迂夫子
舊年老家的鄉民把毫無保留地贈人東西說成“磕得筐”“凈豆兒”。前者意為傾筐與人,倒完還要敲打、磕碰以使筐里的東西完全倒出來;后者是說東西都給了人家,自己兜里干干凈凈啥都沒有了。這兩個詞都是土話,不是土著很難聽得懂。讀書后才知道“磕得筐”“凈豆兒”還可以用一個文縐縐的詞來表達,就是“傾囊”,比如送人東西叫“傾囊相送”,傳授知識叫“傾囊相授”,都有毫無保留之意。
過去的手藝人,教徒弟少有傾囊的,因為“教會徒弟,餓死師傅”。民間一直有貓是老虎師傅的傳說,貓師傅就因為留了一手爬樹的絕招沒教,才保住了小命,沒被虎弟子吃掉。工匠傳藝,雖然沒有貓教老虎那么兇險,但是傳統的工匠靠手藝吃飯,教會一個徒弟就多一個競爭對手,所以,要想在行業內立于不敗之地,便要留一手。電視劇《情滿四合院》里的男主傻柱是鋼廠食堂的廚子,川菜做得賊棒。傻柱帶徒弟胖子到飯店包廚掙外快,因工資要得高,被飯店老板算計,炒了師傅、留了徒弟。但傻柱早就留了一手,有些菜并沒有教給胖子,有的佐料始終由他親自采買、且一次只買兩天的量,結果頂替傻柱的胖子撐不起后廚。
傳統的手藝往往家族傳承,即使本族也多傳男不傳女,收外姓徒弟更是嚴加防范。因為教出來的徒弟將來只能從事同一行業,競爭必然就激烈了,不傾囊也算不上自私,行業競爭使然。和手藝人比起來,教師教學生往往會傾囊相授,幾乎所有的教師,都會為孺子可教而高興,以青出于藍而欣喜。也許是學堂里的老師,不擔心教出的學生會搶了自己的飯碗,因為學生將來的工作領域根本不限于教育;再有就是老師多數都“好為人師”,若是肚里有八分,不傾倒出十分,會憋得慌。
突然想到《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故事。杜十娘色藝雙絕,不幸淪落風塵,后來結識了太學生李甲,覺得此生有了依靠,便把終身托付給他。佛家認為人的肉身不過一具皮囊而已,托付終身當也算得一種“傾囊”。只可惜,杜十娘遇人不淑,被李甲轉手他人。得知真相后,杜十娘怒立船頭,痛斥李甲負心,把百寶箱里的珠寶一件件拋向河中,然后縱身一躍,瞬間香消玉殞,令人嘆惋。
近來亂翻書,在《唐摭言·卷四》里恰巧翻到幾位“傾囊”之士,列舉一二。“李北海年十七,攜三百縑就納國色,偶遇人啟護,傾囊救之。”“楊虞卿來淮南,就李鄶親情,遇前進士陳商啟護窮窘,公未相識,問之,傾囊以濟。”
李北海、楊虞卿,即使遇到不相識的人,也愿意傾囊救濟,實在有氣義。要知道,若是相熟的,傾囊與之,還有得到回報的可能;若是偶遇的陌生人,傾囊與之,基本等于白送了。明知不可,仍然傾囊,俠義精神使然,這完全與之前的行業競爭、情感投入風馬牛不相及了。
讀這兩則故事的時候,內心隱隱有一絲擔憂,若在騙子橫行的世界,李楊二人極有可能會被嘲笑為“傻冒”,而難與“氣義”掛鉤。古之高士的俠肝義膽,不敵今之某些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的狼心狗肺,實在可悲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