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供圖
今年9月1日起實施的《條例》涵蓋公路規劃、建設、養護、經營、使用、服務和管理等各主要領域,并全方位構建了當前和今后浙江省公路事業發展的制度框架,較好地滿足了公路事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此次出臺的《浙江省公路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作為浙江省公路行業的基本法,科學設計了公路工作制度,展示了“重要窗口”的先進理念,特別是在農村公路、公路安全、公路發展規劃、超限運輸、公路服務等方面大膽創新,在熱點、難點問題方面有所突破,較好地滿足了公路事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為浙江建設交通強省、公路建管養運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條例》規定,對于停留在高速公路主線上的故障車輛、事故車輛,高速公路經營管理者應當及時免費拖曳、牽引至最近出口外的臨時停放處,司乘人員應當予以配合?!稐l例》設定高速公路故障車輛免費拖曳為全國首創,其目的是為了避免有償拖車議價導致車輛長時間停留,盡快將故障車輛拖離高速公路主線。這一規定有利于保障道路安全和通暢,降低二次事故發生的風險。
出臺背景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浙江公路在建設、管理、養護、運營等方面面臨一些新情況、新問題,特別是建設高水平交通強省的目標對公路的未來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現有公路法規體系已無法滿足浙江省交通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需要,公路條例的制定和出臺具有必要性和緊迫性。在此背景下,《浙江省公路條例》堅持“開門立法、民主立法”原則,廣泛聽取有關部門、鄉鎮街道、企業、人大代表、村民代表的意見,經多次審議最終完成并出臺。

掃描二維碼閱讀《浙江省公路條例》
為減少公路養護作業對過往車輛、行人的影響,《條例》明確,養護作業單位應當制定公路養護作業方案,同步制定相應的交通組織方案,履行好保障車輛安全、暢通應盡的義務。同時,《條例》規定在高速公路等主要公路上養護,應當盡量避免交通高峰時段占道或封道作業,這意味著今后高速公路養護作業將越來越多地被安排在夜深人靜的時段進行。
目前,浙江省早期建成的高速公路已超負荷運行,改擴建需求十分迫切。但現行的《收費公路管理條例》中,對高速公路改擴建后如何繼續收費并無明確規定。

5月15日,經浙江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浙江省公路條例》正式出臺。
為此,《條例》從符合上位法規定和立法的普適性角度出發,提出將高速公路新增車道改擴建工程作為獨立運營項目批準收費,且項目可以由原高速公路經營管理者實施,也可以引進外部投資者,通過招標擇優選擇。這一規定不僅在操作層面有上位法可遵循,也適用于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的所有建設模式,有利于投資主體、經營權益的可分可合。值得注意的是,《條例》還規定以特許經營協議的方式明確新增車道業主的權利和義務。
鑒于新增車道與原車道不可物理分割以及新增車道與原車道存在投資主體不一致的可能性,《條例》明確,新增車道業主單位與原車道業主單位為不同主體的,應當通過協議的方式,明確前期建設、后期運營等相關事宜,并明確新增車道后通行費標準不得因車道增加而提高。
針對原有車道收費到期后,新增車道如何繼續收費的問題,《條例》也給出了答案。根據《收費公路管理條例》規定,原有車道收費到期后,項目業主終止收費并退出管理,但由于新老車道不可物理分割,勢必導致新增車道的收費中有一部分是通過原有車道代收。因此,為保證新增車道的投資收益維持在合理回報范圍內,《條例》規定原有車道的經營期限屆滿后,浙江省人民政府應當降低通行費標準,并就降低標準應當考慮的因素予以明確。
鏈接:
治超“五大機制”
● 建立了政府治超機制,建立交通、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組成的貨運車輛超限運輸聯合治理工作機制,并將公路治超工作納入政府工作目標考核。
● 規定了源頭治超機制,列入重點貨運源頭名錄的單位應當安裝計量稱重檢測設備,加強對貨物裝載單位的源頭監管。
● 健全了聯合治超機制,交通與公安部門各負其職、信息共享、聯動執法。
● 推進了科技治超機制,明確了非現場執法的法律效力和程序,并創新推行全省聯網辦案,全省任一治超窗口均可處理案件。
● 構建了信用治超機制,運用信用等手段對違法超限車輛實施重點監管、聯合懲戒。

《條例》還在全國首次提出公路建設項目應當同步開展數字化建設和數字檔案移交。
《條例》將高速公路服務區一些不成文的免費服務事項以法定的形式固化,以滿足廣大司乘人員基本生理需求、休憩需要和車輛補給需求,凸顯服務區的公益屬性,推進浙江省高速公路服務區規范化管理、高質量發展,提升服務區服務品質,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2014年以來,交通運輸執法部門開展的治超非現場執法試點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部分遏制了違法超限車輛上路行駛。但從近年來的執法實踐來看,由于交通運輸執法部門不完全掌握違法車輛信息,存在治超非現場執法處罰率低的情形,非現場執法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條例》賦予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就超限運輸車輛相關信息與交通運輸部門共享的義務;同時,對非現場證據中涉嫌不按照規定車道行駛等違反道路交通安全規定行為的,賦予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依法處理的責任。
為提高案件執行效率,《條例》明確對逾期不按照規定接受處理的,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可以根據技術監控記錄資料,對違法超限運輸車輛所有人作出處罰。這一規定將強化治超非現場執法的威懾力,也便于一線執法人員開展執法工作。同時,《條例》與《浙江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條例》有關規定作了銜接,對不執行違法超限行政處罰的行為人列入嚴重失信名單者實施聯合懲戒。通過建立信用治超機制,督促違法行為人主動接受處罰,提高處罰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