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青松

2019年10月1日,“濟南第一團”榮譽軍旗在榮譽軍旗方陣中通過天安門廣場
2019年10月1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國慶閱兵榮譽軍旗方陣中,有被中央軍委授予“濟南第一團”和“濟南第二團”榮譽稱號的兩面軍旗,它們在向人們訴說著濟南戰役的故事。當年,“濟南第一團”和“濟南第二團”像剪刀的兩刃,從兩翼剪向濟南府。本文講述的是“濟南第一團”從右翼打進濟南背后的故事。
山東兵團發起濟南戰役,讓駐守在濟南的國民黨第二綏靖區司令長官王耀武有兩個沒有料到。
王耀武第一個沒有料到的,是吳化文起義。據王耀武回憶:“(1948年)9月15日,據報長清以西以南均發現有解放軍的大部隊,膠濟路龍山站以南以北的解放軍也向濟南移動。這時,我判斷解放軍的主力在西,先集中力量取下飛機場,以截斷我軍(國民黨軍)的空運。”
王耀武的這個判斷是正確的。此時,解放軍的攻城集團分為東、西兩個集團,主攻方向置于西面。王耀武按照自己的判斷部署兵力,將濟南劃為東、西兩個守備區,重點守備西區,而西守備區以整編第96軍軍長兼84師師長吳化文為指揮官。
吳化文內心怯戰,其實早已向王耀武表露過。王耀武回憶說:“兗州守備部隊(國民黨軍)突圍南撤,全部被殲。吳部倉皇北撤,竄至大汶口附近,所轄一六一旅被解放軍圍殲,旅長徐月政被活捉。吳膽戰心驚地帶著殘余部隊逃回濟南,并對我說,‘與共軍作戰要特別小心,稍不留神,就會被它吃掉。這時,他看到濟南更加孤立,唯恐他這個視如生命而一向當作自己政治資本的八十四師,早晚會被全部殲滅,因此態度十分消極。我為了拉攏吳化文,并使他安心,力保他升任整編九十六軍軍長兼八十四師師長,又從山東省保安部隊中選戰斗力比較強的一個保安旅撥歸八十四師,以補一六一旅之損失。”
1948年8月底,杜聿明到濟南視察,專門對王耀武說:“吳化文反復無常,表面服從而內心詭詐,靠不住,要注意他。”

王耀武
王耀武對杜聿明說:“國防部、剿總及綏靖區都沒有發現他與共產黨有勾結的情況,我們也沒有理由撤換他。從他過去的表現看,我看他不會有什么問題。吳化文在抗戰時期做過偽軍,常和共產黨打仗。抗戰勝利后,他帶著八十四師與共軍打得很厲害。他與共產黨結下的仇恨很深,我看他不至于有什么問題。”
王耀武對吳化文的信任,除了對吳化文的歷史比較了解,還在于吳化文對王耀武的貼心貼肺。1948年9月上旬,吳化文專門對王耀武說:“共軍圍攻一個地方,他們常在第一線喊話,甚至對乙地的軍隊說甲地的軍隊已經投降了,某部放下武器了。這樣我們的軍心很受影響,千萬要注意。”
王耀武回憶說:“我聽了吳的這個說法以后,認為很對,還通知各部注意。這時我對吳很好,沒有戒心,而且認為吳作戰有辦法。當東郊的屏障茂嶺山、硯池山被解放軍攻占后,我在十七日晨約吳到綏靖區司令部研究奪回茂嶺山、硯池山陣地的問題。吳見我時,表現得神情不安,態度很不自然。他說他昨晚未睡,早上也未及吃飯就跑來了。當我讓副官把面條端來時,他卻一口未吃。吳以驚慌的口吻說:‘茂嶺山、硯池山的陣地那樣堅固,怎么一夜就丟掉了呢?要拿回來只有派部隊沖。我看他情緒不安,也拿不出恢復陣地的具體辦法,就叫他回去了。他走后,我說,吳化文被共軍嚇糊涂了,看他的膽量并不大。”這個時候,王耀武還沒有想到吳化文會起義。
9月19日晚上,國民黨軍84師151旅一個姓王的團長,跑到綏靖區司令部要求立即見王耀武,說有重要情況報告。王耀武得到報告,立即接見。
王團長慌里慌張,上氣不接下氣地向王耀武報告:“不好了,吳化文真沒有良心,帶著部隊叛變投共了。八十四師的部隊正向飛機場以西集中,據說集中好了,要開過黃河以北。歸吳化文師長指揮的保安團,他(吳化文)也想帶走。我不同意他這種背叛的行為,決不跟他走。我那個團現在商埠通飛機場旁的工事里,請準許我把這個團帶進商埠或城內占領陣地,與共軍作戰。”
王耀武聽到這里,既驚慌又憤怒。司令部里的人也慌亂起來。
王團長問:“我馬上回去把部隊帶來吧?”
