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芳,蔣仲義,汪 林,陳 威,王麗平 Liu Fangfang & Jiang Zhongyi & Wang Lin & Chen Wei & Wang Liping
(寧波市產品食品質量檢驗研究院(寧波市纖維檢驗所),浙江寧波 315048)
廚房是人們使用頻率較高的家庭空間之一,據統計,人們每天花在廚房中的時間將近3h[1]。它見證了中華民族從“茹毛飲血”發展成為當今世界飲食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國家之一[2]。
廚房家具是廚房中用于膳食制作、具有存放及儲藏功能的一系列柜(臺)類的統稱,通常又稱為廚柜,廚柜包括地柜、吊柜和其他獨立柜,并可選配轉籃、拉籃等功能性輔件[3]。廚柜按功能模塊劃分,可分為食物儲存、收納、清潔、烹飪等幾方面[4]。它極大的便利了人們的家居飲食生活。因此,質量過關的廚柜對于保持健康的飲食和家居生活環境必不可少。
整體廚柜于20世紀80年代末由香港傳入廣東、上海、北京等地[5]。到了90年代,人們對廚房裝修的重視,再加上許多家具企業吸收借鑒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整體廚柜優勢,廚柜產業的發展因此取得了實質性的飛躍[6]。城鎮化進程加快、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房地產市場穩健運行、消費潛力不斷釋放等為廚柜產業發展按下了快進鍵。索菲亞、好萊客、歐派家居、我樂家居、尚品宅配等定制家具企業紛紛上市。
中國廚柜經過二十多年的快速成長,目前已形成了分工明確的產業格局,分別為廚柜門板生產企業、廚柜柜體生產企業、整體廚柜生產企業,而人造板、五金件、臺面等原材料則基本從外部采購。整體廚柜走進千家萬戶,成為家庭裝修中的重要部分。櫥柜產業現在仍處在快速發展期,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目前國內的廚柜企業主要圍繞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環渤海三大經濟圈,輔以中、西部地區,而其中廣東、浙江和北京是三大區域的核心[7]。從區域分布上看,華南與華東地區的廚柜品牌更密集。廣東櫥柜企業主要分布在廣州、深圳、東莞,誕生了最早的一批定制家居上市企業如索菲亞、好萊客,憑借產品的多樣化及高性價比占有較高的市場份額。據不完全統計,浙江有各類廚柜企業1000余家,主要分布在杭州、寧波、湖州、臺州等地。
廚柜行業潛力巨大,在家具行業增長速度放緩的大背景之下依然能逆勢增長[8]。然而,除了令人詬病的產品同質化嚴重、整體廚柜的設計研發能力不足[9],一些廚柜企業仍存在不少質量問題,尤其是在環保、五金件質量等方面的問題層出不窮。全國工商聯廚柜專業委員會曾預測,隨著廚房家具標準的實施,將有高達60%的廚房家具企業會因為質量不達標而被淘汰[10]。
2018年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監督抽查發現個別廚房家具未選用耐腐蝕的五金配件。2012年寧波市產品質量檢驗研究院承擔了寧波市廚房家具產品地風險監測工作,對寧波市38家受檢企業的88批次產品進行了抽檢,數據表明總的批次合格率為93.2%;其中臺面板和門板的合格率為100%,人造板的合格率為96.0%,五金件的批次合格率僅為78.3%。2014年山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組織開展了廚柜產品的質量監督抽查,抽查發現全省20家企業生產的21批次產品中,有1家企業的1批次產品甲醛釋放量不符合標準的要求。2007年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抽查北京市43批次產品,不合格率高達37%,不合格項目為甲醛釋放量等項目。

由此可見,廚柜中的板材及五金件仍然存在較大風險。板材的風險點在于環保方面。除了甲醛釋放量外,總揮發性有機物(TVOC)也越來越受人們重視。隨著科技的進步,不斷有新的TVOC種類被合成出來。而對于五金件,考驗的主要是使用壽命。
廚柜引入中國的初期沒有質量標準,直至1999年上海特銘家具有限公司發布了Q/TCPBO1—1999“廚(衛)柜”企業標準。但是企業標準只是企業在質量上對自己的一種約束和對客戶的一種承諾,無法解決客戶和企業間的質量認定問題[11]。2001年,第一個廚房家具的行業標準——QB/T 2531-2001“廚房家具”由國家家具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西安新興家具有限公司、廣州蒙特利實業有限公司、成都倍特實業有限公司負責起草,正式發布。
現行相關的標準有QB/T 2531-2010“廚房家具”,此標準屬于輕工行業推薦性標準,該標準于2010年11月22日發布,2011年3月1日實施。標準的出臺對于規范廚柜行業發展,控制廚柜質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無論是QB/T 2531-2010“廚房家具”,還是JZ/T 1-2015“全屋定制家居產品”,都僅對人造板甲醛釋放量有要求,對TVOC未作出規定。
為了反映出廚柜產品的實際質量情況,我們隨機選取了浙江省內占有率較大的35個企業的廚柜作為研究對象。
