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軍
(北京市豐臺區南苑醫院,北京 100076)
口腔作為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一旦出現不良癥狀,極易發生牙齒松動,導致咀嚼困難,同時導致牙齒美觀度下降,對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質量均產生較大的影響。所以口腔修復基礎對于口腔健康質量的影響非常重要。口腔錯(牙合)畸形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疾病,主要是與遺傳及患者年幼時的口腔不良習慣如吐舌、張口呼吸、偏側咀嚼等因素有關,該疾病不僅影響到患者發音,嚴重時可影響到患者整體美觀,給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帶來一定的麻煩,而且隨著人們對自身形象的關注越來越高,擁有整潔的牙齒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積極的效果[1]。目前,臨床針對前牙擁擠、牙齒散在間隙、個別牙錯合等患者,大多都采用常規口腔修復治療,但是修復效果不明顯,很多患者表示修復后咬合、美觀度一般,讓患者心理感受到一定的落差。為了提高這部分患者的口腔修復療效,北京市豐臺區南苑醫院采用正畸后修復治療與傳統的治療方法進行比較,正畸后修復治療效果良好,結果如下。
選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北京市豐臺區南苑醫院120例口腔錯(牙合)畸形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60例。納入標準:符合口腔畸形診斷標準[2],自愿參與研究、依從性良好;排除標準:中途退出、合并其他口腔疾病患者。對照組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齡18~43歲,平均年齡(27.84±3.16)歲,前牙間隙患者27例,前牙深覆牙臺患者11例,舌側傾斜患者17例,牙齒向缺牙區傾斜患者5例;試驗組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齡17~48歲,平均年齡(29.68±4.75)歲,前牙間隙患者24例,前牙深覆牙臺患者15例,舌側傾斜患者14例,牙齒向缺牙區傾斜患者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經北京市豐臺區南苑醫院倫理委員會標準。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修復方法進行治療,具體方法:口腔清洗,并進行牙周病、牙髓病治療,制定修復方案,修復口腔問題,術后輔助治療。
試驗組患者采用正畸治療技術進行治療,具體方法:①前期準備工作:首先所有患者接受治療前應徹底清洗口腔,讓患者口腔保持潔凈,并根據患者牙周病、牙髓病給予患者相應的治療。將患者口中模型取出并拍攝X線全景圖和患者實際病情,全面檢查患者口腔。仔細檢查患者顳頜關節、牙槽骨部位,有無骨缺失區域,同時還需要確認并排除很大可能會引起其他病變的情況。②對癥治療:確定患者有無其他口腔疾病,如果存在缺陷,需要按照患者口腔的實際情況進行治療,為保證患者能夠擁有正常的咀嚼功能,還需要根據實際審美進行治療,在穩固期后再進行正畸修復治療。③治療方法:運用方弓絲調整(牙合)關系使得患者咬(牙合)曲線得到恢復,用鎳鈦絲將牙齒排齊,然后運用牽引方法糾正、調整錯(牙合)牙、畸形牙,促使患者咬合恢復正常。存在牙缺失的患者,適當矯正調整,將患者牙齒排列整齊,保證美觀度、咬合度以及咀嚼效果。對于牙齒間隙過大患者,經過內收排齊以后還存在問題患者,一律穩固期過后再對牙齒進行間隙修復。
治療3個月后對兩組患者治療結果進行評估,包括治療效果、滿意度和不良反應。治療效果分為優、良好、一般。優:患者口腔問題全部得到解決,病癥表現全部消失,咬合正常,患者滿意度高;良好:患者口腔問題基本得到解決,口腔病癥情況基本消失,咬合基本恢復正常水平,患者滿意度良好;一般:患者口腔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咬合效果欠佳,患者滿意度低[3-4]。總有效率=(優例數+良好例數)/總例數×100%。滿意度包括咬合滿意度、美觀滿意度、整體滿意度三個方面。對兩組患者治療后進行評分,各個方面總分均為100分,整體總分換算為100分。不良反應包括食物嵌塞、牙齒松動、咬合抬高。
采用數據統計軟件SPSS 20.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例(%)]
試驗組患者正畸滿意度各項評分均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平均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平均分比較(±s,分)
組別 n 咬合滿意度 美觀滿意度 整體滿意度觀察組 60 87.63±9.6589.73±8.5891.74±6.25對照組 60 74.34±7.4676.48±6.7285.51±5.18 P<0.05 <0.05 <0.05
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例(%)]
近十幾年來,隨著我國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不合理的飲食習慣和口腔知識不全面等因素,口腔疾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并有低齡化的傾向[5-6]。口腔是人們與他人交流、飲食的重要部位,與一個人的儀容儀表有很大關系,因此口腔修復關注度極高[7-8]。目前牙體缺損、牙列缺失、牙齒間隙過大等疾病在各個年齡段均具有較高的發病率,這些疾病的發生不僅會對患者咀嚼功能產生影響,還會給患者的心理產生較大壓力。牙齒錯位、排列不整齊、牙齒散在間隙等是臨床常見的牙(牙合)畸形的表現,傳統治療方法主要是通過將相鄰間隙鑲嵌細小義齒,目的是避免食物夾塞在牙間隙中,并矯正(牙合)曲線,改善牙列間狀態,但是這種修復方法對整體美觀度較差,并且修復幾年后容易斷裂,患者需進行二次修復[9-10]。
正畸治療在口腔疾病治療中逐漸呈擴張趨勢,在患者進行口腔修復治療前需要做好準備工作,主要是將基牙保持在一個咬合平衡的狀態,如果患者缺牙或牙間隙過大,容易影響修復過程,因此在修復前還需調整牙間隙,為修復創造堅實的基礎。有研究表明,正畸治療能夠有效提高修復效果,彌補傳統治療方法帶來的缺陷[11]。在正畸治療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①處理牙弓時應注意牙齒的合理分布;②當牙齒分布不佳時,需要選擇口腔修復技術進行口腔修復治療,通過手術方式對牙齒之間的間隙進行調整,促使牙齒分布在合適的位置;③因為患者實際治療情況跟自身情況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所以在治療時需要與患者進行溝通,為患者做好詳細檢查后制定出針對性方案。在本次研究中,試驗組患者在正畸治療前均需要進行全面的口腔檢查,以此作為正畸基礎,制定詳細的修復方案[12-13]。同時,醫師或者助理醫師需要耐心傳達正畸治療的健康知識,讓患者了解正畸治療的必要性以及正畸治療的安全性、有效性、可行性,提高患者對正畸治療的理解與信心,提高患者配合度,達到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正畸治療后,需要很長時間保持,建議患有口腔疾病的患者盡量早期進行修復治療,可以有效促進正畸治療效果,并能夠減輕因為時間過長給治療帶來困難,盡早提高患者咬合、咀嚼效 率[14-15]。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而且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正畸治療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咬合,并改善患者咀嚼功能,改善患者口腔整體美觀 度。
綜上所述,在口腔修復治療中加入正畸治療,有助于提高修復效果,增強修復效率,促進整體美觀度,有效提高患者對修復的滿意度,且不良反應較低,值得臨床推廣應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