王耀武回憶當時的想法說:“想不到吳化文會來這一手。吳的花招很多,這個團長是吳的老部下,有可能是吳派來做內應工作的;如準他開進商埠或城內,他到時做了內應,向守軍夾擊,濟南馬上就要完結。”于是,王耀武對王團長說:“你來報告,是非常忠實的表現。你回去帶著這個團在原地固守,看情況再調進城來。”
王團長說:“我堅決要求把我這個團帶進來,否則我就不回去了。”
王耀武說:“你個人可隨司令部行動,你那個團可能潛伏有共產黨的人,為了防止出現問題,暫時不要把那個團帶來。”
9月20日凌晨,國民黨軍84師副師長楊團一也跑回來向王耀武報告:“我不同意吳化文的叛亂行為。我的家眷也住在城內,我不愿意跟他去,所以就下決心回來了。吳化文的部隊昨夜先集中飛機場以西,后又開過黃河以北。”
場面上,王耀武鎮定自若地表揚了楊團一一番,還送了些錢給楊團一,讓楊團一暫時在家里住著,聽候委派工作。但是,王耀武確認吳化文正式起義之后,頓時張皇失措起來,一邊派特務團、裝甲團加強司令部的警衛,一邊電告蔣介石:“吳化文部投共,濟南腹背受敵,情況惡化。可否一舉向北突圍?”在電報里,王耀武沒有忘記把王團長如何前來報告和楊團一在途中逃回的情況一并電告蔣介石。
電報發出之后,不等回電,王耀武又立即擬定了兩個方案:一、縮短陣地,集中兵力,以內城為主,固守城垣,以千佛山、四里山、齊魯大學、商埠、外城為據點,外線留置小部隊守備,拖延時間,以待援軍;二、主動突圍。王耀武考慮再三,覺得采取第一個方案比較符合蔣介石的意圖,最后發電報給蔣介石,表示決定固守待援。
果真,蔣介石的心思被王耀武摸透了。蔣介石復電命令王耀武“將陣地縮短,堅守待援。我已嚴令援軍星夜前進,以解濟南之圍”。電文中還對王團長、楊副師長大加表揚,說“此兩個人忠貞可嘉”。
王耀武第二個沒有料到的是,濟南城東也是解放軍的主攻方向。
其實,王耀武起初判斷解放軍主攻方向在城西是正確的。解放軍的所有電文都顯示,主攻方向是在西集團,而東集團是助攻。
但是,這個助攻部隊的指揮員是聶鳳智,他在向部隊傳達時,故意將“助攻”改成了“主攻”,從而使東集團也成了主攻部隊,濟南城東也成了主攻方向。
這一點,不但王耀武沒有想到,連參加山東兵團作戰會議的領導都沒有想到。那么,聶鳳智為什么要這樣改呢?
濟南戰役的戰術是,集中優勢兵力攻擊西南面的飛機場,東面不使用主力。攻城集團的東、西兩個集團,主攻方向置于西面。東集團由第9縱隊、渤海縱隊組成,統由第9縱隊司令員聶鳳智、政委劉浩天指揮。這一點,聶鳳智自己也非常清楚。他回憶說:“在攻城任務上,(山東)兵團下達的命令,賦予我縱(九縱)的任務是助攻。這一點,本來很明確。我縱在下達作戰命令時,(才)把‘助攻改成‘主攻。”
這樣一來,接到命令的師團領導紛紛打電話問縱隊作戰科:“是不是寫錯了?”作戰科的參謀請示司令員聶鳳智:“如何回答?”
