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任務1
《鄉土中國》
[統編教材(必修上冊)第五單元]
解讀:余姚中學程載國
臺州中學屈偉忠
讀《鄉土中國》,難在哪兒?
《鄉土中國》是一本于1948年首次出版的社會學著作。試教過程中,我們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對閱讀《鄉土中國》提不起興趣。這主要是由以下兩個原因造成的。
一是生活經驗的阻隔。
同學們都是“00 后”,對書里所寫的內容缺乏相應的生活體驗,與書中所描述的種種鄉土社會現象之間存在隔膜,難以產生共鳴。在這樣的情況下,同學們難以體會這本著作的獨特魅力以及社會學這門學科對于發現和解決社會問題的功能與意義,是可以理解的,畢竟自《鄉土中國》初版以來的七十多年里,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二是閱讀習慣的挑戰。
由于缺乏系統的思維訓練和學術類著作的閱讀經驗,同學們初讀此類書不容易讀進去,也抓不住要點,對書中的概念、觀點和論證思路的梳理也難做到準確到位。
不過大家也不用太擔心,高一年級第一學期的期中考試后,老師們會帶著大家逐篇細讀《鄉土中國》,一般安排兩周左右的學習時間。對于這樣一本總字數六七萬的“小冊子”,相信每位同學都有能力將它“啃”下來。
很多同學都是第一次接觸學術類著作,要怎么樣才能把它“啃”下來?
統編教材的主編溫儒敏先生認為,像《鄉土中國》這樣的學術類著作,一般有兩種讀法。一種是專業閱讀,目的性強,往往要帶著專業的問題去和書本“對話”,吸收或者質疑其中的觀點。第二種是普通的非專業的閱讀,主要目的是充實知識、拓展眼界、提升素養。
教材中要求我們的主要是第二種讀法,因此,同學們只要堅持讀完,對書本的內容及表達方式有大致了解,對社會科學研究有些體驗和印象,就可以了。如果還能探索一下閱讀這類書的門徑,甚至能對某些問題進行思考探究,那就更好。
具體而言,建議同學們按以下三個步驟來閱讀。
第一步,粗讀全書。
先讀序言、后記,了解其寫作背景和目的。
次讀目錄,了解全書概況和寫作脈絡。《鄉土中國》的14 篇文章最初都發表在《世紀評論》雜志上,因此各篇之間有內在聯系,有些篇章聯系比較緊密,有些則相對獨立。
最后泛讀全文,了解全文的難點與亮點。《鄉土中國》有較強專業性,但它又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密切關系,隨著閱讀的深入,你會發現不少有意思的地方。
第二步,把握邏輯。
辨析概念。《鄉土中國》中有很多概念,有些概念的定義原文已經給出,比如“家庭”;有些概念的定義則需要我們自行概括,比如“差序格局”。由于該書涉及的概念比較多,因而不必面面俱到,抓住核心概念即可。
理清思路。我們一般通過劃分文章層次、明確各層次之間的邏輯關系來確定作者的邏輯思路。理清文章思路的方法不拘一格,可用文字表述,可用圖表展示,比較直觀的是用思維導圖表示。比如一至三章的內在結構可這樣表示。

概括主旨。包括整本書的主旨和各個篇章的主旨。
第三步,辯駁分析。
辯駁分析,是跳出作者的立場,從一個讀者的角度批判性地閱讀整本書。辯駁分析的內容主要有兩點,一是文章中觀點的正誤,二是文章中邏輯推演的可靠性。
《鄉土中國》作為學術類著作,有關其中內容的爭論有很多,比如關于“文字下鄉”是否有必要、關于“差序格局”是中西之別還是古今之別等等。對這些爭論進行探究,并做出自己的判斷,有利于培養同學們的辯證思維、批判性思維,也符合2017年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所提倡的四大核心素養之一“思維發展與提升”的要求。
要對學術類著作進行辯駁分析,聽起來好像有點難?
當然,作為非專業讀者,要進行獨立而有效的分析,是有一定難度的,需要借助相關論著才能深入理解。鑒于此,學有余力,且對書中問題感興趣的同學,還可以選擇課外資料進行延伸閱讀。
比如費孝通本人所寫、與《鄉土中國》內容相關的著作《江村經濟》和《鄉土重建》;又如梁漱溟的《鄉村建設理論》,充分總結和提煉了有關中國社會改造與鄉村教育的基本原則,揭示了中國鄉村社會與傳統文化的內在聯系,是《鄉土中國》的源頭活水,也值得一讀;陸益龍的《后鄉土中國》、賀雪峰的《新鄉土中國》對中國當下農村面貌與特色有較深入的思考,也可以找來參照閱讀。
閱讀任務2
《紅樓夢》
[統編教材(必修下冊)第七單元]
解讀:金華湯溪高級中學楊建華
平湖中學金 中
《紅樓夢》家喻戶曉,但這樣一本博大精深的經典著作,同學們都能讀懂嗎?
《紅樓夢》無疑是一本難讀的書。篇幅長,人物眾多,關系復雜,讓人望而生畏;情節以描寫日常生活為主,瑣碎得讓人找不到主線;文中還穿插大量的詩詞曲賦,意味深長,令人難解其意。但是,只要老師引導得當,同學們可以非常認真地閱讀。
至于能不能讀懂,就我的教學感受,大約有五成同學雖讀過,但無法真心欣賞——不能欣賞意味著沒有讀懂。
《紅樓夢》太博大了,其中的各種雜識,如中藥、音樂、戲曲等,需要用大篇幅的文字介紹才能讓同學們了解其中的精妙之處。整本書閱讀的課程設置,往往要求泛讀、快讀,而讀懂《紅樓夢》需要精讀、細讀、慢品,這兩者之間有一定矛盾。
泛讀、快讀和精讀、細讀之間存在矛盾,統編教材為什么還要讓大家讀這本書呢?
初中教學,我們會非常注重精讀的訓練,但是高中統編教材教學,非常強調略讀或瀏覽。對略讀和瀏覽的提倡,其實是應了信息爆炸的現代社會對快速梳理、辨析、處理信息能力的要求。甚至有專家提倡,在以后的語文試卷中,應安排足夠的閱讀量,“足夠”到有一定比例的考生不能完成試題的解答——借以考查同學們的快讀能力。所以,選修和必修教材中都安排了“整本書閱讀”單元。這類單元沒有傳統的由一篇篇文章組成的課文,而是一部著作就是一篇課文。
作為一部值得品讀的文學經典,我們要想辦法解決《紅樓夢》閱讀“精而細”和“快而泛”之間的矛盾。我認為,可以放眼于長遠,希望整本書閱讀能激起同學們深入閱讀的興趣和欲望,促進大家自主深入研讀;二是老師們要給同學們“打補丁”,這可以借助相關的輔助資料進行,同學們自己也要有這樣自主學習的意識。

