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紅 李成 閔盧
退休校長當起了小區黨支部書記,單位“一把手”成了支部委員,私營業主當起了樓棟長,吉他愛好者做起了文體員,鄰家大媽變身調解員……置身于紅安縣金沙社區大街小巷,黨的力量隨處可見,社區服務時時可享。
這一切的變化,源于去年以來紅安縣推進黨建引領幸福社區建設的實踐。
強化組織體系,讓黨的領導實起來
“30萬元貸款,當天交資料當天發放,一刻不耽擱?!奔t安縣王家畈社區水果批發戶陳國蓮,念念不忘社區的辦事效率。
陳國蓮說,由于年底賬未收齊,復工復市后,商鋪開不了門,她抱著試一試的心理,將困難反映給社區。當天,紅安農商行城關支行行長王圣蓮上門找到她,現場辦手續,下午貸款到賬。
紅安把疫情防控組建的臨時黨組織,統一轉化為功能性黨組織,組建19個社區大黨委,由聯系社區的縣領導擔任“第一書記”,廣泛吸納轄區單位、物業服務企業、“兩新”黨組織等黨員負責人、駐社區民警和城管負責人的黨員組成社區大黨委?,F在只要社區“哨聲”響了,不管是政府職能部門還是駐區單位都立即響應,共同參與治理,統籌開展服務。
“熱心腸的熊書記,他是企業老板,更是能拿起掃帚掃遍整條街巷、背著鄰居婆婆上六樓的好黨員!”五豐崗社區糧校小區居民們對當選的小區黨支部書記、企業老板熊本梅贊不絕口。
4月底,紅安以現有網格為基礎,遵循“地域相鄰、便于管理、規模適中”原則,重新劃分調整小區(網格)301個,建立健全“社區大黨委-小區(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組織體系。
強化宣傳體系,讓黨的聲音響起來
“八月桂花遍地開,鮮紅的旗幟樹起來……”在建黨99周年暨“七一”系列活動中,“全國離休干部先進個人”老干部胡耿在金沙社區講黨課,宣傳黨的革命傳統,讓紅安精神代代相傳。
“現在每天傍晚,居民在社區廣場上載歌載舞,也能像以前一樣練習?!鄙鐓^工作人員劉佳瑋介紹說,金沙社區組建有8支文藝、紅歌、腰鼓等群眾性文化隊,結合疫情防控要求,也在社區文化禮堂或廣場演出。社區還結合新中國成立70周年、建黨99周年等重大節日,先后舉辦《壯麗70年:我與祖國共成長》《五星紅旗,我為你驕傲》《心靈手巧,快樂成長》等文化娛樂活動,豐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2019年以來,該縣在社區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大廳綜合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站13個,邀請社區老干部、老黨員、老教師、老戰士、老模范,采取書記講壇、道德講堂等形式,開展宣傳活動60余場次。
強化服務體系,讓黨的旗幟飄起來
“我的老年證十幾分鐘就辦好了,現在的社區辦公大廳敞亮,工作人員服務真周到!”家住王家畈社區的鄭婆婆,對新建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贊不絕口。
2017年底,紅安城區按照“選址新建、提檔升級、協調使用”原則,建立起來19個社區黨員服務中心,場均500平方米以上,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社區工作者、下沉黨員和群眾志愿者,攜手織起了服務“連心網”。
“以前送快遞好麻煩,找住址要好半天,現在每棟樓都編了號,抬頭一看,就知道是哪里了,住戶說得清,我們也好找!”負責紅安縣土井社區三星小區的順豐快遞員小張由衷感嘆。
聚焦小區民生實事,土井社區三星小區黨支部用實際行動解民憂、紓民困、暖民心。21名“兩長四員”齊動手,將小區住戶樓棟、單元、門牌按順序進行重新編制,為小區安裝上了監控攝像頭,讓264家住戶順利用上了天然氣,20盞路燈進入小區。
北門崗社區建立起志愿服務愛心積分管理和兌換制度,成立“愛心銀行”,將志愿者的服務行為量化為積分,“愛心積分”可兌換米油、洗手液等實物。目前該社區已有300余名居民志愿者在“愛心銀行”辦理業務。
強化隊伍體系,讓黨的力量強起來
今年3月份以來,紅安大力推行“支部建在小區、黨小組建在樓棟”,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選優配強小區黨支部書記及班子,社區干部隊伍、在職黨員隊伍、志愿服務隊伍“三支隊伍”逐步壯大。
“疫情防控中,他沖在最前面,從不叫苦叫累,真是鐵打的軍人!”國際維和部隊退伍戰士徐成朋,就是金沙社區居民口中“鐵打的軍人”。
2019年9月,金沙社區麗水鑫城小區成立功能型黨支部,徐成朋被推選為麗水鑫城小區黨支部書記??箵粢咔槠陂g,無論24小時卡點值守、環境消殺、物資派送,還是護送癱瘓病患就醫和給留守兒童送飯,他都沖在一線,敢打硬仗、無私奉獻,成為小區抗疫“靈魂核心”。
金沙社區黨員祁小友自發捐贈5萬元,支援社區防疫工作;年輕黨員祁衛華,扛著社區的小喇叭,義務當起防疫宣傳員,疫情期間他忙于宣傳和防控,一日步行10余公里。
7月12日,紅安防汛進行時,常態化下沉社區的縣職教中心黨員吳小蘭、夏擁軍、彭嚴松等多名老師在暴雨中守護小區安全……
深入推進“單位進社區、黨員進小區”后,全縣116家單位、6352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亮相,傳遞正能量,認崗領責管事,每個社區工作日不少于一至兩名組織派遣的在職黨員干部全脫產參與社區工作。
強化治理體系,讓黨的色彩亮起來
“以前是有事沒人管、沒人辦,有問題得找縣委書記、縣長……”金沙社區銅鑼灣小區的居民說起以前就直搖頭。
金沙社區銅鑼灣小區,2014年建成,共有住宅樓37棟98個單元,居民8000余人,因小區基礎設施不完善、環境臟亂差,業主拒交物業費并多次到縣政府集體上訪,業主、物業矛盾糾紛不斷。2019年9月,小區黨支部選舉退休的縣特殊教育學校原校長劉漢輝為小區黨支部書記,先后召開3次居民說事協調會,數十次反復上門,有效化解了小區內的矛盾糾紛。
明山崗小區黨支部書記葉方清,是單位退休的老同志,小區黨支部在他帶領下,不等、不靠、不要,租用民房作活動場所,開展了一系列志愿者和便民服務活動。
“正是防疫期間一次次的互動,物業企業為小區居民送健康、送暖心,改善了物業和居民的關系?!?月21日晚,土井社區副主任王進樂就原“三無”小區農機公司小區業委會、物業企業續簽事宜作引導發言,小區黨支部、業主委員會及業主代表對物業服務完全滿意。
紅安縣堅持三級聯動、分類推進,對規模較大的物業小區普遍建立業主委員會,對規模較小的“三無”小區建立共建委員會,截至目前,52個物業小區已全部組建業主委員會,107個“三無”小區全部組建共建委員會,建有小區黨群服務站點56個。社區居委會、小區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三方聯動”機制趨于完善,城市組織體系“立體網”基本架起,激發出黨建引領幸福社區的蓬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