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莎莎 Zhou Shasha
素元本次的展位在展館的一處拐角,是一個兩側開放的長方形,既有很好的開放性,又不處于“鬧市”,進退合宜。所以我們希望經過的人們從兩側開放的景致隨心步入,但身在其中又能體會到一種流動、流轉的空間藝術和審美趣味。


中國園林涵容著人文與自然的精神,對于空間層次關系的推敲,讓人沉醉其中,每一個轉身都能看到一幅完美圖畫。素元的展位設計借鑒了中國園林中的借景、曲徑流轉、步移景異,讓觀者無論處于空間的任何一個地方都能遠觀近撫,眼中都能看到不同景致。所以在整個空間布局上,沒有純實的墻把兩個空間分隔,而是通過層次豐富的隔斷讓觀者的動線更有曲折和起伏。而這些隔斷無論是通過墻面高矮的錯落、光影半透的材質,還是奇思妙想的“開窗”,都讓觀者想要停留片刻,體會心中自然升起的和景致互動的活潑感受。
我們選擇了肌理或色彩更接近自然物的材質用于空間,讓人們即使在人工環境中依然能夠感知自然,還原內心本身的敏感覺知。在展位對外的一處主視覺,地面上鋪滿了石子,營造了一種戶外園林的感覺。墻面選用了一些更接近自然、更有粗糙質感的水泥墻面。靠近內側的墻面我們選用了一種類似于青苔的綠色,僅僅通過視覺,就能感覺到一股暮煙疏雨的濕意撲面而來。
園林自然離不開植物的造景,在素元的空間中仍然少不了我們的老朋友荒野植物園帶來的生命氣息。他們相信每一株植物都是獨一無二的,獨特的姿態,獨有的習性,充滿著強勁的生命力。無論是普通還是稀有的植物品種在他們巧手下都散發著植物各自迷人的本性,在素元空間移步換景的流轉處生動真實的與你的目光相遇。


設計師及創始人:武巍
原方正集團設計總監。





整個空間在功能上有五個分區,但彼此之間都可以互相借景,我們在這五個場景中融入進了中國人文化基因里的生活方式。屏風和席地茶桌椅區域的陳設像極了文人墨客聚會的場景,大家在這里肆意交談,揮灑情致。
少不了條案的中國式廳堂,它承載的不僅僅是精神意趣,也有中國的禮儀文化。廳堂中除了現代生活中常用的沙發還設置了羅漢塌,交談時盤腿而坐,不僅拓寬了生活的空間格局,又拓寬了人心中的格局。
中國家庭的餐廳是家人們團聚交流情感的地方,只有圓桌符合中國人圍坐的文化習慣,也蘊含著“團圓”之意。
茶室在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中越來越重要,它既日常又能與心性相通,素元營造了一個完整的充滿禪意的茶空間。
即便是最為隱秘的臥室,我們也放置了一個大禪凳,晨起或睡前的禪坐是主人最個人的需求。
不得不提的是,當代藝術在素元展廳中的精彩發揮,素元在這次的展覽中帶來了任芷田、王戈、劉冬旭三位藝術家的作品。在鋪滿石子的地面上,劉冬旭的雕塑矗立在一個完整的空間當中。藝術家借用了建筑語言和雕塑的視角,重讀與理解不同材料,構造,與細節在造型中的本質特性及關系,從而真實的面對自己記憶中的“感覺形態”。他的這件作品非常極簡但又蘊含很多細節,與素元的品牌理念不謀而合。除了這件作品之外,另外兩位藝術家的作品我們盡量讓藝術和觀念融入甚至隱藏在環境中,不動聲色地變成一種有張力且迷人的氛圍。
在素元的空間中游走,你會意外發現生活和藝術的相處之道,體會到平凡中的深刻。
新品發布
《荒野生存》從教育哲學的高度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思考的契機,對這樣幾個問題進行探究—教育的本質是什么?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誰是最好的教育者?這是對教育出路的思考。
此次展覽中,以下新品均為首次線下亮相。