3.1.1 材料
省內30家企業的30個批次廚柜,來自企業成品倉庫,其中寧波市12批次、杭州8批次、湖州3批次、嘉興3批次、金華3批次、紹興1批次。
省外企業為5批次,來自流通領域。
3.1.2 主要設備
1m3環境試驗倉、5m3環境試驗倉、紫外分光光度計、氣相色譜儀、計算機模組化控制家具綜合試驗機、鹽霧試驗機。
針對從廚柜產品板材及五金件的風險點,確定了檢驗項目:甲醛釋放量、總揮發性有機物(TVOC)、金屬配件耐腐蝕、拉門耐久性。
甲醛釋放量采用GB 18584-2001“室內裝飾裝修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質限量”,用(9~11)L干燥器法進行檢測[12]。
總揮發性有機物采用(TVOC)GB/T 35607-2017“綠色產品評價家具”,采用氣候箱法進行檢測[13]。
金屬配件耐腐蝕依據QB/T 2531-2010“廚房家具”采用QB/T3827-1999“輕工產品金屬鍍層和化學處理層的耐腐蝕試驗方法乙酸鹽霧試驗(ASS)法",乙酸鹽霧試驗法。
拉門耐久性項目依據QB/T 2531-2010“廚房家具”中規定的合格品要求進行試驗,加載2.5萬次。
3.3.1 甲醛釋放量
甲醛釋放量按照低到高的次序排列,具體情況(圖1)。總體而言,35個批次的廚柜甲醛釋放量合格率為100%,均低于限量值1.5mg/L。35個批次樣品的平均值為0.28mg/L,標準差為0.14,方差為0.02。
這一方面是人造板生產工藝的進步,在生產中甚至使用無醛膠代替含醛成分的膠黏劑,使得甲醛釋放量得以控制,人造板環保質量提高。另一方面,是消費者對環保要求提高、監管部門對甲醛釋放量的重視,倒逼企業去主動進行技術、工藝改造,從而保障產品甲醛釋放量達標。
3.3.2 總揮發性有機物(TVOC)
TVOC按照低到高的次序排列,具體情況見圖2。
根據GB/T 35607-2017標準,35個批次廚柜的合格率為88.6%,不合格為4個批次。35個批次樣品的平均值為0.19mg/m3,標準差為0.15,方差0.02。
為了尋找導致TVOC指標差別的原因,我們對不合格的產品和排名前5的產品進行分析和對比。從材料組成上看,排名前5的產品基材均為人造板,浸漬膠膜紙飾面。不合格的產品中有浸漬膠膜紙飾面人造板,也有表面經涂飾(非油漆)的木材。這表明浸漬膠膜紙飾面人造板TVOC釋放量確實會相對較低,但是板材材料種類跟TVOC釋放量沒有必然關系。TVOC來源于各種涂料、粘合劑及人造材料,TVOC釋放量不僅與廚柜板材種類有關,還與加工生產工藝如表面涂飾、封邊膠合等過程中使用的涂料、膠黏劑種類及質量有關聯。因此廚柜企業應選用質量符合國家標準的涂料及膠黏劑。此外,TVOC有其釋放規律,會隨著時間延長而逐漸降低;因此廚柜產品組裝好出庫前應進行適當陳放,以保證廚柜出庫時TVOC達標。

3.3.3 拉門耐久性
35批次廚柜均能滿足QB/T 2531-2010中規定的合格品要求,經過2.5萬次的耐久性試驗后沒有出現結構及功能上的損壞。這表明在廚柜行業內,從鉸鏈的強度方面來說,鉸鏈的使用壽命已不再是產品的掣肘。
3.3.4 金屬配件耐腐蝕
金屬配件耐腐蝕等級按照高到低的次序排列,具體情況(圖3)。
35批次廚柜除去1批次無金屬配件,34批次的合格率為14.7%,僅5批次合格。在不合格的29批次中,因考核面積內出現的腐蝕點過大或過多而不予評級的占55%,屬于嚴重銹蝕。將鉸鏈和拉手分開統計結果表明:拉手的耐腐蝕性遠優于鉸鏈。34批次廚柜中有14批次拉手,合格率達78.6%;鉸鏈共34批次,合格率僅14.7%。拉手是直接與人接觸的部位,而鉸鏈隱藏在柜體內部一般不與人直接接觸,因而企業更重視拉手質量。但是廚柜的使用環境比較特殊,不可避免要接觸到廚房的水、鹽、油、酸等物質,從而對金屬表面的保護層產生破壞,進而銹蝕。這會嚴重降低廚柜的使用壽命,損害品牌的口碑[14]。
為了尋找導致耐腐蝕性能差別的原因,我們對34批次試樣的鉸鏈品牌做進一步的分析,結果發現相同品牌不同型號、批次的鉸鏈質量存在差異。這表明不同廚柜企業由于進貨渠道差異,購買到的同品牌鉸鏈其質量也不相同。因此,對于不同批次、型號的金屬五金件,廚柜企業非常有必要對其進行進廠檢驗,以確保五金件的質量。
QB/T 2531-2010自發布和實施以來已近10年。雖然曾經對規范廚柜產業的發展做出過不可替代的貢獻,但隨著產品工藝不斷更新迭代,不斷有新的物質被合成出來,威脅人民的健康安全,因此標準也應日益完善。對于金屬配件的要求,也應該從標準上開始重視,把金屬配件耐腐蝕項目列入基本項,只要該項目不合格即可把產品判定為不合格。
相關監管部門加強對廚柜企業的監督,通報專項監督抽查結果,舉辦質量分析研討交流會,通過征求領導專家、產業鏈上下游主流企業的意見,起到促進行業進步與提升的作用。對不合格廚柜企業加大監督頻次,重點抽查原材料采購記錄及過程檢驗記錄和出廠檢驗記錄,幫助廚柜生產企業,嚴格從源頭控制質量。
標準就是產品的生命,企業要牢固樹立標準意識,認真執行產品標準。對于平時自檢及外部抽檢中發現的問題,應積極整改,努力找出原因,彌補差距。此外,廚柜企業的板材和五金件主要依賴外購,因此板材和五金件的質量把控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各生產企業應建立嚴格的供應商管理制度,必要時配備基礎的檢測設備,對每批原材料進行入庫前檢驗,加強制品自檢互檢,以保證出廠產品質量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