聶鳳智果斷地說:“告訴他們,沒有錯。助攻不是佯攻,是真攻而不是假打。”
說完,聶鳳智又向作戰科的參謀解釋說:“王耀武在山東經營多年,我們同他的部隊多次交過手。他畢竟是國民黨軍隊的一位上將,有膽識,有謀略,絕非昏聵無能之輩。與這樣的對手打交道,必須在膽識上壓倒他,在謀略上超過他。你單憑一邊的兵力強攻,他有足夠的能力應付;你東西夾擊一起攻,才有可能錯亂他的部署。主攻也罷,助攻也罷,關鍵都要攻。如果助攻部隊束縛住自己的手腳,不敢放開去打,怎么能有助于兄弟部隊的主攻呢?相反,助攻部隊和主攻部隊一道,全力以赴,整個戰役勝利的把握就更大。實踐多次證明,同樣一支部隊,同樣的兵力、火力,精神狀態不同,打起來大不一樣。助攻改主攻,一不要增人,二不要添槍,這些都不變。要變的就是精神狀態。你把助攻當成主攻去打,在東面攻得緊,反而能減輕主攻部隊的壓力,更有利于西線集團奪取飛機場。說到底,你助攻部隊能最先攻進濟南,豈不更好?而且戰斗情況,說變就變,不可能按一個死框框打到底。”
聶鳳智把“助攻”改“主攻”,給第9縱隊打來了一個“濟南第一團”的榮譽稱號。這是后話。
當然,聶鳳智也不是擅作主張,他在“改字”之前,向山東兵團司令員許世友、政委譚震林作了匯報。許世友說:“就這樣打!西面一把刀子,東面一把刀子,兩把刀子朝里戳,戳爛它的五臟六腑!”
1948年9月16日夜,攻城戰役正式發起,第9縱隊74團、75團直插茂嶺山、硯池山。
茂嶺山、硯池山是濟南東郊的主要屏障。城東守備部隊國民黨軍整編第73師師長曹振澤得意地說:“我從來沒有做過這樣堅固的工事。不怕共軍來,就怕共軍不敢來!”
像王耀武一樣,曹振澤也沒有料到,攻打茂嶺山的解放軍74團指戰員早已七進七出,摸透了曹振澤的夾壁墻式的工事,戰前早已多次模擬攻克夾壁墻工事的演練。74團在團長王景昆、政委孫子宇指揮下,對茂嶺山實施四面包圍,多路突擊,運用炮火和炸藥爆破,把夾壁墻工事炸得七零八落。17日凌晨,74團就把“首戰茂嶺山,打開勝利門”的紅旗插上了主峰。
天亮后,75團攻占了硯池山。
原本正確判斷解放軍主攻部隊在西面的王耀武,這時的思想發生了轉變。事后,王耀武回憶說:“東面的戰況既如此緊張,壓力很大,我認為解放軍的主力可能在東,故決心將調往古城以西的十九旅和五十九旅由西面拉回,并令七十三師預備隊及十九旅向解放軍反撲,企圖奪回茂嶺山、硯池山的陣地。他們曾向解放軍數次沖擊,激戰甚烈,均被解放軍擊退,傷亡甚重。十五旅四十八團團長李樸被擊斃,七十七旅二三○團團長周羽負重傷。”
對于茂嶺山、硯池山陣地,戰前王耀武視察時,還是很滿意的,曾對陪同視察的整編第73師師長曹振澤說:“這樣堅固的工事,共軍如想攻下一個據點,是極不容易的事。我們再守不住,那真太無用了。”曹振澤說:“我在抗戰時也沒有做過這樣好的堅固工事。我們的工事做好了,就怕共軍不敢來,如來攻,定會把他們擊敗。”
令王耀武和曹振澤沒有想到的是,這樣堅固的工事,一夜之間,就被解放軍攻克了。王耀武只好調西守備部隊到東面來,并連電蔣介石告急。
