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瑞芬



力學在物理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運動和力是同學們學習“壓強”“浮力”“簡單機械”等內容所必需的預備性知識,由于這部分知識來源于人們生產和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物理現象,所以同學們在形成概念的過程中應該經歷感知、描述、測量、計算、推理等過程,以達到逐步深化的目的.運動和力知識在近幾年的中招考試中平均占比15%.同學們在復習這個專題時應注意:有些概念和結論比較抽象,與同學們的常識相悖,學習時要認清這些誤區,
第1節 機械運動
重點考點
在自然界里,一切物體都在不停地運動著.在各種各樣的運動中,機械運動最普遍、最簡單,同學們也最熟悉.這部分的主要內容有: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機械運動、參照物、速度和平均速度,機械運動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是后續學習乃至學習其他科學課程的基礎.速度及平均速度的計算跟聲現象結合起來可以出回聲測距離的計算題.這一塊在中考試卷中所占比例小,填空題往往有一道關于參照物的試題,計算題的某一問會涉及平均速度的計算.
中考常見題型
例1 (2019.山西)小明同學到南美洲游學,見到一種外表酷似微型西瓜的野生水果,其獨特的迷你造型和清爽的口感令人稱奇.圖1是迷你“西瓜”與一元硬幣放在一起的對比照.根據圖片信息,估測該迷你“西瓜”的直徑約為(?).
A.2 mm B.2 cm C.6 mm D.6 cm
思路分析:此題考查同學們對生活中常見物體長度的估測,利用生活經驗和對長度單位及其進率的認識,找出符合生活實際的答案即可.一枚一元硬幣的直徑在2 cm左右,由圖知,迷你“西瓜”與一元硬幣的直徑差不多,所以在2 cm左右.選B.
第2節 不同性質的力
重點考點
初中階段學習的力有彈力、重力、摩擦力,而壓力、拉力、推力、支持力都屬于彈力,填空題通常涉及對力的作用效果的考查.作圖題里通常都有一道力的作圖題,摩擦力主要與二力平衡結合考查,以選擇題和實驗題為主.
中考常見題型
例2 (2019.安徽)如圖2所示,用細線將小鋼球懸掛起來,讓其在豎直平面內左右擺動,忽略空氣阻力,在圖上畫出小鋼球擺動到B點所受力的示意圖.
思路分析:小鋼球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G和沿繩向上的拉力F,過球心作豎直向下的重力G和沿繩子斜向上的拉力F即可.
答案:如圖3所示,
第3節 牛頓第一定律和二力平衡
重點考點
牛頓第一定律是經典力學的核心內容之一,它指出了力與運動的關系,是力與運動乃至整個初高中物理課程的基礎.而牛頓第一定律引出的慣性知識是中考的難點,多以填空題的形式出現.牛頓第一定律描述的物體不受力的情況是理想狀況,而現實世界中不受力的物體是不存在的,由此引出物體在受力平衡時的運動情況,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這個知識點是中考重點,主要考查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的區別,以及判斷某兩個力是一對平衡力還是相互作用力,這也是易錯易混點,一般在選擇題中考查,
中考常見題型
例3 (2019.淮安)足球進校園推進了足球的發展,運動員將靜止的足球踢飛,說明力可以____;足球落地后會繼續向前滾動,是因為足球具有 ____ ,當足球靜止在水平地面上時,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對它的支持力是一對____(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
思路分析:足球由靜止變為運動,說明其運動狀態改變,這是力的作用效果之一,足球離開腳后便不受運動員對其力的作用,但是落地后還可繼續滾動,表明足球具有慣性,在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下,足球靜止,表明其受力平衡,這是一對平衡力.
答案: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慣性平衡力
小結: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區別在于平衡力作用于同一物體,而相互作用力作用于不同的物體.
例4 (2019.安徽)如圖4所示,A、B兩物塊疊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靜止,圖中分別給出了A、B的受力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F2與GA、F1兩個力的合力是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B.F1與F3是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C.GA與F2是一對平衡力
D.F2與F1是一對平衡力
思路分析:以A為研究對象,A物塊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靜止,受力平衡,GA 、F1兩個力的合力方向向下,合力的大小GA+FI=F2,則可知F2與GA、F1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均作用在物塊A上,所以是一對平衡力,GA與F2的大小不等,所以GA與F2不是一對平衡力,F2與F1也不是一對平衡力,故A、C、D均錯.B對A有向下的壓力F1,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對B有向上的支持力F3,所以F1與F3是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故B正確.選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