回憶小時候吃飯,只要平常總折疊起來的圓餐桌被支起來了,就說明不是重要的節日就是家里會有客人來吃飯。圍坐在一起吃飯,是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同時蘊含著“團圓”之意。
圓桌桌面較之方桌更寬,且桌腿需要實現可拆裝,從實木榫卯結構上來看,設計難度更大。所以這款天成圓桌經過了大半年的設計和打磨,才交出這個讓我們自己滿意的結果。
天成圓桌可輕松拆裝,且整體榫卯結構,這在市面上非常少見。因為絕大部分圓桌的腿部拆裝都需要依靠五金件,所以桌腿與桌面的關系成為了我們的設計重點。我們在桌面下方用燕尾槽嵌入了一個穿帶,穿帶是中國古家具上的重要部件,其重要性就像梁架對于房屋,脊柱對于人體一樣。穿帶的兩側有兩個小的走馬銷。這三個機關和桌腿完成了巧妙地穿插、咬合,牢固融為一體。
桌腿在拆裝時可折疊成一個平面,無論是運輸還是搬家都使其成為一件更加輕松的事情。組裝好后,靜觀天成圓桌,視覺也自然落在腿部。腿部結構除了組裝實用性的考慮,更是從審美上汲取了明式八仙桌的語言。八仙桌的腿部結構中,橫的叫橫棖,豎的叫矮老,它們之間留白的比例關系是明式家具特有的語言魅力。天成圓桌從設計語言上借鑒了這一點,留白平衡且豐富,使得圓桌的視覺簡潔的同時又獨具魅力。
桌腿的形式使之形成了三角形的支撐,從更多的方向避免桌子晃動。大部分圓桌下的支撐都是十字交叉的結構,但三角形的結構強度明顯優于十字交叉的支撐結構。
桌面和桌腿的線條保留了素元一以貫之的語言。用料拙實,圓形桌面3.5厘米厚板,邊緣手工打磨削薄出自然弧度,視覺如同荷葉般優雅。腿部結構5厘米厚板裁切,連接處依舊打磨出圓潤線條自然過渡,腿部至足部線條由粗逐漸收細。所以桌子雖然很有分量、扎實耐用,但是視覺上卻給人以輕盈之感,如同謙謙君子。
桌面尺寸選用了最適合日用場景的1.2米直徑,二至六人的使用都有舒適的空間感。無論是一家三口的日用,還是招待更多的親朋好友,在天成圓餐桌前,一圍坐即親近。




“席地而坐”的傳統在現階段沙發座椅的時代有一些回歸的趨勢,這和有坐禪、飲茶習慣的人們的生活方式不無關系。在空間中席地而坐和垂足高坐所體驗到的空間尺度、時空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
選擇與茶為伴的生活即一生的陪伴,為了這長長久久的日常,桌面用料4厘米厚的寬板拼接。茶桌是行茶過程中與身體互動較多的家具,故處處皆圓潤是茶桌和茶人之間的關系。茶桌的尺度如素元知己茶桌般對茶事習慣進行了研究和考量,令事茶者從容,飲茶者親密,便于賓主傾心交談。桌腿通過線條語言和閉環型結構,體現出頗具形式感的明式極簡。這樣不僅極大的保障了穩定性,也便于在地毯或榻榻米上輕松騰挪且不留痕跡。腿部的設計將底部分為三個空間,席坐時每個人都有足夠的空間互不干擾。
聽鐘茶椅的椅面設計語言來源于圈椅,但為了久坐的舒適,采用了較厚的軟包,但軟包四邊弧度朝下,將椅面邊沿四周進行削薄并手工磨圓。這些細節的處理使得不管是盤坐時還是伸腿時,腿部都沒有異物感,不擾身心。椅背上前后錯開的四個立柱,使結構更穩固,又恰到好處的給予支撐。椅背立柱微妙的弧度則給人以向上的生長感,氣質挺拔。椅背的高度給久坐的人的腰部以承托,令坐姿端莊、閑適。茶椅和聽鐘席地茶桌搭配,整體視覺井然、恬靜。即使茶椅上還沒有座上賓,彼此之間也有一種君子之交的秩序感,不失風骨也不乏細膩。