蔣介石趕緊給王耀武發來一個“手諭”:“敵人(指解放軍)有以優勢兵力在我援軍未到之前攻下濟南,再集中力量向北上援軍反擊之企圖,望我官兵抱定與濟南共存亡的決心,必能將敵擊潰。我已令劉(峙)總司令、杜(聿明)副總司令督促援軍向濟南迅速前進。”
然而,只等來了7個連隊援軍之后,王耀武就徹底絕望了。整編第74師由徐州向濟南空運,但整編第74師7個連運到濟南后,飛機場被解放軍炮火控制,炮彈不斷地落在飛機場內,滿載后繼部隊的國民黨軍飛機,聞訊即轉頭飛回徐州。蔣介石見增援部隊不能空運,連忙打電話給空軍副司令員王叔銘,讓王叔銘親自到濟南去,設法繼續運送整編第74師增援。王叔銘到了濟南上空,浮在空中看了看飛機場,搖了搖頭,就走了。從此,濟南再無一兵一卒援軍到來。攻城西集團的解放軍進展也很快,拿下了丁家山、臥牛山、簸箕山。王耀武只好下令,所有部隊退回濟南內城固守。
事非經過不知難。第9縱隊25師73團獲得“濟南第一團”的榮譽稱號,實在是來之不易。他們曾連續三次攻城均遭失利,差一點放棄攻城,撤離戰場。
當王耀武下令所有部隊退回濟南內城固守時,聶鳳智把進攻濟南內城的命令下達給了73團團長張慕韓。73團此時沒有配政委,張慕韓軍政重擔一肩挑。
張慕韓接到命令后,興奮地向聶鳳智表示:“七十四團和七十五團都建了功,我這個序列老大哥,該上場啦!”
9月22日,張慕韓帶機關參謀和各營營長觀察敵情、地形,把突破口選定在永固門。

解放戰爭時期,聶鳳智任華東野戰軍第9縱隊司令員王耀武
永固門門外是霸王橋。橋下這一頭有一座大地堡,73團指揮所就設在這里,橋上那一頭就是國民黨保安第6旅把守的大門。保安6旅旅長徐振中是個只會高調表態又狂妄自大之人,他在濰縣戰役中跑得早,僥幸撿回了一條命。這一次,他又很狂妄地宣稱:“永固門由保安六旅來防守,顧名思義,就是永保安全堅固之意。”
9月23日下午6時,進攻濟南內城的戰斗正式打響,由73團3營7連擔任突擊任務。炮火延伸后,3營7連連長蕭錫謙不等硝煙散去,便急切地命令5班爆破手孫喜:“上!”然而,7連連續三次攻城均遭失利,戰斗呈膠著狀態。這時,消息傳來,右翼77團曾一度登城成功,但在國民黨軍反擊下,最先登城的指戰員全部壯烈犧牲。
73團的指揮所離永固門只有五六百米,張慕韓在指揮所里,清楚地看到保安6旅從城墻上的明暗堡里射出的封鎖霸王橋的火舌,不安地思考著如何重新攻擊。這時,電話鈴聲響了起來。張慕韓拿起電話,傳來了聶鳳智的聲音:“張慕韓嗎?你們那兒情況怎么樣?”張慕韓連忙回答:“我們的勁都很足,就是在永固門外碰到‘釘子,正在想辦法拔呢!”聶鳳智說:“告訴你一個好消息,上級給你們配屬一個榴彈營,還有坦克連,還有一面老百姓送來的‘打進濟南府,活捉王耀武的紅旗,馬上到你們那里。你們暫時停止攻擊,先和炮兵、坦克兵開個協同作戰會,做好準備,等待命令再攻城。”“中!中!今晚一定要把城攻下來!”張慕韓在電話里對聶鳳智表態。
事后,聶鳳智回憶說:“兵團首長打電話告訴我們說,山東人民贈送了一面紅旗,繡著十個金字‘打進濟南府,活捉王耀武,是特地贈送給九縱的。兵團馬上派人送過來。我說,縱隊黨委決定由二十五師七十三團擔任主攻。紅旗就授予七十三團吧。兵團首長說,好,就讓七十三團扛紅旗,打先鋒!”

