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今
“看好平正準星,平穩呼氣,慢慢扣動扳機。”教練讓我舉起槍,簡明提示說。這是一把意大利貝雷塔公司的比賽用槍,口徑5.6毫米,重0.85千克,10發子彈。
教練是一個30 歲的小伙子,濃眉大眼,身體壯實,手臂特粗。他給我們做了射擊示范,10 發速射,連續扣動扳機,97環!女兒伸出舌頭:“乖乖,射擊運動員啊!”小伙子笑笑:“說對了,廣州軍區射擊隊的,也進過國家集訓隊。”
這是一家“戰神突擊真槍射擊館”,小伙子姓趙,射擊館的總教練。
小趙是南京人,小時候就喜歡各種玩具槍。在部隊工作的父親說:“你要喜歡打槍,就送你去射擊隊吧。”2001 年,13歲的小趙進入南京市中山門體校參加射擊訓練,次年進入省集訓隊。2005 年小趙特招入伍,進入廣州軍區體育運動隊,專攻50 米手槍慢射和10 米氣手槍。他至今還記得當時的手槍編號為西湖廠制83682,產品比他的年齡還要大。

小趙

射擊訓練館
在一些比賽中嶄露頭角后,小趙于2009 年-2010 年被招進國家射擊隊集訓。“王義夫見了我,拍拍我的肚子說,你要增加體重,這樣才站得穩。”射擊是一項比意志力和穩定性的運動,十槍八槍命中十環不算本事,一場比賽兩個小時,幾十槍都要高環,對心理素質和體能要求特別高。
正常練槍是在槍口掛磚或水壺,為了提高大家興趣,教練要求按時間不斷變化:舉槍40秒,放下休息20秒;接著舉槍45秒,放下休息15秒;最后舉槍50秒放下休息10秒,這樣反復60次。
有一天,外面打雷下雨,教練突然組織緊急集合,要求隊員繞操場跑10 公里,練膽量和毅力。小趙至今仍對這次訓練記憶猶新:“所有戰士都跑下來了,而且越跑越有勁。”轉業以后,他回到江蘇省方山訓練基地射擊隊,遇到再大的困難和挫折,想想那次雷雨中的跑步,都會釋然許多。
從射擊隊退役后,小趙先是在一家汽車店里做銷售,為背豪車數據傷透腦筋。雖然賣掉一輛車他可以拿到可觀的提成,但更多的時候有點迷茫:“我就這樣與瑪莎拉蒂和法拉利相伴為生了?”他經常撫摸著粗粗壯實的胳膊嘆息,“射擊的‘肌肉記憶’在一天天消失啊。”
2019 年,深深了解兒子興趣志向的父親推薦他參與了這家射擊俱樂部的籌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眾對體育娛樂項目的需求也不斷加大,射擊逐漸成為人們喜愛的體育娛樂活動。射擊館的建立,射擊的俱樂部化,對專業運動員的培養、全民射擊知識的普及,以及高端社交、特殊人群解壓、成就感的追求,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玩了十幾年槍,對射擊有說不盡的情懷!重新拿起槍,瞄準目標,擊發,再擊發,看到一個又一個10 環,我有一種追求極致人生的感覺。”看得出來,對于豪車,小趙只會單調地背出一組組數字,但對于射擊,他是用深厚的情感投入其中,通過傾訴感染聽者。
新冠肺炎疫情得到緩解,俱樂部的人流日漸增加。其中有老兵,約了一幫昔日戰友,過過當年在部隊的槍癮;有企業高管,在繁忙工作之余,舉槍放松一下;也有一些公司的員工,用業余時間來賽一下射擊技能;還有一些中年父母,帶著十來歲的孩子,體驗一下真槍實彈的感受。槍館招收了十幾名年輕的退伍軍人,包括一些英姿颯爽的女兵,作為客人的教練。小趙就成了這些教練的教練。退役的專業射擊運動員成了這家俱樂部的名片。
一天晚上,一個穿著休閑的中年人走進俱樂部,看到可以打真槍,頓時來了興趣。他點名要了美國生產的柯爾特手槍,打了50 發子彈,15 米的靶子中了十幾發。小趙走過去,說:“我打幾槍你看看?”手一舉,也不瞄靶,就憑“肌肉記憶”,一個速發,10發子彈95 環。男子眼睛都亮了,連忙說:“指導一下,指導一下!”聽說小趙是國家射擊隊退役的,更是欣喜,和小趙邊打邊聊,一個晚上打了800發子彈。在俱樂部,小趙和很多客人成為了朋友。
俱樂部老板見小趙不僅槍技好,還善于與客人交流,就委派他同時負責營銷工作。小趙有點靦腆地對我說:“其實我這人笨嘴笨舌的,不太善于和人打交道。但談到打槍,話就收不住了,就是一種熱愛吧。為了讓更多人愛上射擊,我就接了這個工作任務,瞄準新的目標,追求新的人生!”

小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