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峰 夏麗華
摘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作為一種傳染性較強的新型疾病,目前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并且其可能作為一種與人類共存的疾病繼續存在下去。而我國塵肺患者接近90萬人,因此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應根據中醫“扶正祛邪,避其毒氣”的治未病的思想,結合塵肺病的病機特征,運用中醫特色的防控手段,對塵肺患者進行科學化和個體化的健康管理,改善患者的整體功能,預防或減少呼吸道感染的急性發作,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的發生。
關鍵詞:塵肺病;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預防
中圖分類號:R13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20)09-0012-04
2019年12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湖北武漢爆發,并在短期內快速蔓延至全國,目前雖然中國的抗擊疫情取得階段性成效,但縱觀全球,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而且有專家提出,COVID-19可能在數年內作為一種與人類共存的疾病繼續存在下去。
《素問·刺法論篇》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指出了中醫疫病的特征。COVID-19具有強烈傳染性及所有人群對其普遍易感的特點,毋庸置疑可歸屬于中醫“疫病”范疇。雖然COVID-19感染者臨床輕癥表現居多,但60歲以上且合并有基礎疾病的患者占死亡病例的大多數。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應急響應機制流行病學組對7萬余例的新冠肺炎的統計發現:COVID-19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病死率可高達6.3%[1]。塵肺病作為我國危害最嚴重和最常見的職業病。截至2018年底,全國累計報告職業病97萬余例。其中,約90%是職業性塵肺病(87萬余例)[2]。因此,面對如此龐大的塵肺患者群,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運用中醫獨特的抗疫理論和豐富的防控手段,對塵肺患者進行科學化和個體化的健康管理,在防范新冠肺炎的同時穩定病情,減少呼吸道感染的急性發作,具有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
1 中醫防控指導思想
中醫在幾千年與疫病斗爭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素問·刺法論》曰:“不相染者,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避其毒氣。”《溫疫論》道“本氣充滿,邪不易入。”《素問·評熱病論》則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這種“扶正祛邪,避其毒氣”的治未病的思想,一方面強調人體正氣充足是抵抗疫病的關鍵,另一方面也強調了未病先防,隔離病患等“避其毒氣”的防護措施的重要意義。這與西方醫學提出的提高免疫力、保護易感人群及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的防疫思想如出一轍。另外中醫藥“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瘥后防復”的獨特優勢,可貫徹運用到COVID-19的各個病情階段。
2 中醫防控措施
除了保證均衡的營養攝入,充足的睡眠,增強免疫力,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勤通風、勤洗手、勤消毒等基本措施外,中醫還有許多特色的防控措施。現總結闡述如下,以資借鑒。
2.1 酌情辨證內服中藥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國各地的中醫藥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指南均給出了地方特色的預防口服中藥方,充分體現了中醫“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的預防特色。例如,南方氣候多濕,故處方以行氣、解毒、化濕為主,用藥多選用佩蘭、藿香、蒼術等芳香化濕之品,與金銀花、陳皮等配伍。北方空氣干燥,以麥冬、蘆根、玄參等滋陰潤燥為主,常與連翹、桔梗等配伍,共同起到潤肺生津、宣通肺氣、疏風解毒的作用[3]。另外,在“體質學說”與“三因制宜”理論的指導下,中醫倡導根據地區人群體質不同而針對用藥。例如一項針對廣東地區人群體質分析發現:在2000名隨機對象中,虛性體質人群占44.34%,體質夾濕人群占39.99%,符合嶺南人群“陽浮陰閉,元氣不固”及“上焦多浮熱、中焦多濕蘊、下元多寒濕”的特質特點,故中醫專家提出廣東地區人群預防新冠肺炎的預防原則以扶正為主,祛邪為輔,以健脾、祛濕、補虛、和胃為法[4-5]。
對于廣大塵肺病患者來說,需要分辨清楚自己的體質情況和所處地區環境,選擇適合的方藥。可參考當地指南對于呼吸病患者這類特殊人群的預防中藥方,或在醫生指導下服藥。例如對于素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河北省的中藥預防方案[6]為:金銀花9 g,藿香9 g,黨參12 g,炒白術12 g,防風9 g,桔梗9 g,甘草6 g,在病情緩解期可服用此方7 d,以預防新冠肺炎。