第9縱隊25師73團是首先突破濟南城垣的部隊,被授予“濟南第一團”的榮譽稱號
這時,濟南城內外雙方的槍炮聲像商量好似的,驟然間都停了下來。夜深了,離天亮還有幾個小時。時間寶貴,戰機更寶貴。第9縱隊作戰科科長劉巖悄悄地說:“怪啦!我們不打,敵人也不打。”
此時,聶鳳智也在思考:攻打濟南的各路部隊都密集聚攏在內城城下,天亮以后,不僅要受到城頭國民黨軍強大火力的集中殺傷,徐州方向而來的援軍也將殺到,再加上國民黨軍的飛機白天可以出動狂轟濫炸,后果不堪設想。如若后撤,外城、城關及外圍陣地,只能棄之于敵;守敵士氣倍增,我攻擊銳氣頓挫;王耀武很有可能趁機發起反沖擊,追著我們后尾打,叫我們撤也撤不安生。
劉巖見聶鳳智沒有任何反應,又自言自語道:“再組織千把人,有可能突進去!”兵貴奇不貴眾。聶鳳智聽明白了,說:“打得不順手,三千人也不行;打得順手了,三百人就能拿下來!”
事后,聶鳳智說:“(此時)全縱隊還有比較完整的5個團,指戰員們求戰情緒始終高昂,正在逐條總結受挫的教訓,重新研究打法。再突一次,不應該有什么問題。敵人幾道防線都丟光了,僅剩下一道內城,守城官兵覆滅在即,其內心的恐懼和慌亂,不言自明。只要我們以勇猛的一部登上城頭,站住腳跟,在內城上撕開一道大口子,敵人賴以支撐的最后一道防線,就將徹底崩潰。”
聶鳳智拿定主意,走進指揮所,拿起電話,向兵團司令員許世友建議再打一次。
許世友說:“就這樣,你們再繼續朝里打!”
聶鳳智說:“西線不能撤!”
許世友說:“好!我們商量一下,東西兩面一齊打。”
事后,許世友也回憶說:“我覺得,在這個節骨眼上,攻城的決心不可動搖!從戰場的情形看,敵人的四道防線盡失,被我軍團團圍困在內城之中,慌亂不堪,敗局已定。如果我們撤下來休整,外圍陣地得而復失,前功盡棄。還要估計到,王耀武很有可能趁我部隊后撤時來個反沖鋒,使我們欲攻不克,欲撤不能,大大增加部隊的傷亡。在這種情況下,只能打,不能撤。譚震林同志完全同意我的意見。我們遂于深夜下達命令,全線再一次組織攻擊,由東、西線集團兩面對攻,一定要把內城拿下來。”
聶鳳智把許世友再打一次的命令告訴張慕韓時,特別強調說:“許司令員說了:‘我們的困難大,敵人的困難比我們更大!現在就看誰的決心硬過誰,我們要跟敵人比毅力,比頑強,比后勁,勝利往往就是在最后五分鐘取得的!”
張慕韓接令后,準備換上2營5連擔任主攻。3營長王玉芝知道7連傷亡重,但他更知道這時換下7連意味著什么。這不是一般意義的“臨陣換將”,而是一種沒有完成任務而被撤下來的奇恥大辱。于是,王玉芝問7連連長蕭錫謙:“七連還有沒有能力突擊?如果不行,就讓五連上。”
“不!”蕭錫謙斬釘截鐵地回答。
張慕韓不斷詢問王玉芝這邊的情況,王玉芝表明了7連的態度。張慕韓還是不太放心,準備前往前沿。這時,聶鳳智再次來電話:“張慕韓,七十九團那邊失利了,現在全線就看你們了。情況怎么樣?”
張慕韓定了定神,信心十足地說:“七連三次攻擊失利。不過,目前團里除了一營還能組織兩個連反撲,二營主力未動,三營還有八連、九連隨時可以接替七連,七連本身的信心也仍很足。請首長放心,我們保證今晚把城攻下來。”
聶鳳智說:“很好!但要注意兩點:一是不要蠻干,要在戰術上多動腦筋,迅速找出失利原因;二是要接受兄弟部隊的教訓,上城后要大膽向縱深穿插,迅速向兩翼發展,鞏固突破口。祝你們成功!”
