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區教師進修學校 李舒琴
所謂的閱讀能力實際上是指理解語句的能力。對于文章中出現的一組詞語、一句話、一段文字進而到整篇文章或整本書的閱讀有較高的理解和領悟。通過閱讀,可以快速準確地把握其中所表達的核心思想、內涵和主旨,表現出良好的閱讀能力。如果學生不明白文章的意思,甚至對內涵產生歧義,那么他們的閱讀能力就非常不理想。因此,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對提高語文素養教學效果的重要體現。閱讀在中學教學階段占據很大的比重,不僅如此,漢語知識的積累主要是通過閱讀來實現的,如字詞、句子、發音、古詩等材料,都需要通過閱讀積累。通過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學生對這些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可以在課堂上得到加強,從而保證學生能充分積累相關資料,也可以展現教師的教學效果。
第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使教學更加適應教育改革的新要求。新課改對中學語文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通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學科教學質量。這符合教育改革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新要求,能促進語文教學的創新和進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第三,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促進教學體系更加嚴謹完善。基礎知識是外部框架,閱讀能力是內部主體。從基礎知識的教學到閱讀能力的培養,這使語文教學更加深入,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完善學生的學科思維,推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可以從重視優化教學設計的角度入手。具體來說,就是要跟上教育形勢的變化和發展,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堅持2018 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切實認識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價值和意義,準確定位閱讀能力的培養,重視這方面的教學工作。在此基礎上,有必要從設計階段入手,結合閱讀能力培養,從而實現教學設計的優化。一方面,要對課堂導入環節的設計進行優化。作為課程的開始部分,導入環節的設計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課堂的走向,有必要優化以閱讀為核心的教與學環節的設計,并設計一個有趣的閱讀介紹環節。也就是說,準備一些與課文主題相關的有趣的材料,在教學開展之前,教師組織學生集思廣益進行教學方案的設計,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另一方面,對閱讀講解的教學環節設計進行優化。課文講解是閱讀教學的核心。在設計中,教師應改變以往單向講解的模式,設計學生自主閱讀的環節,為學生創造盡可能多的自由閱讀空間。最后,教師應整合優化教學方案,在擴充教材教學的基礎之上,設計形式多樣的閱讀教學活動,通過閱讀練習,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豐富學生的閱讀技巧。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還需要以多元化教學為基礎,創設不同類型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首先,可以利用游戲的形式進行閱讀。其次,多媒體可以用來構建一個“聲音和圖像同構”的閱讀環境。
我們經常抱怨學生的知識面太狹窄,這是因為學生的閱讀量太少,所以內在的知識結構尚未形成。所以,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需要增加學生的閱讀量,促進學生多積累閱讀素材,擁有更加豐富的閱讀體驗。但從學生的學習興趣來看,大部分學生還需要對閱讀感興趣。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讓他們利用課余時間參與到閱讀活動中。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學生推薦適合自己閱讀的書籍,并適當進行引導和提出建議,讓學生可以掌握正確的閱讀方式。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向學生解釋閱讀的好處。教師應該推薦健康的書籍,用名人的例子陶冶學生。通過在班級舉辦閱讀活動或者閱讀交流的互動,讓學生感受閱讀的特有魅力,并使他們在交流的過程中獲取更多有關閱讀的知識,進而提升他們的整體閱讀能力。
總而言之,教學需要不斷探索和努力。教師進行教學方案設計時應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針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際情況,對教學實情進行清晰認知,抓住問題的根源,通過優化教學方案設計、豐富教學形式等手段,創新教學活動,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