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舍建筑設計事務所Atelier Deshaus
2001 年成立于上海,現任合伙人以及主持建筑師為柳亦春與陳屹峰。每一次的建筑實踐對他們而言都是探尋事物本質的機會,他們從對自我及其環境的沉思開始,在建筑中去尋求與傳統的詩 / 德情節不相分割的理。他們不斷探索能融合地形、人文、功用等諸要素的方式,直至以一種結構化的方式令空間與形式顯現。
柳亦春
大舍建筑設計事務所主持建筑師,創始合伙人,同濟大學建筑與城規學院客座教授,英國皇家建筑師協會特許會員,《建筑師》和《建筑學報》雜志編委。
曾受邀在哈佛大學、香港大學、法蘭西建筑學院等多所大學或機構演講。曾獲由美國《建筑實錄》雜志評選的年度全球十佳“設計先鋒”以及英國AR 新銳建筑獎、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創作金獎等獎項。
項目地點:上海徐匯區龍騰大道
設計團隊:柳亦春、沈雯、王偉實
結構設計:張準
景觀設計:七月合作社
委托機構:廣東方所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建筑面積:19 m2
設計時間:2015.9-2015.12
建成時間:2016.6
攝影:田方方

1 首層平面

2 從主庭院入口望向茶室

3 茶室環境
大約110 平方米的小院內,有一棵高高的泡桐樹,樹下院內擬修茶室一座。不大的院子里還有兩個和旁邊辦公樓相連的樓梯,如何讓茶室最小限度地侵占院子的空間,是設計的一個重點。
在位置經營上,首先讓茶室盡量靠近院子西北角的泡桐樹,樹冠很高,所以粗約90cm 直徑的樹干也將化為茶室內的重要空間構件。借助逼近的后墻,茶室后側的小院空間也就有機會歸入茶室的室內,從而可以盡量壓縮茶室本身的面積。在空間上另一個重要的處理是,把茶室占地的部分盡量縮小,這是通過三層懸挑做到的:第一層懸挑位于離地45cm的位置,作為座凳的水平板上部歸為室內,下部歸為室外,當然,在面對庭園的南側,座凳被置于了茶室外側;第二層懸挑位于離地1.8 米的位置,這樣可以相對擴大茶室的內部空間感受,而茶室的外部檐廊下也不會影響人的活動;第三層懸挑是屋面的覆蓋,它在南側、北側、和西側都定義了不同的外部空間,茶室占地19 平方米,而屋面覆蓋則達到40平方米,向不同方向延展的屋面加強了茶室和庭園的空間關系。

4 西北角泡桐樹下看向茶室

1 西北角看向茶室室內

2 從茶室內望向小庭院

4 茶室檐下閑坐

3 室內細節
設計著意選取了較細的結構桿件,無論豎向還是橫向的結構構件,都采用了統一尺寸的60mm 方形斷面的鋼管,這樣在滿足受力的同時,又能有機會劃入形式構成的游戲里,它即是建筑的結構構件,同時也較好地適應了家具的尺度,從而與人的身體建立了更為親密的關系。屋頂是8mm 厚的鋼板,屋頂保溫板上翻并由為了保持屋面鋼板平整的鋼板反肋固定,室內考慮到燈光布線以及更好的保溫效果設計了吊頂,屋面梁被隱藏在吊頂內,空調設備則被布置在了地板的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