圖/視覺中國
這是對同學們的學習自主性提出了要求。對于同學們來說,怎樣才能使自己有興趣讀并且能大致讀懂《紅樓夢》?
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通讀全書,把握其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可以參考以下三點:
(1)比較鑒別,選好版本。
與其他名著不同,《紅樓夢》存在兩個不同的版本,即八十回的脂評本和一百二十回的程高本。首先建議選擇一百二十回的程高本,因為程高本整理的后四十回是目前為止最理想的續書,且大眾的認可度較高。其次建議選擇知名出版社的版本,因為名社的編校團隊更加專業,錯誤率相對較少。這里向大家推薦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紅樓夢》,其編校注團隊是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這是國內紅學研究的最強陣容。
(2)化整為零,逐個突破。
初讀《紅樓夢》,一定要集中精力,快速讀完整本書。可采用“化整為零”法,將《紅樓夢》一百二十回分解成幾個相對集中的話題,每個話題又可分為相對集中的故事鏈,在相對完整的時間內讀完一個故事鏈。
比如前五回,可以看作一部濃縮版的《紅樓夢》,是全書的總綱;第六回到第二十二回,主要寫鐘鳴鼎食的賈府;第二十三回到第六十三回,主要寫大觀園里的青春王國;第六十四回到第九十八回,主要寫青春王國的消逝及寶黛愛情的結局;等等。
(3)主次分明,抓大放小。
所謂“主次分明”是指重點閱讀前八十回,了解后四十回。前八十回中,重點閱讀前五回以及鳳姐理喪、傾訴肺腑、寶玉挨打、海棠結社、姥姥游園、香菱學詩、賈府祭祖、探春理家、抄檢大觀園等故事鏈。所謂“抓大放小”是指重點關注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有時為了使閱讀通行無阻,可以暫時繞開讀不懂的詩詞歌賦。
快速閱讀,是在了解整本書基本信息的基礎上,把握整本書的情節線索及相關重要故事,了解人物之間的關系及重要人物的命運結局,為接下來的細讀、研讀做準備。
薦讀人:索 耳
1992年出生,畢業于武漢大學,現居北京。小說見于《花城》《鐘山》《山花》《長江文藝》《鯉》《ONE·一個》等刊物。曾獲香港青年文學獎、押沙龍短篇小說獎。即將出版長篇小說《伐木之夜》。

推薦理由
《酒國》是莫言于1989年至1999年間創作的小說,莫言認為“它是我迄今為止最完美的長篇,我為它感到驕傲”。
這部長篇小說并沒有固定、單一的意義指向,它的意義是滑動的、變幻不居的,在話語方式上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反諷、戲仿和悖謬的手法,堪稱“滿漢全席”。
在小說中,“莫言”首次作為一個人物出現在了文本里。癡迷文學的青年李一斗不斷與“莫言”通信,將自己寫的小說寄給“莫言”,講述了酒國市吃驢、吃鴨嘴獸、吃猴子、吃蟋蟀,丈母娘家族采燕,以及岳父為了尋找“猿酒”拋棄妻子獨上白猿嶺等故事,光怪陸離,充滿了奇幻色彩。與此同時,一名偵查員來到酒國市,調查當地烹食嬰兒這樣一個驚天動地的案件。最后“莫言”也來到這個地方,他由一個清醒的寫小說的人,被灌得不省人事,而偵查員則由一個追查罪犯的人變成了一個被追捕的四處躲藏的罪犯。
這部小說看似荒誕,實則隱藏了深刻的真實,揭露了不斷變換的人間百態以及權力對人性無孔不入的侵犯。我們從何而來,歸于何處,意義何在?小說在敘述狂歡和魔幻主義的宣泄底下,奏響了一首關于存在主義的變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