雖然各地預防處方存在差異,但“扶正氣”是中醫預防COVID-19 的共識。多項研究對全國各地區中含中藥處方的中醫藥預防新冠肺炎的方案及中醫藥專家個人的預防方匯總分析發現,單味藥里使用頻次最高的為黃芪,中成藥里玉屏風散也廣泛應用于補益“正氣”[6]。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黃芪藥效成分包括皂苷類、多糖類、黃酮類等,具有抗炎、抗感染、提高免疫力、對細胞缺氧損傷的保護、抗纖維化等多種生物活性,在心血管、呼吸、免疫等系統疾病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7]。玉屏風散具有較好預防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早期應用加味玉屏風口服液對新兵預防戈壁氣候溫差大造成急性呼吸系統感染的效果顯著,不僅可降低其總發生率,還能防止其爆發流行[8]。因此,塵肺患者辨證口服中藥可顧護正氣,避免疫癘之邪的侵入和傳變,從而達到未病先防之效。
2.2 合理運用中醫外治 外治法是中醫治法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醫優勢和特色的體現。合理運用中醫外治法,可與內治法結合,起到相輔相成的功效。芳香類藥物具有避穢、化濕、醒脾、鼓舞正氣、疏通氣機等作用[9],《云南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提出,可佩戴蒼術、廣藿香、艾葉、石菖蒲等芳香類中藥制成的香囊來辟穢化濁,凈化口、鼻小環境空氣[10]。此外,室內熏蒸、足浴等外治法也歷來是中醫傳統防疫手段,在此次預防新冠肺炎過程中,也有地區指南及部分專家推薦使用。例如甘肅、海南、河北、陜西、武漢等5個省市診治方案中提及這些手段,而中醫專家家王琦、齊文升、張佳樂等提出傳統艾葉、蒼術室內熏蒸法進行空氣消毒可以阻斷新冠病毒的傳播[11]。
另外,針灸療法也在此次疫情中廣泛使用。幾千年的臨床實踐及循證依據顯示針刺抗炎及調節免疫系統作用顯著。現代研究也發現針刺抗炎、調節免疫是通過交感神經腎上腺素能、迷走神經膽堿能、多巴胺能等多條通路來實現的。基于此,有學者建議針刺可適用于各種程度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12]。艾灸主要是通過艾灸煙霧及其燃燒產生的熱量及紅外線發揮作用的。現代研究表明,艾灸不僅對SARS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還可以刺激人體增加特異淋巴細胞,誘生具有抗病毒功能的干擾素,激活免疫系統,提高人體免疫力,還可促使人體產生大量ATP,為機體免疫功能提供必需的能量,調動人體自我調節修復系統和抗病能力,是一種技術成熟,簡便效廉的預防方法[13]。
塵肺患者可根據其病機特點,酌情選用中藥外治法。但需警惕的是,塵肺患者肺組織彌漫性纖維化,呼吸系統的清除和防御機制受到嚴重損害,佩戴香囊、艾灸、室內熏蒸等療法可能存在加重咳嗽咳痰、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癥狀的風險,應根據臨床實際情況謹慎使用。
2.3 注重呼吸運動康復 孫思邈指出:“身體常小勞,則百達和暢,氣血常養,精神內生,經絡運動,外邪難侵。譬如,流水不腐,戶樞不蠢,皆因運動是也。”塵肺病康復治療是與塵肺臨床醫學治療并重的一種系統治療,而呼吸康復是塵肺康復治療中最基本的組成要素,堅持長期鍛煉,可以增強患者呼吸肌功能,提高呼吸效率,增加肺活量和四肢肌肉力量,改善缺氧,緩解癥狀[14]。而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塵肺患者要提高呼吸肌肌力,改善肺功能,推薦選擇中醫特色的導引功法方法,常用的有六字訣、八段錦、太極拳、五禽戲、易筋經等。這類中醫特色的呼吸、運動康復功法,可牽動人體臟腑經絡氣血的運行,使筋脈得通、陽氣升發,有平衡陰陽、調理臟腑、增強體質之效[15]。但需要注意的是,塵肺患者在使用傳統功法需專業康復人員的評估,根據個體的年齡、病情嚴重程度及體能狀況來制定個體適宜的呼吸、運動康復方案,遵循“循序漸進”原則,運動強度以微汗為宜,應避免運動量過大、動作速度過快,防止過度鍛煉導致“勞復”。
2.4 科學應用飲食調護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塵肺患者的飲食調護應根據中醫辨證施膳和藥食同源特性,遵循“寧少毋多,寧饑毋飽,寧遲毋速,寧熱毋冷,寧零毋頓,寧軟毋硬”的固護脾胃的原則,并且也要注意不可偏嗜,規律飲食。具體可參考疫情蔓延后各地區發布的中醫藥預防方案中的食療方,如甘肅省提出的體虛易感人群的食療方:薏苡仁30 g,紅蘿卜250 g,鮮百合150 g,生黃芪30 g,草果15 g,白豆蔻30 g,橘皮30 g,大棗4粒、生姜3片[6]。已經患有普通感冒(肺炎)或肺炎易感人群的食療方:板栗250 g,瘦豬肉500 g,生苡米300 g,陳皮30 g,鹽、姜、豆豉各少許[3]。
2.5 不可忽視情志調節 塵肺病患者因本身病程長,病情遷延不愈,焦慮、恐懼、寂寞、自卑、自責、孤獨等情緒普遍存在,易產生抑郁、悲觀等不良心理[14]。適逢突然爆發新冠肺炎,疫情本身導致心理壓力大,再加上為遏制疫情擴散而采取的強制隔離及自我隔離等措施,也可能使個體感到被孤立、被歧視,無助、憤怒,加重焦慮、抑郁等[16]。故應警惕塵肺患者本身的精神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在疫情期間加重。中醫學中醫以“形神合一”的整體觀念為指導,認為人的形體、五臟以及情志之間可相互影響,五志過極可引起氣機逆亂,從而臟腑功能低下易受外邪侵襲。這與現代醫學認為不良的情緒可擾亂機體的免疫功能,降低抵抗力的說法相一致[17]。所以中醫提倡以調攝情志為指導的疾病預防觀,正如《鼠疫約編》曰:“避疫圣法,若能靜心調息,一志凝神,以運氣法行之,無不靈驗。”由此可見,調節情志對于塵肺患者預防新冠肺炎的有著重要作用。