合相床依然延續了素元視覺上“一體化”的簡潔、和諧,并采用整體榫卯的固定結構極大保障了床的穩定,不會因為使用時間的延長而產生松動。床頭的設計是一整面隔柵,影影綽綽,似是古代“柳條式”門窗般,含蓄浪漫。與隔柵結構一體的平面,可以成為床頭放置物品的平臺。與之平臺規格匹配,素元將床頭柜做成一個獨立的抽屜,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兩側的床頭配置。
合相床的特別之處在于,其“一體化”是由四個部件構成,且不依靠彼此的支撐就能穩穩的獨立。四個部件組合在一起時,是敞闊的雙人床;從中間分開使用時,即可變身成兩張單人床;除此之外,還可各自獨立靈活運用成為坐具,其強大的多功能性是這款全新組合床榻的關鍵點。
當合相床作為單人床使用時,隔柵的部件可以整體向左或向右移動,這樣無論是怎樣的空間布局,都可以將床頭柜根據戶型隨意放置在左側或者右側。如無須床頭柜的抽屜功能,也可將隔柵部件居中放置,兩側還能各有一個小的置物平臺。更巧妙的是,這四個部件各自獨立時只要搭配上相應的軟墊,即可變成一個新的坐具。無論您的生活如何變化,它都可以用嶄新的面貌從容應對。




素元新款有容電視柜帶來了嶄新的面貌,材質上的豐富令它的視覺一下子跳躍起來,有著溫暖、清新的質感。同時在收納的功能上更加多樣、靈活,更符合人們現在的生活方式對于電視柜的需求。
客廳是一個家庭待的時間最長的公共空間,在這個空間的生活也都是圍繞著電視展開的,但電視所承載的生活方式已經今非昔比。自從電視聯網之后,電視更多的起到的只是屏幕的作用。大家會用它追劇、看電影,跟著視頻健身,增加各種游戲設備打游戲。雖然圍繞著電視的業余生活越來越豐富,但電子設備的尺寸卻越來越小,所以電視柜不再需要過深的進深來放這些設備,也為客廳節約了更多的面積。電視屏幕越來越大,越來越薄,所以有容電視柜的長度增加到2.2米來搭配大屏幕,即使是100寸的超短焦投影也完全可以適配。
有容電視柜的左邊設計了兩個推拉門的儲物空間,分為兩層,上淺下深,背部留有束線孔,能滿足不同尺寸電子設備及物品的收納。如果為電視配備了小型音箱,也可收納其中,在使用時打開一扇推拉門,不影響聲音的輸出。右邊的收納設計了一處空堂、一個抽屜和一個完整的翻門儲物空間。空堂處可以放機頂盒,抽屜收納細小雜物,翻門空間由于藤編這種材質是鏤空的,所以除了普通的儲物,還可以適用于需要遙控的電子設備。
有容電視柜的腿部留有空間,以適應于掃地機器人,易于打掃,家中不留衛生死角。
有容電視柜材料的豐富性是這次設計的亮點,使用了三種材料,黑胡桃木、櫻桃木和淺色的藤編材質。這三種材質不僅豐富了收納分區,也讓電視柜的視覺有了節奏感和呼吸感。大部分家庭客廳選用的沙發都是質感更溫暖的布藝材質,有容電視柜材料上的選擇也和這樣的家居環境形成更好的呼應。
在工藝上依然采用純榫卯結構,外框以黑胡桃木厚板挖薄以獲得外方內圓之四角,棱邊全部磨圓,溫和內斂,歷久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