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小賓
當代繪畫藝術的發展,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再沒有任何一種超歷史的價值構造能統馭一切藝術形式和藝術標準。“我”已然成為了藝術創造中最為重要的主體存在。藝術家在藝術創造中,把個體的情感表達、生存體悟、精神訴求作為藝術創造中最為重要的目標去追求,探覓在以人本精神為代表的現代藝術境遇中自我表陳的多維空間。陳曉鳴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具有鮮明思想觀念和文化立場的藝術家。
陳曉鳴或許是有感于當下社會人的性靈已徹底在各種零碎、微不足道的生活事件中沉淪;抑或投身自然,與自然生命一起律動本來就是他難以排遣的一個文化情結。近些年來,他以一種背棄潮流和世俗社會的藝術方式進行著他的繪畫實踐,幾乎把所有的創作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了與自然物象的對話中,并作持續的人文思考和視象表達。

的確,今天的社會現實是:一個鮮活的自由生命,一頭扎進龐大的社會機器后,出來就是一個被壓扁的標準符號,人類異化的速度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快速。我的生命力,我的意志,我的情感,我的自由存放于何處?這是許多敏感的、真誠的藝術家背棄世俗世界去追問的理由,這種追問,我們在陳曉鳴的繪畫創作中也不難體悟到。這些年,陳曉明一直秉執自己的思想文化旨義,既不被急功近利的外欲所擾,也不為世界紛雜的文化變替所動,始終堅持著自己的文化信念和人格操守,在天地間辛勤耕耘著自己的繪畫藝術,歷經歲月的磨礪,獲得了文化品質和語言技藝的雙重精進。
廣覽陳曉鳴的繪畫作品,畫面所借用的圖像符號,完全取材于自己周遭普通景物。那些寧靜、清新、生機盎然的山巒川澤,那些滿含生命律動的溪流、叢林、卉草、煙云……他將這些自然常態的景物,以一種心象交融、心象合一的手法,通過自己的精心營構,有效地將自然物象與自己的人文情愫復合在藝術創作中。他的繪畫,盡管大都是采用寫實性語言,但已然超越了對客體物象“再現”式描摹。所要向觀者呈示的不再是狀物察形等寫實性繪畫的基本功能,也不完全是言情體性等通俗欣賞層面的一般審美表達,其內質,是他心性和文化情懷的陳述。品讀陳曉鳴的作品,畫面圖式結構豐富而諧和;色彩調性或凝重,或單純,或明麗;物象形貌生動而內斂含蓄;筆法精致考究又輕靈松動。創造出了既有具象寫實張力,又有表現主義情感特征,同時又蘊含意象審美意味的多態圖像景觀。陳曉鳴數量宏富的繪畫作品,共同聚合起了其文化精神訴求——意圖建構一個本體自由、本體真實、無功利的、無異化的、超驗的藝術世界來展開自己性靈的體驗和玄想。在他的作品中,所有的世俗喧囂和功利主義欲望以及意識形態侵擾,不是徹底消失,便是瞬間彌散了,這對于沉溺于俗物而不能自省的我們,陳曉鳴的藝術或許是一個啟示,一種警醒。




陳曉鳴將他的繪畫納入心里的儀軌,讓我們在品讀他的作品時領悟他那份真切的人文情思,引導我們返歸自己的性靈家園,彌合我們心靈與存在的失衡,與自然交流的缺失。他作品中漫化出質樸、清明、空濛、靜謐,卻又蘊藏著勃勃生機的詩性韻致。在我看來,這是他蕩滌塵埃,虛懷若谷之心性寫照,也是他自我靈魂洗禮的溫馨之鄉,心靈托付的棲息之所,寄寓著他內心深處的文化理想。
云南麗江束河人。1985年畢業于云南藝術學院,同年留校任教至今。
現為云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教育系主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云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油畫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各種展覽,曾獲云南省美術作品展二等獎和優秀獎。2020年4月在昆明市博物館舉辦由云南省美術家協會主辦的“陳曉鳴油畫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