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禮縣鹽官鎮石聯小學 石書換
新課程改革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與發展的主體。”那么在小學高年級的閱讀教學時教師也應該遵循這一要求,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將學生作為閱讀教學的主體,教師應該相信學生的能力并且在閱讀教學時要重視朗讀教學,小學高年級學生雖說自控能力有所提高,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能長于低年級的學生,但是閱讀教學內容的難度較大,若此時題材不是學生感興趣的,那么學生是不會愿意認真閱讀內容的,僅依靠學生自己閱讀效果不會理想。因此,以學生為閱讀主體的同時也不能忽視教師主導的作用,為了讓這部分閱讀教學讓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需要教師結合朗讀教學開展閱讀教學。以往為了保證課堂進度,小學語文教師常常忽視朗讀教學,以學生默讀或者課前預習作為替代方法,結果是學生閱讀得不徹底,存在敷衍了事的情況,讀內容都無法做好就更別提深入分析閱讀內容的內涵了,所以朗讀教學十分重要。朗讀教學可以分為集體朗讀與分散朗讀、教師范讀與音頻范讀、粗讀與精讀等朗讀方式,教師可以根據當時的閱讀內容與課堂教學目標綜合考慮選擇合適的朗讀方法。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保證課堂教學效果,還能提高學生對生字詞等基礎語文知識的把握程度,可謂一箭雙雕。
閱讀學習是有一定技巧的,如,首尾兩段多是文章主旨句存在的地方,也是作者直接表達情感的地方、分析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主要看此句話在文中的位置,若是文首就是開篇點題,文中多是承上啟下、總結上文或者引起下文,文末多數是點明中心等閱讀技巧,學生掌握這些閱讀技巧能迅速找到閱讀內容的關鍵點,并且掌握文章的主要情感與寫作脈絡,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至關重要。而且小學高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有所提高,能很好地學習并且掌握這些閱讀技巧,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應該滲透閱讀技巧的講授,讓學生學會這些閱讀技巧,提高閱讀效率,保證課堂進度。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興趣對學生的學習狀態與學習效果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時可以采取一些有趣的閱讀教學活動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因此可以嘗試一些難度較大的閱讀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如,在進行《草船借箭》這一篇文章的閱讀教學時,由于這篇文章主要是人物對話,目的是讓學生了解人物的特點與智慧之處。教師可以采取角色扮演還原閱讀情景的教學活動進行教學,讓學生按照文中人物的數量自行進行分組,然后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分工以及做好其他準備工作。由于這是一個所需時間較長的一個活動,為了保證課堂進度,教師可以在課上讓學生進行分工,然后讓學生課下準備相應的道具和彩排,要求學生將表演時間控制在5分鐘左右,然后專門準備一節課讓學生進行表演,這樣能讓學生在準備的過程中自主分析人物特點,對閱讀內容也會有更深的了解。
由于閱讀所要涉及的內涵具有一定的深度,僅靠學生自己的力量難以全面理解,因此應組織小組合作閱讀,借此機會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要想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師設置閱讀任務時要科學合理,難度要適中,保證小組學生通過討論能基本得出正確答案,同時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小學語文教師要做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要相信學生,給予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不要學生還未思考明白就急于停止討論。
綜上所述,在進行小學高年級的閱讀教學時,要想保證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該按照新課改革的要求將學生作為閱讀教學的主體,要重視朗讀教學,放手讓學生閱讀。同時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科學講授閱讀技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其次就是教師要可以選擇一些符合小學高年級認知能力的具有挑戰性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小組合作討論學習是能讓學生自主探究與思考的良好方法之一,教師應利用這一方法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