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波




回顧70年前抗美援朝戰爭史,我們會發現,中共中央之所以決心抗美援朝,并非草率決策,而是深思熟慮的結果。這一決策既有事前準確的戰略預判,又有諸多細致的外交努力。其中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決定派遣倪志亮出任中國駐朝大使,是十分關鍵的一環。無論是預測美軍仁川登陸,協調志愿軍入朝參戰,還是促進中朝蘇之間的軍事合作,他都在抗美援朝的軍事外交中留下閃亮一頁。
周恩來親自點將
1950年初,中南軍事大學副校長兼武漢警備區副司令員倪志亮接到來自中組部的調令,要他到北京做外交工作。他對此有些疑惑且確實有些犯難:自己參加革命20年來一直是從事軍事工作,擔任軍政大學的領導工作已有兩年,工作局面剛打開,有些舍不得。而且外交工作從未搞過,很難發揮過去的經驗和特長。再說年齡不饒人,自己已經50歲了,長期的戰爭環境讓他患上嚴重的肺氣腫。但出于對黨的事業的無限忠誠,他立即服從組織的安排。
此時,新中國剛剛成立半年多,有十多個國家同新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毛澤東、周恩來經過慎重考慮,決定派遣十位兵團級將軍出使這些國家。倪志亮畢業于黃埔軍校第四期,曾任紅四方面軍參謀長、八路軍129師首任參謀長、晉冀豫軍區司令、東北軍政大學副校長等職,朝鮮人民軍中不少來自四野的朝鮮籍干部就曾是倪志亮的學生。讓倪志亮擔任駐朝大使,正是周恩來精心選擇的結果。朝鮮半島正面臨戰爭爆發的危險,選一名具有良好軍事素養的將軍擔任駐朝大使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因此,十位將軍大使中年齡最大、資歷最老的倪志亮被派到最艱苦、最危險的朝鮮。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頓時成為世界最大的熱點。不巧的是,由于戰爭時代遺留的傷病復發,倪志亮無法立即入朝。有鑒于此,聶榮臻代總參謀長向周恩來推薦了正準備派到駐東德使團擔任公使的柴軍武(后改名柴成文)擔任臨時代辦入駐朝鮮。
7月5日,倪志亮被正式任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朝鮮大使。8日,周恩來特地向即將奔赴朝鮮的外交官們叮囑:“現在朝鮮人民處在斗爭的第一線,你們要向朝鮮同志表示,看有什么事需要我們做,請他們提出來,我們一定盡力去做;當前使館的主要任務是保持兩黨兩軍之間的聯系并及時了解戰場的變化?!?/p>
8月12日,倪志亮攜大使館二等秘書吳曉達及隨員等一行9人,抵達平壤開始工作?!?/p>
協調志愿軍入朝參戰
朝鮮戰爭爆發初期,朝鮮人民軍非常樂觀,預測只要一個月、最遲40天就可以解決戰爭。等到美軍參戰后,朝鮮人民軍仍然提出“一個月解決問題”“兩個月解決問題”“八一五前解決問題”“八月要成為勝利月”等號召。倪志亮、柴軍武在向中共中央的報告中,一再指出朝方這種速勝論的危害。
美軍仁川登陸后,9月18日,朝鮮領導人金日成召見倪志亮,介紹了美軍仁川登陸以來三天的戰況。他坦承美軍在仁川登陸的部隊有1個師,朝鮮人民軍只有兩個新組建的團,且無作戰經驗,增援部隊又未及時趕到,登陸美軍已迫近漢城。倪志亮當日致電周恩來、聶榮臻,轉報了金日成介紹朝鮮人民軍準備長期作戰的情況。
