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老兄:
你好!我們相識應該足有20年吧,雖然我年紀比你少將近10歲,可你對我非常友好,說我們是“沒有血緣的兄弟”,不時約我聊天吃飯、喝茶、唱歌、散步,我發表了文章、出了書,你比誰都高興,拿著它們到處替我做宣傳。每當我從別人口中聽到你對我出自內心的表揚時,總覺得很慚愧,因為我很少在人前人后推薦過你的創作,不是我小肚雞腸,更不是我不想“報恩”,而是我覺得你的作品觀點偏激、學識淺薄、文筆幼稚,如果違心夸獎,你可能高興,但我心里會焦躁不安,覺得自己是以虛偽對你,出賣了原本應該有的真誠。不過,以前我只是覺得你寫得不夠好,從沒有懷疑到人格、性情上去,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對你了解的深入,我對你的看法發生了顛覆性的改變。
你當過農民、進過部隊、干過工人、做著基層單位的小領導,閱歷確實很豐富,處理一些事也比較老練,但你將自己的這點經歷絕對化了,以為擁有它們,就所向披靡、無堅不摧。你輕視知識,看不起讀書人,經常在網上轉發攻擊專家、名人的帖子,以為這樣可以顯出自己的與眾不同。殊不知,人的見識既來源于閱歷,也來源于學養,缺了一端,我們的思維就會降低一個層次。說實話,與你打交道,感覺你的水平跟20年前沒多少區別,你那時是怎樣的狀態,現在還是,有時甚至還不如那個時候。20年,多么漫長的時間啊!一個人都可以從嬰兒變成大人了。
你喜歡進微信群,別人的每個帖子都要看,一遇觀點不合,就破口大罵,“腦殘”“漢奸”“居心叵測”“陰險毒辣”“吃里爬外”是你常用的詞匯,與人爭論三五句,就會用不堪入耳的話“問候”別人的女性長輩,也不聽對方的解釋。我曾私下勸過你,有時還發動別的朋友一起勸,讓你將心態放平和,盡量與人為善,自己可以有不同觀點,但別對他人扣帽子,更不能破口大罵。可你總是我行我素,叫我們不要管閑事。你認為越是粗野,越可以將對方罵得不敢吭聲。殊不知,就在這樣的粗野里,你已越來越遠離一個寫作者的基本素養。
寫作者應該對文字有起碼的敬畏。我知道即使每個人對待寫作都像醫生在血管上動手術那樣認真,最后留下作品的人也是少數,但至少我們用心創作的作品比那些粗制濫造的東西更能在人心上發生影響,也更能抗住時光的淘洗。你似乎完全不懂這個道理。遇到一個熱點,一定要用所謂“作品”表現,有時是小散文、小雜文,有時是對聯,更多的是打油詩。我是寫詩出身的,也在大學里教當代文學,如果讓我說實話,你那些東東其實不叫詩,每一首都是空洞概念的堆砌,無形象、無趣味、無含蘊、無美感。
老兄,我交朋友從來不在乎對方官位有多高、腰包有多豐厚、名氣有多顯赫,但非常在乎彼此在一起是不是開心,思想能否受到啟發,別離之后有沒有牽掛、思念?如果回答是肯定的,哪怕山崩地裂也想保住這個情分;反之,如果回答是否定的,哪怕天天柳色也想掉頭而去。很不巧的是,我們的關系漸漸變成了后者。
我決定刪掉你的電話號碼,并在QQ、微信里拉黑你。
人之相別,其言也善,我的老兄,在割袍的最后關頭,我還想奉勸你一句:換一換腦筋吧,否則,你的朋友只會越來越少,日子只會越來越寂寞。
你曾經的忘年交: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