影視劇多經歷了由長到短的革新過程。美劇由20世紀60年代的平均30集以上,變成20多集,過去十年劇集數再次顯著變少,13集、10集甚至更少集數的劇集成為主流。目前日劇多為11集,韓劇也以20集以下為主。海外劇通過緊湊的情節吸引觀眾持續關注,提升收視率。
反觀國內,長期以來影視劇以集為單位計費售賣,作品集數越多,出品方收益越高,在天價片酬的擠壓下,出品方制作成本高企,不斷增加集數提高售價。平臺購劇成本隨之上漲,只能延長熱點劇的播出周期,保證收視率,進而增加廣告收益。回顧廣電發行許可電視劇公示數據,從2013年至2016年,電視劇平均集數由36集上升至45集,雖2018年平均集數有所回落,但40集以上篇幅的長劇仍是國產劇主流。2019年,央衛視黃金時段播出的300余部電視劇中,40集以上劇集占比53%。面對泛濫的“注水劇”,觀眾只能自行擠干水分,倍速播放只看主角已成為視頻網站的常態功能。
據報道,早在2009年,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已經在央視施行“限集令”,從近年播出數據來看,央視播出劇集長度多在40集以內。2019年9月,針對國產劇“注水”嚴重的問題,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積極研究相關應對措施并向行業征求意見,擬對劇集集數上限做出規定,上限為40集。從2019年獲準發行國產劇數據來看,平均每部集數同比已略有下滑,1-11月拍攝備案電視劇也呈現篇幅收縮趨勢,平均每部集數已下降至38集,未來熒屏長劇供應將減少。
“限集令”也引發了業界熱議,對于“注水劇”如何界定成為討論焦點,簡單以集數長短界定顯然不夠合理。據統計,2019年1-11月變更集數電視劇以縮短集數為主,但也不乏2020年熱點劇增加集數,如《瞄準》由42集變更為60集,《大宋宮詞》由50集變更為86集。可見,40集以上電視劇備案審核或將更加嚴格,但也并非“一刀切”式地消滅長劇。2020年,打擊“注水”將成為官方繼限薪”后又
規范市場的重要舉措,觀眾將迎來收視體驗的提升,出品方也將面臨收益下滑的考驗。
衛視頻道主打現實題材,古裝劇淡出黃金檔
2019年直播關注度TOP10電視劇中,現實題材作品占據絕對主導地位,《都挺好》《小歡喜》以原生家庭問題切入,擺脫都市劇的懸浮風氣,收視口碑雙高的同時,也引發觀眾對社會現實的反思。
2020年,衛視劇集儲備仍以現實題材為"主,孫儷羅晉《賣房子的人》,趙又廷白敬亭《平凡的榮耀》,陳曉王子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孫怡、張吳唯朱雨辰《你好檢察官》等多檔職業劇將上演,陣容班底備受期待,或將打破國產職業劇不職業的局面,張嘉譯閆妮宋丹丹秦海璐《我待生活如初戀》,靳東蔣欣《如果歲月可回頭》,陳建斌李桐潘粵明《愛我就別想太多》,楊紫肖戰《余生,請多指教》,漫畫家熊頓真實經歷改編劇《向陽而生》,以及《小歡喜》姊妹篇《小舍得》等都市情感劇囊括老戲骨新生代,也成為衛視主力資源。此外《人民的財產》《獵狐》《風暴舞》《拼圖》《瞄準》《暴風眼》等劇將影視劇探討主題拓展至國企轉型國家安全,信息安全反腐等社會問題。
近年來,配合宣傳節點的主旋律題材成為電視熒屏焦點,總局電視劇司已經發布了“2018-2022百部重點電視劇選題劇目”。影視公司如華策影視也已積極進行題材轉型,將主旋律以及現實題材定為重點發力方向。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最后年,我國即將全面進入小康社會,電視熒屏也將配合宣傳節點播出相關主題精品力作。2018年年末熱播的《大江大河》市場反響熱烈,2020年將由原班人馬推出續集《大江大河2》。
2020年,衛視劇集儲備仍以現實題材為主;三大視頻網站自制劇比重高于版權劇,更加注重劇集精品化發展。
由于古代題材劇相關政策收緊,古裝劇逐漸淡出黃金檔。2019年《慶余年》《鶴唳華亭》《長安十二時辰》等大制作古裝劇無緣上星,古裝劇發行數量也大幅下降,2018年全年獲準發行古裝劇47部,2019年1-9月獲準發行古裝劇數量驟降至13部。2020年古裝劇依舊低調,湖南衛視推出《孤城閉》《有翡》《山海經之上古密約》,北京衛視推出《大宋宮詞》重現宋風古韻。政策嚴控之下,平臺對于古裝劇的選擇也更加謹慎,2020年古裝劇去庫存仍將以視頻網站為主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