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張若
在距離美國總統大選僅剩一周之際,民進黨當局又拋出臺美雙方貿易協議(BTA)問題。島內輿論對此不樂觀,有分析人士直言“臺美經濟對話根本是空包彈”。
據臺灣“中央社”28日報道,臺北駐美代表蕭美琴在出席喬治·華盛頓大學舉辦的“臺美新經濟前景”視頻研討會時稱,蔡英文8月底宣布放寬美豬美牛進口限制,獲得來自美國行政部門與國會、企業界的積極響應,形成強烈共識,認為美國應當探索更多與臺灣合作的機會,美國國務院也宣布建立“臺美新經濟對話”。蕭美琴因此再度呼吁美方啟動與臺灣的貿易協議談判,聲稱在當前的地緣戰略背景下,供應鏈安全十分重要,而臺灣是全球最大芯片與其他重要電子產業生產地之一,臺美在信息與通信技術、醫療設備等領域建立更強大的供應鏈聯系,“在疫情大流行之際無疑是當務之急”。此外,臺美貿易協議有助于鼓勵區域其他貿易伙伴克服地緣戰略考慮,與臺灣進行類似協商,使臺灣“得以擺脫對中國市場的過度依賴,促進市場多元化”。
蔡英文8月底宣布開放含瘦肉精的美豬美牛進口,美國國務院亞太助理國務卿史迪威8月底在視頻會議上宣布將舉辦“臺美經濟與商業對話”,隨后副國務卿克拉奇9月訪臺,島內一度盛傳是為了主持對話而來,不過最后美方定調他此行純粹是為了出席李登輝的安息禮拜,并未觸及BTA談判。《紐約時報》進一步披露稱,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為保全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不愿和臺灣展開BTA談判。日前,臺“經濟部”在“立法院”報告“臺美雙邊貿易談判之現況”,聲稱將持續深化、廣化、多元化臺美經貿合作交流,為爭取洽簽貿易協議營造“良好氛圍”。環球經濟社社長林建山稱,臺美已經就該議題討論許久,彼此要求的開放清單應該都了然于心,雙方都知道不可能達成共識;有一些人因為克拉奇訪臺就認為臺美有可能談BTA,“真是笑話”。他還說,就算臺灣跟美國談判也討不到任何便宜,“因為手中的談判籌碼如美豬美牛,早就交給美國”。
隨著美國大選的日益臨近,島內輿論對完全押寶特朗普充滿憂慮。親綠的“臺灣民意基金會”27日公布最新民調顯示,在“是否期待美國總統特朗普連任成功?”問題上,21.7%的臺灣民眾非常樂見,31.3%“還算樂見”,17.6%“不太樂見”,13.9%的人則“一點也不樂見”,顯示在美國總統大選最后沖刺階段,臺灣有過半民眾期盼特朗普連任。調查同時顯示,如果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當選,38%的島內民眾憂慮將導致美臺關系倒退。《旺報》27日評論稱,美國大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臺灣社會的瘋狂更是夸張,在民進黨當局推波助瀾下,臺灣似乎變成特朗普鐵粉,把自己的安全完全拱手讓給美國。文章說,與大陸關系的關鍵在臺灣手中,而不是美國,“不苦思如何兩岸和解,卻每天掛念誰當美國總統,絕非臺灣前途所在”。▲
環球時報202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