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海風
摘要:識字新時代背景下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我國識字教學獲得良好的發展機遇,但是現階段農村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基于此,本文立足教學實踐,在理論基礎上對教師識字教學進行全面的分析,探究農村小學識字教學面臨的困惑,有針對性的提出解決策略。
關鍵詞:識字;農村;小學低年級
近年來,我國為了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實施了農村教師特崗計劃,由此農村教學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相關調查顯示,部分地區農村小學識字教學進步幅度較小。語文是小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不僅包含了語言知識還囊括了人情倫理,識字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如果識字量不足,那么將會對日后知識的學習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進行課題的優化和創新,旨在找出農村地區識字困難的根源,為提高識字教學效果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
一、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特征
1.集中識字
這種識字教學法起源于遼寧省黑山縣關北小學,這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第一次對識字進行深入的研究并形成了系統化的方法。集中識字是以漢字的學習為中心,重視漢字的構成,尊重漢字演變的規律,即先將漢字進行類別區分,然后按部就班的進行識字訓練,這種方式事實上是在傳統識字法基礎上演變而來的,采納了“集中識字、大量閱讀”的漢語學習方法,重視基礎性的識字練習,達到能夠流暢閱讀的目的。
2.分散識字
“分散識字”是與“集中識字”相對應的教學方法,“分散識字”與“集中識字”最本質的區別在于能夠結合當下的語境進行識字練習,相比于語言構造更傾向于漢字之間“音義”的,聯系,結合現代教學,這種“分散識字”也是“聯想學習”的一種分式化體現,通過特定的語言環境感悟理解和掌握。
3.注音識字
“注音識字”是在《漢語拼音方案》頒布的大背景下產生的,它一改傳統的“先識字,后讀書”的教學方法,提出“邊識字,邊讀書”的口號。“注音識字”教學流派認為,兒童的語言理解能力和認知發展水平都已經具有.了相當的標準,具備了兒童讀書應有的基礎。通過漢語拼音這一橋梁進入閱讀,暫時避開較難的漢字關,讓漢語拼音臨時代替兒童讀寫訓練的工具。只要學生掌握了漢語拼音這一工具,學生就可以自由地閱讀大量讀物,從漢語拼音注音閱讀逐步過渡到純漢字閱讀,從而達到提前閱讀,大量閱讀的自的。
二、新背景下對農村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的建議
(一)把握識字教學目標,落實新課標教學理念
想要從根本上提升識字教學效率,首先,教師應明確新背景下課程提出的具體要求,樹立良好的教學理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通過心理調查顯示低年級兒童的心理更為好動活潑,區別于理性思維這一時期學生的感性思維較強,更加喜歡形象具體的東西,比如在“鳥和烏”字的區別上,教師應改變以往機械式板書教學的模式,引入“卡片”等實物契合這一階段學生的心理;其次,傳統的教學課堂中通常以“教師為主體”,學生的需求往往被忽視,尤其對于農村學生而言,這種角色對于語文識字學習產生不良的影響,究其原因在于農村學生的心靈較為脆弱,因此教師應樹立全新的教師觀和學生觀,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再次,在識字教學中教師應靈活運用多種模式,其中啟發式教學與低年級小學生符合度較高,從烏鴉和小鳥的對比中可以通過圖片或者顏色等客觀因素的啟發讓學生明確“鳥和烏”字的區別,將被動學習轉換為主動接受,發揮主觀能動性,營造良好的識字氛圍。
(二)識字教學方法多樣化,提高識字能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農村小學低年級學生這個階段極強的好奇心有助于教學的開展,但是與此同時這一階段的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教師可以將這種劣勢轉化為教學的優勢,充分利用“游戲是學生的天性”這一重要基礎點,進行游戲識字、故事識字等,增添識字的樂趣。
1.游戲識字
通過農村小學低年級識字現狀中不難發現由于教師的綜合素養較低,因此仍然以“滿堂灌”、“機械化”的講解模式為主,學生難以享受學習的樂趣。游戲識字確立學生主體地位,學習權掌握在自己手中,以《天地人》一課為例,教師可以通過角色游戲將天、地、人文字寫在卡片中,并賦予天>地>人的規則,學生隨機抽取卡片進行PK,以游戲的形式融入教學,力求寓教于樂,使學生體會識字的樂趣。
2.故事識字
故事識字法以將漢字的各個部分拆分成生動有趣的故事,以《小蝌蚪找媽媽》一課中重點識字“肚、跳”等為例,教師可以展示“肚”的古文字形,將“象形”教學法引入其中,肚字的偏旁月在古代時候繁體字中是一塊肉,那么生活中肉肉最多的地方應該就是肚子了吧,學生在這種風趣的教學氛圍中不斷成長,感受識字的樂泉,有效的幫助學生識字記形。
(三)發揮農村優勢,拓展識字資源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內容指出在低年級階段,教師可以結合不同學生不同特點進行針對性教學,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因此識字不應局限于語文教材。農村與城市相比在資源方面具有先天的優勢,豐富多彩的資源無處不在,農村的藍天、白云、花草都是自然賦予的素材,教師可以結合教材識字部分內容科學合理的進行引導,一方面,發揮農村優勢的同時幫助學生不斷積累生活經驗,另一方面拓寬學生識字范圍。教師可以利用輪流發放作業本來進行姓名識字,也可利用學校的宣傳板報進行識字。農村小學生自小生活在農村,對于農村生活有著天然的了解。教師應努力把握教學機遇,結合農村孩子的特點進行識字教學。
三、結論
綜上所述,識字是農村小學低年級必須完成的任務,同時作為其他學科的基礎識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想要更好的完成農村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整合農村資源,轉變思想,更新理念,了解小學生對于識字的需求,做到寓教于樂,走出以往傳統教學的誤區,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結合新背景的教育要求,確保農村小學識字的有效性,從根本上提升學生識字能力,從而縮小城鄉教學差距。
參考文獻
[1]張萬毅.農村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現狀及改進策略研究[J].學周刊,2020(08):21-22.
[2]李學才.農村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策略探究[J].甘肅教育,2018(18):88.
[3]張柳花.農村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初探[C].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八卷):中國教育教學叢書編委會,2014:132.
[4]劉振濤.淺談農村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J].科技創新導報,2014,11(18):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