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要積極培養本土人才,鼓勵外出能人返鄉創業,鼓勵大學生村官扎根基層,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自2003年以來,撫順市委連續17年實施“三向培養”工程,堅持“把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黨員致富能手培養成村組干部”,為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和推動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證。進入新時代,撫順市委適應新形勢、對標新要求,推動“三向培養”工程升級換代,開辟了選好、育好、用好鄉村振興人才的新路子。
——題記
人均耕地少、能人往外跑、致富沒盼頭、村容年年老……這是清原滿族自治縣大堡村5年前的景象。2016年,外出經商的周亮生被鄉黨委引回來,通過“三向培養”成為村黨支部書記。他帶領村民栽培木耳,栽種山里紅、山杏等,壯大村級集體經濟。2019年,村集體經濟收入11萬元,全村17戶貧困戶脫貧,大堡村成為鄉里的富裕村。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周亮生幫助20余戶老弱病殘村民學習手工編織技術,村民孫香愛10分鐘就能用玉米葉制作出一只蜻蜓,能賺7角錢。
像周亮生這樣的新時代“三向培養”對象,在撫順市已有3073人。他們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揮灑汗水、發光發熱,成為鄉村振興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以上率下“抓”
立體聯動構筑工作機制
撫順市委將新時代“三向培養”工程定位為夯實黨在農村執政基礎的“一號工程”,以市委文件形式,印發《關于深入開展新時代“三向培養”工程實施意見》的通知,明確工作原則、目標任務、培養方式、培養措施、組織保證,推動培養工作有序開展。
主要領導帶頭抓。將新時代“三向培養”工程作為市縣鄉村四級黨組織書記工程,納入績效考核和縣(區)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事項。市委書記將其作為自己抓基層黨建工作的項目工程,帶頭抓推進。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親自督戰,狠抓落實,將其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調研課題,深入一線指導推動。在主要領導帶頭推動下,充分調動起全市各級黨組織的工作積極性。
組織保障做到位。市委、市政府成立深入實施新時代“三向培養”工程領導小組,由市委書記、市長任組長,23家相關市直單位主要領導任成員,全面負責計劃安排、組織協調、工作調度、檢查指導和考核驗收。建立微信工作群,隨時檢查工作、分享經驗、通報成果、研究舉措,群策群力推進相關工作。各縣區、鄉鎮也分別參照市委模式,建立領導機構,帶頭抓工作推進,為新時代“三向培養”工程全面鋪開提供了強大的組織保障。
資金扶持有力度。在培養、幫扶工作中,資金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市政府列支500萬元“三向培養”工作經費,確保市級組織的教育培訓、免費提升學歷等工作全部落實到位。
創新機制“選”
保證培養對象根紅苗壯
發現人才、選好人才是人才培養工作的先決條件。撫順市委注重把好選人關,創新選人制度,制定《新時代“三向培養”工程階梯培養流程》,明確每個階段的基本條件、成熟標準和培養周期,方便基層學習操作。
實施“三級階梯”分段培養。將培養對象劃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個培養階段,初級培養目標是將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黨員致富能手培養成村干部;中級培養目標是將培養對象培養成村書記、村主任或產業帶頭人;高級培養目標是將培養對象培養成鄉村振興領軍人物,確保培養對象在連續培養下得到梯次發展、持續提升。
創新實施“五個一批”動態管理機制。實施以聯系一批、選拔一批、鞏固一批、提升一批、淘汰一批為主要內容的“五個一批”工作機制動態管理培養對象,既能夠有效解決人才培養斷層、培養隊伍萎縮的問題,又能不斷吸納新鮮血液。各縣區除了對原有培養對象進行嚴格篩選外,重點在選擇新培養對象上下功夫,深挖本地人才,不斷壯大、優化培養隊伍。33歲的初級培養對象張思慧,在組織幫助和培養下,打造了本地的笨雞蛋品牌,年產值達100萬元。她帶領有經驗的村民與6戶困難戶“結對子”,幫助困難戶每戶增收2000多元。
注重吸引外出務工能人返鄉發展。新賓滿族自治縣實施的“雁歸巢”行動,在壯大、優化培養隊伍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已成功引回128名外出務工能人,其中73人被納入培養對象。金崗村的“一肩挑”、中級培養對象劉純雨是當地的致富帶頭人,主要從事工藝品加工生產。被確定為“三向培養”對象后,政府大力扶持他的企業,目前企業年產值達2000萬元,年利潤200萬元,企業安排農村剩余勞動力300多人,平均每人年收入2萬元。
新時代“三向培養”初級培養對象施春宇是一名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經望花區塔峪鎮黨委對新時代“三向培養”工程的介紹,他毅然辭去了城里的高薪工作回鄉發展。他帶領村民致富,免費為村民代買雞雛,提供技術指導,先后獲得了撫順市就業創業大賽銀獎、“2017年度望花好人”等多項榮譽,所辦的蛋雞養殖場年收益已達150萬元。
