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遼寧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為4331.4公里,共計27條聯網高速公路,全部為經營性高速公路,開通運營收費站293個。全省為一個主體——遼寧省高速公路運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即一個路方、一個清分方、一個發行方,同時實施“四個統一”模式,即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和統一還貸。
在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過程中,遼寧省完善了機電系統,嚴控質量,加強維護,實現了“一次行程,一張賬單,一次扣費,一次告知”,并通過實車測試進行實戰檢驗,確保了機電系統穩定、安全、高效運行。
在收費運營體系建設中,遼寧省搭建了四級收費管理架構,一級管理層為1個收費管理中心,二級管理層為16個收費管理分中心,三級管理層為57個路段及省界集控站,四級管理層為293個匝道收費站;收費管理體系主要包括傳統收費管理體系、客戶服務體系、稽核管理體系、ETC保障體系以及系統運維體系,共5個體系。
撤站之后,全國形成了“一張網”運營新格局,但兩大管理主題沒有改變,一是收費,收費要做到“應收盡收,應免盡免”,保障通行費不流失,保證惠民政策嚴格落實;二是服務,服務要做到“應快盡快,應處盡處”,提高用戶通行體驗,提升客戶滿意度。

大連港收費站工作人員對通行收費站的大貨車進行查驗。
撤站之后,收費管理面臨新的挑戰,一是收費方式的轉變,單車費額激增、跨省費額難以管控、對設備運行及數據質量依存度提高;二是稽核方式的轉變,由圖像逐條審批檢查升級為數據批量篩查和推送,由現場行為稽查轉向網上數據稽核;三是稽核信息來源轉變,由自下而上逐級審批上報轉變為自上而下突出數據化、集約化;四是稽核重點的轉變,由出口管理轉變到入口規范性、通行數據完整性、設備完好率管理。
5月6日恢復收費后,新型逃費方式層出不窮,如偽冒優惠免費車輛、屏蔽通行介質、車型錯誤、跑長買短等,傳統稽查模式已無法適應現有的收費模式,在新的收費模式下,高質量的數據是確保收費和服務的基礎。如果車輛一次行駛軌跡的數據收集不完整,就必須通過稽核平臺系統篩查出異常數據,并針對此數據進行稽核,將其原始交易數據與拆分結果數據進行匹配,分析出問題所在,以保障路方利益,減少損失。因此,應盡快搭建一套完善的稽核管理系統,致力于做到數據獲取準、數據擬合準和數據稽核準。
遼寧省目前正在開發與部級平臺對接的省級稽核平臺,主要是通過視頻、牌識、圖片二次識別,結合通行介質交易流水實現智能化的稽核管理。平臺系統的建設以問題為導向,從細節入手,突出實用原則,在平臺系統中建立用戶檔案庫、車輛檔案庫,并實現內部數據與外部數據聯動;通過一系列數據的采集、分析,建立多種稽核算法,實現流量與費額的多維度智能數據分析、智能預警與實時報警的數據傳遞功能;利用采集到的車輛精準畫像以及相關信息,建立車輛和用戶的信用評級機制,進而提升數據對賬、精準路徑識別、收費操作規范、績效管理等收費管理工作。
組建專業的稽核隊伍,共分4個層級,分別為省中心稽核管理部、收費管理五大片區、收費管理分中心、稽核工作站(含省界稽核站)。
省中心稽核管理部 負責搭建稽核體系、建設智能化稽核系統,完成交通運輸部下達的稽核任務、組織開展稽核,組織績效考評,做好收費保障,建立車輛通行信用體系等。
收費管理分中心 負責稽核數據分析、特情處理、運行監測、優惠免費車輛信息稽核、CPC卡管理、入口稱重、ETC發行、績效考核、后勤保障、運營和稽核簡報等工作。
稽核工作站 主要負責指令的上傳下達、車道操作指導、異常數據確認、通行秩序監管、收費設備監管、數據審核稽查、通行費追繳等。
省界稽核站 主要負責省界交易審批、系統設備運行監測、跨省CPC卡調撥、數據完整性稽查、跨省稽核、省內倒查等。
稽核主要包括內部稽核和外部稽核。
內部稽核 主要是通過數據分析和現場核查,對行業內的單位和業務人員的操作規范性、執行合規性等進行稽核分析,排查是否存在造成通行費損失等問題。內部稽核應遵循木桶效應,查找行業漏水的短板,不斷提升發行稽核、收費行為稽核和運營管理稽核水平。
外部稽核 主要是通過特情流水復核、特情事件復核、優免數據復核、異常通行數據校驗、現場查實、專項數據分析、接收舉報等方式,分析發現并鑒別車輛是否存在少交、未交、拒交通行費的行為或可疑行為,并認定其逃費類型和責任主體的過程。

內外稽核最終要實現依托大數據、AI等智能化技術,構建稽核模型庫,提高稽核效率與準確性,同時需要研究出臺逃費車輛懲戒性收費政策,使用經濟手段提高違法成本,降低違法通行率;建立長效的路、警、企多方聯動機制,加大聯合打擊逃費力度。
搭建遼寧高速信用信息平臺,通過信用體系規范、約束車輛通行行為,營造良好的通行環境,是構建稽核系統的長期目標和戰略性任務。
建立用戶信息庫 豐富用戶信息資源,搭建行業內信息共享平臺,提高信息互通與質量。
構建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 依托信用黑白名單,促進用戶守信自律,減少逃費、闖口等違法行為。
實現銀行、交通行業信息聯動 搭建信息互通平臺,使銀行、公路、鐵路、民航、海運數據共享,讓失信者處處受限。
完善信用體系 完善信用體系政策,科學構建信用體系,信息公平公開,可供實時查詢。
保護用戶信息安全 制度技術雙管齊下,著力保護用戶私有信息安全。
信用體系在約束失信行為的同時,也提高了優質客戶的權益。針對優質客戶,可為其定制個性化的優惠服務,比如可以減少預約通行查驗頻次,給予一定比例的透支額度,多交多惠,或享受路上及路下合作企業的消費優惠等,以提升客戶體驗。
鏈接:
“撤站后時代”的稽核思考
☆擴大全國一張網覆蓋面
建立完善的道路通行、運輸信用管理、省際間稽核互動體系。將高速通行信用納入個人征信系統,與金融信貸、車輛年檢、保險繳費等行業掛鉤,建立不想逃、不敢逃、逃不了的連帶責任機制。
積極與城市交通進行數據對接,實現全國公路一體化的無縫銜接。數據共享、資源互通、精準定位。
☆加大人工智能在稽核管理中的應用
只有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才能對海量數據進行監測,對視頻進行智能分析,提取可疑信息,生成結構化的語義描述,從而實現對特定目標的快速檢索與分析。
☆加快立法,形成長效機制
以法為鏡,可以斷曲直。目前,亟需完善懲戒逃費的相關法律法規,為運營管理提供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的法治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