在接到倪志亮電報后,周恩來起草了回電,并經毛澤東閱改后,以周恩來的名義站在朋友和同志的立場,就朝鮮人民軍作戰指導問題,向金日成提出“唯有以持久戰爭取勝”的建議,于9月20日發給倪志亮。9月21日,倪志亮拜會金日成,轉交了周恩來的電報。金日成對中國同志的建議表示感謝,并說:在眼下戰局嚴重的情勢之下,甚望中共中央能繼續提供意見。
在志愿軍入朝參戰前后的重大歷史關頭,倪志亮每一份報告、電文,傳遞的每一份信息,都直接牽動著中朝兩國最高領導人的心。9月30日,金日成召見倪志亮,稱朝鮮人民軍主力第一方面軍8個師已經被美軍和南朝鮮軍切斷退路,第二方面軍尚未到達指揮位置。周恩來接到倪志亮的電報后,于9月29日以《朝鮮軍情甚為嚴重》為題,報告毛澤東。10月2日凌晨2時,毛澤東下令東北邊防軍結束準備工作,隨時待命參加援朝作戰。10月3日,金日成再次緊急召見倪志亮,希望中國盡快出兵支援朝鮮。倪志亮也立即將金日成的意見報告國內。
10月4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決定,由彭德懷率志愿軍入朝作戰。為及時了解和掌握朝鮮境內的作戰情況,周恩來于10月5日給倪志亮發來電報,要他經常注視“美偽軍北進及朝鮮人民軍北撤和在敵后活動之情況”。
10月8日,毛澤東發出命令:將東北邊防軍改為中國人民志愿軍,迅即向朝鮮境內出動,協同朝鮮同志與侵略者作戰并爭取光榮的勝利。這天,毛澤東親自起草發給倪志亮轉金日成關于中國決定派遣志愿軍到朝鮮的特急電報。當天深夜,倪志亮驅車前往設在牡丹峰的金日成辦公地點。當倪志亮向金日成轉達了北京來電后,金日成連聲說:“太好了!太好了!”接著他又說:“請你向毛主席、向中共中央轉達我及朝鮮黨和人民的衷心感謝。”倪志亮回應說:“過去我們并肩作戰,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F在讓我們并肩戰斗,再打敗美帝國主義?!薄?/p>
準確預測美軍仁川登陸
倪志亮到任時,正值朝鮮人民軍打擊南朝鮮軍隊的作戰勢如破竹、捷報頻傳。戰至1950年8月中旬,朝鮮人民軍解放了南朝鮮90%的地區,將美軍和南朝鮮軍壓縮到洛東江以東的狹小地域,戰局隨即呈膠著狀態。毛澤東和中共中央密切關注著朝鮮戰爭的進程,急需來自當地的準確情報。周恩來要倪志亮注意觀察朝鮮戰局的最新動向,一旦有情況隨時報告。
1950年9月初,倪志亮和柴軍武經商議,合寫了一份《目前朝鮮戰爭局勢報告提綱》,詳細闡明朝鮮戰場的態勢和朝鮮后方的主要情況。憑著多年的軍事指揮經驗和卓越的軍事素養,倪志亮洞察了朝鮮人民軍勝利中面臨的巨大隱憂,在這份報告中敏銳地提出一個重要觀點,就是美軍正在積極準備反攻,很可能會在朝鮮人民軍的側后實施登陸作戰,而地點“估計可能在仁川或其他地區”。9月7日,倪志亮派柴軍武火速回國,向總參謀部和外交部匯報。8日,柴軍武向聶榮臻匯報,并于當日經聶榮臻將報告呈報毛澤東。
倪志亮、柴軍武判斷美軍仁川登陸的理由是:仁川是漢城的門戶,占領仁川可以直搗漢城,一舉切斷朝鮮人民軍的后勤補給線,同時又可以和釜山防御圈里的美軍相互呼應。另外,情報顯示,美軍最近在仁川港外的活動十分頻繁,顯然是在為登陸準備有利條件。聶榮臻當天將這個匯報提綱呈送毛澤東,毛澤東閱后當即批示:“周閱后,劉、朱、任閱,退聶。請周約柴軍武一談,指示任務和方法?!边@個報告提綱是當時中國掌握的關于朝鮮戰局的第一手資料,周恩來聽完柴軍武當面報告后,感覺倪、柴匯報的情況很重要,遂立即批示“印發政治局各同志”。