張慕韓連聲說了幾個“是”后,放下電話,就匆匆趕往3營。一同前往3營的還有政治處主任王濟生。
在3營,張慕韓聽了王玉芝的匯報,3營教導員郭奎武也不同意臨陣換將。這樣一來,張慕韓和王濟生都同意由7連繼續擔任突擊。王濟生主任決定直接下到7連去指導。
一聽說不把7連換下來,7連指戰員上自連長、指導員,下到排班戰士、擔架員,都感到一種極大的信任。王濟生讓大家發揚民主,尋找失利原因。大家七嘴八舌地發言,很快找到了一條共同教訓:“炮火延伸與突擊結合不好,即炮火延伸到開始突擊,中間給城上的敵人火力復活留下了一個空隙和時機。敵人就是摸準了我軍的這一規律,炮火一停止延伸就馬上占領陣地,拼命反擊。我們在城下,敵人在城上,攻擊地點又集中,所以根本上不去。”
7連連長向張慕韓建議:“寧可讓自己的炮火殺傷,也不給敵人留出空子,我們‘緊貼炮火上!”
王濟生主任很感動,把帶來的“打進濟南府,活捉王耀武”的紅旗授予7連后,對全連指戰員們說:“同志們,我代表團黨委給七連送旗來了。這面紅旗代表山東人民的重托,也表示上級對我們七十三團和英雄七連的信任。我相信七連的英雄們、共產黨員同志們,能把這面旗子插到城頭上!大家有沒有信心?”7連指戰員齊聲響亮地回答:“有!請上級放心!”
王濟生回憶說:“9月24日凌晨,第四次攻擊內城戰斗打響。全縱隊炮火一齊支援七十三團這個主攻方向,炮彈以排山倒海之勢飛向敵人。直接支援七連登城的炮火,一顆顆炮彈都落到城東南角上,城墻上工事被炸毀,城頭上磚頭、石塊在空中飛舞。就在炮火猛烈轟擊城頭的時候,七連連長蕭錫謙、指導員彭超把指揮位置前移到護城河沿,直接指揮各組人員對敵實施攻擊。爆破組先行再次爆破,在王碩文負傷的情況下,孫高亭率領二人迅速過河,把炸藥送上城墻。梯子組在黨員陳序芳、李光臣、姜明訓帶領下,在炸藥爆破的火光中,過河架梯……”
打虎打頭,殺雞割喉。正如王濟生回憶的那樣,7連指戰員英勇頑強,不顧一切地越過護城河,不待炮火延伸,不懼傷亡,前仆后繼,緊貼城墻,相繼突上城頭,勇猛堵住反撲的國民黨軍。2時25分,7連兩個排相繼突上城頭,控制了突破口,把“打進濟南府,活捉王耀武”的紅旗插上了氣象臺(今解放閣)。
終于,7連把濟南城的缺口打開了。消息報告到第9縱隊指揮所,一直彌漫著壓抑情緒的空氣一掃而光,人人都興奮起來。值班參謀拿起電話,準備向兵團司令部報告好消息。
聶鳳智一把卡住了話筒:“穩住點。萬一又被敵人反出來,豈不成了謊報軍情?”又過了許久,73團報告,從7連打開的缺口中,有兩個營攻入濟南城內。這個時候,聶鳳智才讓值班參謀向兵團司令部報告。聶鳳智回憶說:“參謀人員趕緊向兵團報告,卻被許司令員‘剋了一頓,意思是嫌我們報告晚了。”
王耀武回憶說:“9月24日上午11時,我看到局勢已絕望,就要全部被殲,即派十五旅高子日團的一個營及特務團的一部,由北極閣通過出城的坑道向北突圍。該部突至約一華里半處,因受解放軍的猛烈阻擊,無力前進。在解放軍集中火力與突圍的部隊作戰時,我就在一個小村莊里化好裝,并為了使我容易脫身,令突圍的部隊向后撤退。我乘解放軍追擊后退部隊的時候,即向東逃去,雖逃出重圍,但逃至壽光縣,即被查出捕獲了。”
1948年9月24日,濟南戰役結束的當天,中央軍委批準授予率先突破濟南城的“助攻”部隊第9縱隊25師73團“濟南第一團”榮譽稱號。10月10日,在濟南市東郊歷城縣的港溝,舉行了隆重的“濟南第一團”榮譽稱號命名大會。
從此,“濟南第一團”的榮譽稱號激勵著他們前進,照耀著他們輝煌,該團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新勝利。
(作者聲明:本文由《黨史博覽》獨家編發,未經允許,不許選編、摘編、上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