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胡利娟

近年來,經濟林每年新增面積超過1800萬畝,占同期人工造林面積的30%以上。目前,全國經濟林年產量近2億噸、產值超過2萬億元,占林業生產總值近30%,是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重要依托產業,是人民群眾向往美好生活的支撐產業,是當前情況下吸納農村就業的重點領域。
經濟林是森林的重要類型之一。全國經濟林面積6.26億畝,占全國森林資源的近20%。經濟林分為木本油料、水果、干果、森林飲料、香料調料、森林藥材、森林食品、工業原料等八大類,承擔著果品等副食供應、木本糧油資源戰略儲備、生物基工業原料生產等重要經濟功能的同時,發揮著水土保持、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重要生態功能。
而作為與社會公眾直接接觸的經濟林,采摘果園不僅是城市生態休閑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種植業、服務業、文旅休閑業跨界融合的新業態、新模式。
一直以來,采摘果園是社會公眾休閑游憩的重要選擇,但是,許多人卻并不知道周邊哪里有果園、有什么果園,采摘果園也不知如何告知消費者、缺乏信息平臺。
如今,大家只需在高德地圖的手機客戶端上,輸入“采摘果園”四個字,即可輕松搜索到附近的采摘果園,距離遠近、果園位置、果品名稱、采摘時間、打折優惠、聯系電話等信息也會按順序推送,隨后一鍵導航到達。這就是“全國采摘果園一張圖”的獨特魅力。
日前,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攜手高德地圖在北京共同啟動“全國采摘果園一張圖”計劃,其目的就是要切實發揮好采摘果園等林草生態產業服務“六穩六保”重點任務、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的積極作用。此外,還將打造全國首個在高德地圖上“活”起來的品類,力爭讓用戶通過高德地圖找到全國優質的采摘果園。
今年以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在持續推進林草生態建設的同時,落實中央“六穩六保”工作任務,有力有序推動林草行業復工復產和林特產品產銷對接,并探索創新經濟林管理模式。
“啟動‘全國采摘果園一張圖’,是政府主管部門利用互聯網、物聯網技術實現林草產業與社會公眾互聯互通,強化林草產業社會感知和觸達所邁出的第一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總經濟師兼改革發展司司長楊超介紹說,采摘果園以露天環境為主,人員密度小、社交距離大,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情況下,搭建了廣大市民消費與果農增收的便捷橋梁,受到了廣大果園和果農的熱烈響應。
今年6月初,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在北京市開展了“全國采摘果園一張圖”的試點工作,用科技助力采摘果園數字經濟發展。
楊超稱,從目前試點情況看:一是促進消費。支持各地開展提振消費信心、促進社會消費的行動,為各地政府引導社會公眾健康安全休閑消費、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提供場所。二是促進就業。采摘果園吸納就業的能力強,不僅能夠促進消費,而且能夠促進就業。三是促進增收。減緩果農受疫情影響收入減少的狀況,拓展果農等經營群體的增收渠道,促進經濟林產銷對接和提質增效。
楊超介紹說,北京市開展試點工作以來,從各區選擇了350余家優質采摘觀光果園,并從中優選和指導打造了50家圖片美觀、果品和采摘時間標注清楚、信譽度好的樣板采摘果園。這些果園都是經過無公害產品認證、規模在30畝以上的,涉及桃子、李子、杏、蘋果、櫻桃等多個品種,能夠滿足不同季節公眾采摘的需求。
目前,北京市在高德地圖上線的采摘園總數達到3000余家,兩個月以來曝光量達到近200萬次。
“采摘果園標注已引起社會高度關注,形成了可以復制推廣的模式。”楊超表示,下一步,將繼續認真落實中央“六穩六保”工作任務,按照國家林草局的工作部署,在全國推進采摘果園一張圖工作,為社會公眾健康休閑消費提供便捷平臺,為采摘果園經營增收搭建創業平臺。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斷提高采摘果園的軟硬件水平,讓社會公眾吃得放心、玩得開心、出行安心,讓與經濟林相關的果農增收、果園增效、產業振興,讓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通達社會、產生實效,把這件利國利民的好事真正辦好。
| 配 | 文 |
一鍵直達,每一個果園都活色生香
作為目前應用最為普遍的數字導航系統之一,高德地圖為上圖標注采摘果園提供了免費的技術支持,采摘果園的地理位置、果品名稱、采摘時間、聯系電話等信息都能標注在高德地圖上。
與此同時,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與高德地圖共同編寫了技術手冊,果農只需一部智能手機、一個高德地圖、三步簡單操作,通過高德地圖的技術審核即可實現標注上圖。具體為:首先,打開“高德地圖”APP,輸入“采摘果園”關鍵詞,點擊“搜索”,其次,從顯示的采摘果園中選擇感興趣的果園點擊,瀏覽頁面圖片,查看店鋪公告,來判斷果園環境、果品類型和時間。最后,開啟導航前往果園,建議選中合適果園后,先打電話確認。
而對于果園主來講,只需要提交正規的營業執照,上傳果園照片并填寫果園相關信息,一天內就可以免費將自己的果園標注在高德地圖上,并免費入駐、免費運營,以及免費發布打折優惠、采摘項目等信息。同時,還能夠獲得高德認證加V標識,讓店鋪更加醒目,更易被搜索到,一鍵導航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