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拔窮根、摘窮帽,怎樣引領產業帶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曾經是困擾新賓滿族自治縣平頂山鎮脫貧攻堅工作的大難題。現如今,產業扶貧項目在這里已有不少,而產業“捆綁”又成為平頂山鎮通過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推動脫貧攻堅工作的一大亮點。
下好產業扶貧“一盤棋”
初秋明媚的陽光照耀著平頂山鎮平興養牛專業合作社肉牛養殖基地,一排排牛舍錯落有致,棚圈內干凈敞亮,草料堆放整齊,剛剛購進的肉牛正在悠然自得地吃著草料,不時發出“哞哞”的叫聲。
“肉牛養殖一直以來就是平頂山鎮傳統的畜牧業項目,全鎮共有7萬余畝旱田,1萬余畝水田,可以提供大量的作物秸稈用來喂牛,通過發展養殖項目,挖掘產業優勢,可以帶動貧困人口增收創收,還能就地解決環保問題?!边@是平頂山鎮黨委書記黃克軍對全鎮發展集體經濟、實現貧困戶穩定脫貧的構思。
2019年,為發展村級集體產業帶動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平頂山鎮想對策、出奇招、下穩棋,用逆向思維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產業發展信心,組織黨員干部遠赴黑龍江、吉林、山東等省份實地考察,并結合本地地域優勢研究制訂產業“捆綁”發展規劃,整合全鎮各項產業扶貧資金736萬元,建成占地28畝、面積2500平方米的肉牛養殖基地,包括牛舍4棟、看護房2棟、飼料間1棟、鍘草間1棟,實現肉牛存欄341頭的養殖規模。同時,采取“鎮黨委+村支部+貧困戶”的扶貧發展模式,帶動全鎮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45戶342人,實現扶貧收益38.5萬元,累計分紅10.5萬元。
推動集體經濟“一體化”
“過去,村里僅靠上級撥款維持運行,發展集體經濟雖然有資源,卻沒有銷路,雖然有膽量,卻沒有產量。村干部們生怕走錯了路遭村民埋怨?,F在好了,有鎮黨委作堅強后盾,我們干事創業的信心更足了?!闭谂I崦β档臋瀼S村黨支部書記沈德利高興地說。
2020年,平頂山鎮發揮養牛產業優勢,為沒有集體經濟項目的8個村爭取到產業扶貧資金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獎補資金46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成立了8個平興養牛專業合作社分社,由分社建立養殖基地并從總社購入繁育牛自主經營,總社拿出140萬元支持各分社日常運轉,并回收各分社產出的牛犢,形成了“總社+分社”、鎮村一體化的產業發展模式,帶動8個村發展集體經濟項目。截至目前,有6個分社已投入經營,預計今年可實現集體經濟收益10萬元;其余2個分社已完成基礎設施改建,預計今年可實現集體經濟收益5萬元。
形成服務保障“一條龍”
“過去,秋收時被收割機粉碎的玉米秸稈到處都是,造成了環境污染。而養牛項目為打造當地生態經濟、循環經濟產業鏈提供了最關鍵的一環,在就地解決飼料問題的同時,生態環境得到了改善,群眾再也不用到地里費力收割秸稈。這是一舉多得的好項目。”平頂山鎮鎮長劉光銳對養牛項目的綜合效益信心十足。
從集體產業延伸到生態環境保護,平頂山鎮以用好用實產業“捆綁”成果為契機,把組織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形成服務保障“一條龍”。平頂山鎮成立了產業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領導小組,從人員、資金、政策、技術等方面給予各分社最大支持;圍繞脫貧攻堅、集體經濟政策業務及涉農資金管理使用、農業產業發展及產權制度改革等內容,組織鎮村干部開展專題培訓,每個分社由1名鄉鎮領導包保、1支工作專班隊伍掛鉤幫扶,“零距離”指導各分社產業發展;將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與脫貧攻堅有機結合,建立了8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建了多支黨員志愿者服務工作隊,助力脫貧攻堅。近年來,在扶貧產業發展過程中涌現出優秀義務管護員、監督管理員41名,多次組織鎮機關黨員干部參加義務勞動,開展環境衛生集中清理整治活動5次,有180余人參與,營造了良好的鄉村衛生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