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龍
人的一生要說多少話?因人而異,難以統計。有人調侃說,有些人只說三句話:見人說鬼話,見鬼說人話,見喜歡的說情話。
不管說過多少句話,最終給人留下印象的,讓人感慨萬千的,有時可能只是一句話:一句話改換心情,一句話改變困境,一句話改寫歷史……一句話,意義大。
在鋼筋混凝土的世界里,我常常留意收錄普通人的“一句話”。眾聲喧嘩之間,一句話,往往是社會的一個切片,一個故事的開端。
一句話,讓人跳起來
奶奶帶著孫子,擠上公交車。正是晚高峰,車上沒有空座。奶奶拽住搖晃中的孫子,左叮囑右吩咐:站好,扶好,馬上到了。小孫子不搭話,自顧自嚷著:我要坐!我要坐!!
擁擠的車廂里,沒有誰理會孩子的喊話,奶奶不停地安慰他,馬上到了,馬上到了。兩站之后,有人下車,老人就近入座,小孫子也訓練有素,搶到旁邊一個座位。這時,奶奶一把把孫子攬過來:坐奶奶這里,擠一下,那個座位讓給別人坐,要學會替別人考慮。
奶奶估計是做過教師的,一副循循善誘的樣子。孫子不理會:不,我要一個人坐大位子。奶奶提高了音量:快,懂點禮貌,讓站著的爺爺坐。
站在小孩的對面,我正低頭刷著手機,差點“跳”起來:本人剛剛年過半百,哪里看出是“爺爺”了?——你,比小孩還不懂禮貌。
一句話,讓人笑起來
二孩政策出臺后,70后的朋友W,有一點點心動,再不生,就沒有能力了。
岳母在家里旁敲側擊:你們是不是考慮下?也給女兒生一個伴,將來替她減輕負擔。女婿女兒知道鄉下老人的真實意圖,是希望有個男孩,傳宗接代。
單位的同事兼領導,一次到W家里喝酒,酒過三巡,聊及二孩話題:你們趕巧了,加緊生一個!
此時,W的女兒,一個五年級的小學生,突然把夾菜的筷子停下,往桌上狠狠一擱:領導,你不要把我逼急了!——整桌人頓時被這個稚嫩的聲音嚇住了,幾秒之后,他們又都反應過來了,暴笑不止。
小W,芳齡十一,她大約的確已經知道二孩的降臨,可能帶給她的不安或者威脅。她和她的同學們自發組成“反弟弟妹妹聯盟”。在意識到寬松的二孩政策環境可能導致父母的意志動搖時,她又給父母做出一個硬性規定:以后,只要我在家,絕不允許你們兩個睡在一個房間!
W和老婆不好質疑,也不敢辯解,防止誤導孩子,而他們心里是有后怕的:現在的孩子不得了!電視上有青年男女親熱的鏡頭,她過去會自制“馬賽克”,用小手擋住眼睛,做害羞狀。現在,她常常會主動通報班上的“八卦消息”,今天誰喜歡誰了,隔天又是誰和誰好上了。
“不得了”?或許是“了不得”。
一句話,價值知多少
六七年前,朋友準備換個大點的房子住住。這邊買期房,那邊賣現房,其間需要臨時租房過渡兩年。讀小學的兒子表示反對:爸爸,能不能讓我對童年有個完整的記憶?搬來搬去,將來回憶起童年,都是碎片。
小子有主見,朋友很開心。一般的孩子哪會過問父母的決策,哪會關注未來的記憶。
一轉眼,那小子今年讀高三了。與朋友酒聚,舊話重提,朋友突然聲音高出一個八度:你還曉得?他這一句話讓我,損,失,了,600萬?!
當年,朋友找到房產開發公司的朋友,內部價一萬多一平方米,現在,那個地段,雙學區,已經漲到5萬多。他們當時認購的是160平方米的戶型。當決定放棄購買的時候,他的朋友反復問他:你確定不買了?他回答得干脆:尊重兒子的意見。朋友承認,他確實被兒子那句話感動了,房子事小,孩子事大,不過現在越來越發現,那次感動的代價有點大。
有人“火上澆油”說,600萬元,等于一份年薪15萬的終身工作了。寒窗苦讀10多年,多少人最后可以有這么一份收入可觀的工作?——人生有些賬不能算啊。
不過,人生的賬有的不該算,有的也沒法算。算了算了,或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