中醫調節情志除了使用柴胡疏肝散這類明顯改善肝郁大鼠的免疫指標[18]的疏肝解郁中成藥外,中醫傳統的五音療法作為一種簡便易行,費用低廉的獨特情志護理方法也被推薦應用于本次疫情期間隔離人員調節情緒,保持身心寧靜,共同抵御病邪[19]。根據五行生克制化理論及塵肺病本身的病因病機特征,建議塵肺患者選擇聆聽商調式五行音樂,因為商為肺之音,屬金主收,促進全身氣機的內收,作用于肺功能系統,調節肺氣的宣發和肅降,具有養陰保肺、補腎利肝之效[20]。而最佳賞樂時間是15:00~19:00,推薦的樂器為古箏。常用的曲目有:《陽春白雪》、《高山流水》、《陽關三疊》、《廣陵散》、《鶴鳴九皋》、《陰司腔》、《將軍令》等[21]。塵肺患者可酌情選用,以舒緩情緒,提高免疫力,保持身心健康。
3 小結
在當前復雜嚴峻COVID-19疫情背景下,作為本病重癥、危重癥的高危人群,塵肺患者首先應遵循“避其毒氣”的原則隔離病原,同時要顧護正氣。具體的防控措施需根據不同地區、不同氣候、不同體質來辨證選用中醫特色的內外治法,此外還需飲食有節、起居有常,配合科學的呼吸運動康復治療,并輔助五行音樂療法來調暢情志。總之,充分發揮中醫防控傳染病的優勢與特色,靈活運用各種措施,顧護正氣、未病先防,以期達到最佳防控效果。
參考文獻:
[1]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應急響應機制流行病學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20,41(2):145-151.
[2]李智民.我國塵肺病防治發展歷程與展望[J].職業衛生與應急救援,2019,37(5):397-401.
[3]徐旭,張瑩,李新,等.各地區中醫藥預防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肺炎方案分析[J].中草藥,2020,51(4):866-871.
[4]鄭洪.嶺南醫學與文化[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9:259-260.
[5]楊志敏,張曉軒,原嘉民,等.廣東地區中醫藥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策略的思考[J].廣東醫學,2020,41(6):541-543.
[6]倪力強,陶宏武,楊小林,等.中藥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策略與分析[J].中華中醫藥學刊,2020,38(4):8-14.
[7]馬園園,王靜,羅瓊,等.黃芪總皂苷的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20,22(7):153-157.
[8]李永軍,楊翰春,呂軍平,等.自制加味玉屏風口服液預防某航天發射場新兵急性呼吸系統感染[J].現代醫藥衛生,2016,32(24):3825-3827.
[9]陳垚,劉秋江,王同漢,等.芳化穢濁法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臨證分析[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20,41(4):7-9.
[10]云南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試行第三版)[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20,41(3):11-13.
[11]張佳樂,楊莉,鮮天才,等.艾灸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思路探討[J].醫學爭鳴,2020,11(2):10-14.
[12]陳波,金觀源,陳澤林,等.針刺防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及其并發膿毒癥的科學依據探討[J].世界中醫藥,2020,15(2):140-149.
[13]王憶勤,郝一鳴.從調節免疫力談中醫藥防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J].上海中醫藥雜志,2020,54(5):13-16.
[14]中華預防醫學會勞動衛生與職業病分會職業性肺部疾病學組.塵肺病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8 年版)[J].環境與職業醫學,2018,35(8):677-689.
[15]韓杰,徐曦,周晶,等.導引功法防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作用[J/OL].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1-3[2020-03-23].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3519.R. 20200222.2106.004.html.
[16]岳晶麗,蘇思貞,錢英,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心理危機干預及應對策略[J].中華精神科雜志,2020,53(3):176-180.
[17]鈔建峰,賈慧.論心身疾病中醫病因病機的核心及其演變[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9,34(12):5583.
[18]張喆,趙靜潔,王永志,等.柴胡疏肝散藥理作用及機制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7,24(9):128-131.
[19]李代文,蒲靜,趙潔琨,等.五音療法干預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隔離人員情志的理論探討[J].醫學爭鳴,2020,11(2):15-22.
[20]孟昕,汪衛東.中醫五行音樂療法的理論和應用探析[J].環球中醫藥,2017,10(10):1218-1221.
[21]岳樹錦,李衛紅,蘇春香,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恢復期居家中醫護理康復指引[J].北京中醫藥,2020,39(5):427-430.
(收稿日期:2020-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