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山丹縣東街小學 梁紅艷
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由于復雜的漢字筆畫多,結構各異,識記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那么為了更快更好地讓小學生記住并理解漢字,就要發掘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6~12 歲的小學生正處于學齡初期,對于色彩的記憶能力要比復雜的邏輯結構強,這個時期的學生求知欲最旺盛,對外界的新事物接受欲望最強,正是從具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的重要階段,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握這一特點,多利用色彩艷麗、字體醒目的識字卡片進行識字教學。
除了簡單的圖片識字之外,通過讀故事識字也是非常有效率的一種識字方法。對于識字量匱乏的小學生來說,直接進行閱讀是不現實的,所以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進行課文朗誦、讀課外故事等多樣性的教學方法,寓教于樂,將聽覺與視覺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里自然而然地識字記字。
在一年級開學之初,除了教材之外還會給每一位學生發一部字典,在識字過程中,這部字典就是學生最好的幫手,在學過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之后,教師要時刻提醒學生遇到不認識的字就要多利用字典為我們解惑。工具的熟練使用也會大大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了興趣,再難的知識學起來都會事半功倍。所以為了防止學生在打基礎時就失去學習的興趣,教師應對每一位學生的性格特點都有所了解,綜合班級現狀,制訂適合學生特點的教學計劃,力求語文課堂活潑有趣,使學生能對識字充滿興趣,對課堂充滿熱情。
根據教材內容,我們可以看出漢字的教學是從易到難的,從最簡單的拼音到后面逐漸加大難度,筆畫增多,結構變得復雜,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識字教學也要遵循這樣的過程,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由于沒有完善的思維能力,所以無法準確識記大量生字,這就需要教師以此為根據,制定符合相應年齡段的識字教學方案,確保教學內容能被學生吸收。這種按不同年級制訂不同計劃的科學教學方法,能培養學生完善的識字邏輯,確保學生的學習基礎能打牢固。
對語文教學來說,好的識字習慣是學習其他內容的催化劑。尤其到了三年級之后,課文篇幅變長,內容難度加大,生字詞的結構含義也更加復雜,如果沒有一個好的識字習慣,學生的學習將會變得非常吃力,不僅對語文這一科,對其他科目的學習也會產生影響。由此可看出,一個好的識字習慣不管是對學生還是對教師都極有必要性。
1.機械性識字。有的學生在學習之初對于生字的識記不加重視,只是機械性地學習,將一個生字重復寫很多遍,但是其筆順和含義卻未必能記準確。這種識字方法浪費了精力又毫無寸進,是典型的事倍功半。
2.強制性識字。對于個別極其不愛學習的學生來說,識字的過程是一個強制性學習的過程,一旦學習需要依靠外力才能進行下去,那么這個過程必然充滿痛苦,學習效率更會變得非常低。
以上這些不好的識字習慣,會讓學生在剛接觸學習時就對識字產生錯誤的理解,進而形成抵觸心理,一旦對學習有了這種不好的印象,學習態度會變得沒有激情,對于教師來說,教學難度會變大,本來應該繼續向前的教學進度會變得緩慢,進而影響整個班級的教學。
1.多多利用教具。通過總結好的識字習慣與不好的識字習慣,我們能觀察到課堂教學的多樣性能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為根據,教師在進行識字教學時,要讓課堂變得更加有趣。利用多媒體進行視頻動畫教學,或是通過識字卡片對學生進行游戲訓練,利用好一切能利用的教具、資源,使課堂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2.營造輕松有趣的課堂氛圍。對于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需要營造不同的課堂氛圍,如果說課業繁重的高中需要的是嚴肅緊張的教學氛圍,那么剛接觸知識的小學生需要的就是輕松的課堂氛圍。教師要主動親切地將知識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出來,才能減少教師這個身份帶來的威嚴感,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感到親切,進而營造輕松有趣的課堂氛圍。
識字習慣對于學生的學習習慣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要重視識字習慣的培養,以多種手段、不同方法,保證課堂的活躍與高效,在學習的起點帶領學生穩健起跑,為學生將來面對更復雜的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