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嬌爾,楊艷麗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浙江杭州 310006
近年來隨著牙齒修復材料的發展以及粘結技術的提升,嵌體類修復體逐漸成為修復牙體缺損的主流方法[1]。嵌體是一種嵌入牙體內部,恢復牙體缺損形態的修復體[2]。其作用是利用嵌體增加牙冠的固位,通過鑄造牙冠較好地恢復牙體外形,建立良好的咬合及鄰接關系,保護脆弱的牙體組織,使患者殘冠得以保存[3-4]。在嵌體修復過程中,嵌體粘結是完成固定修復的最后環節,也是最重要的環節[5]。良好的粘結可提高修復體強度,改善修復體色澤,從而提高修復效果[6]。但由于嵌體形態不規則,大小不一,不易拿取,且口腔的操作視野及操作范圍較局限,操作過程中常因粘結不當、嵌體傳遞不到位或粘結不密合導致粘結失敗,甚至嵌體修復后出現松動脫落,最終只能拆除嵌體修復體,重新制作,導致患者診療時間較長,增加患者痛苦,引起患者不滿。粘結棒是一種幫助嵌體就位的工具,可以快速、準確地拿取和放置嵌體。但是,臨床使用的OptraStick粘結棒遇水會脫落,必須存放于陰涼、干燥的環境中,且成本較高。本研究設計一款粘結棒,應用于嵌體修復粘結,具有較好的實用性,且可節約成本,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暫封補牙條1根(氧化鋅成分,直徑4.5 mm,長105 mm);涂藥棒1支(塑料材質,底部直徑1.5 mm,總長100 mm),均可通過醫院采購部門獲取。
粘結棒分為3部分,包括粘結棒的頭部、頸部、手柄。涂藥棒手柄呈圓柱體,底部直徑1.5 mm,長84 mm;頸部呈圓錐體,直徑1 mm,長14 mm;頸部和手柄連接處有凹陷,可使頸部彎曲,便于調整粘結角度。將暫封補牙條的一端經酒精燈加熱軟化,繞涂藥棒頭端1圈,并根據嵌體大小塑形成一個小球體,一根粘結棒就制作完成。粘結棒實物圖見圖1。

1.頭部;2.頸部;3.手柄。
在嵌體修復的最后一步粘結環節,將粘結棒在酒精燈上加熱,利用暫封補牙條遇熱可變黏的特性,粘取嵌體,經氫氟酸酸蝕處理后,修復體表面清潔粗化,再次使用粘結棒以同樣操作粘取嵌體,然后涂布粘結劑,使修復體與粘結劑充分融合,有利于滲透固位,最后將嵌體間接傳遞給醫生,輔助嵌體就位。粘結棒使用示意圖見圖2。

圖2 嵌體粘結修復中粘結棒使用示意圖
OptraStick粘結棒單價每根5元,本研究設計的粘結棒每根0.4元,成本顯著降低。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口腔綜合科對40例嵌體修復患者應用本研究設計的粘結棒,在配合粘結過程中未出現粘結操作不當、傳遞不到位或粘結不密合導致粘結失敗的現象,1個月后患者復查未出現松動脫落,后期在電話回訪過程中也未出現修復失敗的現象。
通常嵌體體積較小,不易徒手拿取,在傳遞過程中易掉落。同時,嵌體使用前需氫氟酸酸蝕,氫氟酸為強行腐蝕劑[7],有劇毒,徒手拿取可能接觸皮膚,對皮膚有腐蝕作用。嵌體位于后牙時,常因患者張口度受限,導致嵌體放置難以到位,增加粘結固位的難度。臨床使用OptraStick粘結棒間接粘結嵌體,但氫氟酸均勻涂抹在修復體組織面,1 min后需用大量清水沖洗吹干[7],OptraStick粘結棒遇水就會脫落,無法在前期處理嵌體酸蝕過程中使用,保護不了醫護人員的安全,且每根粘結棒單價5元,成本較高,不易推廣。
本研究設計的粘結棒分為頭部、頸部和手柄3部分,頸部可彎曲,可以根據牙齒位置與醫生的要求從不同方向傳遞嵌體進行粘結。暫封補牙條遇熱有黏性,可粘取嵌體進行粘結修復,待嵌體就位冷卻后會自行分離嵌體,降低拿取嵌體過程中嵌體脫落的可能性,酸蝕過程中遇水也不會脫落,可節省操作時間。同時,利用粘結棒間接傳遞嵌體可保證修復體就位準確,避免因手指壓力造成修復體受力不均甚至破損,可避免氫氟酸直接接觸人體,保護醫護人員的安全。此外,該粘結棒的材料是暫封補牙條和涂藥棒,取材方便,同一粘結棒在同一患者身上可反復使用,每根粘結棒單價0.4元,成本較低。
嵌體粘結要求較高,護士需掌握自制粘結棒粘結的具體步驟,嚴格遵守操作要求,如酒精燈加熱粘結棒頭端的時間不能過久,粘取嵌體時可彎曲的頸部方向必須與傳遞方向一致,避免由于傳遞方向不對給醫生帶來不必要的操作問題。同時,必須與醫生的操作步驟緊密銜接,使嵌體粘結牢固、位置準確,縮短粘結時椅旁操作時間,提高工作效率,減少患者治療時間,也可減輕治療過程中不適感及恐懼感,從而達到良好的修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