撫順市統一印制了培養對象證書,為每名培養對象發放了“身份證”,按照培養階段分別建立工作臺賬,并實施動態管理。目前,全市有初級培養對象2410人、中級培養對象577人、高級培養對象86人,其中45歲以下的有1601人,培養對象不斷年輕化。
多措并舉“育”
為培養對象成長保駕護航
選人是基礎,育人是核心。撫順市委既注重培養對象成長的實際需求和產業發展的客觀條件,又注重培訓內容的前瞻性和新鮮度,精心設計培訓課程,通過多種幫扶舉措“育”人,實現了普遍培養和精準幫扶全覆蓋。
全程實施“一對一”幫扶。培養對象的成長需求既有共性問題,又有個性問題。各級黨組織按照“方向對口,有力可幫”的原則,由縣級領導、鄉鎮干部、村干部、“第一書記”作為幫扶人,與培養對象結成幫扶對子,對培養對象的成長全程負責,實現了“一對一”幫扶全覆蓋。
2019年以來,共幫助培養對象解決難題647個,協調貸款、資金4800多萬元,選定項目204個,調劑用地2774畝……這些幫助,不僅解決了培養對象的燃眉之急,也為新時代“三向培養”工程深入推進提供了有力支撐。
多樣化教育培訓全覆蓋。撫順市委組織部聯合撫順農業特產學校開辦了免費學歷教育,首屆55名參加學習的培養對象都獲得了中專學歷。每年組織培養對象到沈陽農業大學進行培訓,學習最前沿的農業生產知識。著力提高培養對象思想政治素質,2019年以來,有369名培養對象被發展成為中共黨員,其中,35歲以下的占三分之一。1043名黨員培養對象積極參加承諾踐諾、設崗定責等活動,完成相關工作事項1107個。市、縣區、鄉鎮(街道)三級每年都會根據培養對象實際需求、自身發展情況,采取逐級培養、靶向培訓、互動培訓的方式組織多種多樣的教育培訓。
今年6月,撫順市委組織全體培養對象參加“云培訓”,既豐富了教育培訓模式,也方便了培養對象學習,化解了疫情帶來的不便。各縣區、鄉鎮(街道)也組織了多種形式的教育培訓。2019年以來,組織各類培訓150次,參加者達2707人,其中,外出考察學習45次,1212人次參加,實現了培訓全覆蓋,培養對象整體素質顯著提升。
專項政策幫扶給力。清原滿族自治縣實施了“三向培養”創業貸款政策,為轄區培養對象和清原農村商業銀行搭建橋梁,由縣財政貼息,為培養對象辦理為期2年、不超過10萬元的無息貸款。截至目前,已幫助120名培養對象申請貸款1165.7萬元,助力他們發展種植、養殖等產業,惠及群眾1000余人。
市委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先后出臺扶持政策12項,做到政策上傾斜、項目上引導、技術上培訓、資金上支持、運作上幫助。例如,撫順市科技局開展“選送農民上大學”活動,已選派48名培養對象到省內高校參加免費培訓,幫助他們建立25家企業及合作社。據統計,各成員單位累計為培養對象貸款或幫助協調貸款786萬元,幫助解決問題120個,成為培養對象成長的有力后盾。
致富路上不落一人。撫順市各級黨組織積極為培養對象搭建平臺、創造條件、鼓舞干勁,鼓勵他們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戰線上發揮“領頭雁”作用。據統計,培養對象中擁有產業的有2211人,年收入50萬元以上的“富戶”有114人,累計帶動7739戶19527名村民致富,其中貧困戶2487戶,貧困群眾5498人,人均年收入增加1.4萬余元。
清原滿族自治縣高級培養對象楊國江是其中的佼佼者,民強村富一直是他心中最大的夢想。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后,他牽頭成立了大蘇河紅河谷中藥材專業合作社,采取“村集體+合作社+村民”的方式,將爭取來的200萬元扶持資金全部入股紅河谷中藥材專業合作社,保證村集體每年收入10萬元,產業項目共帶動村民50戶200人共同致富,人均年收入增加2000元。
撫順縣高級培養對象莊忠明為了幫助村民共同致富,帶頭成立了撫順縣瑞升源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村民入股”的形式,實現了“村社合一”發展水果采摘項目。截至目前,該項目累計投入資金260萬元,流轉土地295畝,形成了以大榛子、蘋果、葡萄、有機水稻種植為主的特色生態農業觀光采摘園。2019年,村級集體經濟實現收益5萬元,帶動121名村民致富,人均年收入增加6000元。
關鍵時刻我先上。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發,各村防控力量缺乏。在這緊急時刻,2225名培養對象主動請纓,沖向防控工作最前沿,占培養對象總數的72.4%。聽說疫情防控物資短缺,培養對象們再次踴躍向前,1134人參與捐贈,共捐款14.5萬元,捐獻物資價值近4萬元,極大地緩解了各村防控物資緊缺的壓力。疫情防控形勢穩定后,他們又帶頭搞好春耕備耕和復工復產,帶領村民挽回疫情造成的損失。
經過組織培養,現任村“兩委”班子中有培養對象1117人,其中,擔任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的有359人,村干部后備力量人數達到1510人。培養對象當選各級黨代表的有560人,當選人大代表的有421人,當選政協委員的有18人。在脫貧攻堅收官之際,廣大新時代“三向培養”對象發揮了新農村建設“接班人”“領頭雁”作用,正在描繪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的美麗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