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底,全國解放的大形勢基本明朗,中共中央派專人從上海將葉圣陶等一批愛國的教科書編寫專家秘密接到華北解放區,組建了華北人民政府教科書編審委員會,著手籌劃新政權的教科書事業。新中國成立伊始,黨和政府對舊有的教育制度進行了徹底變革,包括舊有的教科書編輯、出版和發行體制,首次明確教科書事業應由國家統一舉辦,各類民營、私營等出版和發行機構均不得私自進行。
教材編寫出版的歷史使命,催生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教社”)。這個時期,黨和國家領導人對教材建設給予直接的關注與指導:一是毛澤東為人教社題寫了社名,中共中央派葉圣陶以新聞出版署副署長(后改任教育部副部長)身份兼任人教社社長。二是對于語文、歷史這兩個意識形態影響力較大的學科,中共中央在1953年專門成立中央語文教學問題委員會和中央歷史教學問題委員會,對包括教科書編撰原則在內的重大問題進行專題研究。三是加強教科書編寫力量。
截至1966年“文革”爆發,人教社先后編寫出版了四套全國通用的中小學教科書,并與全國各省份出版單位共同探索建立了“租型代理”這一教科書供給合作模式,創造性地解決了在中國這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發展落后的國度,如何保障近2億中小學生同時“課前到書,人手一冊”的難題。
(晝錦摘自《中國出版》2018年第9期,黃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