歷史證明,倪志亮和柴軍武的判斷極富戰略遠見。9月15日,麥克阿瑟指揮美軍進行了著名的“百年大賭”,冒險在仁川登陸成功。根據俄羅斯的解密檔案,毛澤東早在此前的7月也預測到美軍可能在仁川登陸。7月2日蘇聯駐華大使羅申給莫斯科的電報說,周恩來在與他的談話中提到“北朝鮮對美國進行軍事干涉的可能性估計不足,忽視了毛澤東早在1949年和1950年5月就提出的警告”。“周恩來還轉達了毛澤東對北朝鮮人的建議:鑒于美國軍隊可能在仁川登陸,要在仁川后方建立一條堅固的防線”。
倪、柴兩人的預測與毛澤東之前的預見不謀而合,進一步印證了毛澤東的判斷,為我軍進行抗美援朝作出提前預警,為黨中央作出抗美援朝的重大戰略決策提供了極其重要的參考。▲
促進中朝蘇空軍協同作戰
年輕的志愿軍空軍從1951年1月起,在朝鮮戰場上浴血奮戰、戰果累累,取得了令世界驚嘆的戰績。但志愿軍畢竟飛機少、兵力薄弱,無法單獨與實力雄厚的美國空軍抗衡。經毛澤東、周恩來親自交涉,蘇聯領導人斯大林于3月15日同意派蘇聯空軍入朝作戰。中朝蘇三方可入朝作戰的空軍擁有作戰飛機599架,但與美軍2000多架飛機相比,中朝蘇三方空中兵力仍十分有限,加上蘇聯方面空戰顧慮較多,只能重點用于集中保護中朝軍隊的后方運輸線。
3月15日,志愿軍空軍司令部在安東宣告成立,志愿軍空軍和朝鮮人民軍空軍聯合指揮機構——空軍聯合司令部也同時成立。但要協調好中朝蘇三方空軍卻殊非易事,三方可用于朝鮮戰場的空中資源實在有限,這么寶貴的戰略資源單靠空軍將領來協調已無法完成,常常需要三國領導人直接出面,倪志亮在其中再次擔負了重要的橋梁紐帶作用。
4月5日,就蘇方只有噴氣式飛機,在迎擊美機時進行低空作戰有困難,而中方驅逐機部隊尚未完成訓練任務不能出動一事,周恩來向倪志亮發來電報,讓他轉告金日成,建議朝鮮人民軍空軍配合蘇聯空軍掩護鐵路運輸。第五次戰役時間緊迫,運輸任務繁重,加之敵機反復轟炸,輯安、長甸河口兩江橋均被炸壞,周恩來建議朝鮮空軍在新義州的部隊配合安東的蘇方空軍,進行安東經安州至平壤的掩護。4月23日,周恩來再次就空中掩護問題,致電倪志亮,要他轉告金日成“蘇方可出動噴氣式飛機與朝鮮空軍協同掩護運輸”的消息,請朝鮮空軍執行掩護運輸線任務,并令其與現駐安東之中朝空軍聯司劉震聯絡。
周恩來讓倪志亮轉發這一系列電報的心血沒有白費,到1951年春,中朝蘇空軍完成掩護鴨綠江大橋的任務,對中朝聯軍的運輸線也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在朝鮮西北部鴨綠江至清川江地區的上空,美軍驚呼:“米格-15已成為美國飛行員越來越感到恐懼可怕的敵人?!?/p>
鑒于倪志亮在中朝之間發揮的杰出橋梁作用,他受到朝鮮人民和金日成的高度贊揚。1951年9月29日,倪志亮被授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勛章——一級國旗勛章。在朝鮮戰場上獲得過該勛章的中國人,只有彭德懷、鄧華、楊得志等志愿軍首長,以及楊根思、黃繼光等著名志愿軍英雄。▲
環球時報202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