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步,實現全部脫貧。第二步,堅決防止返貧。第三步,打造幸福新村。”小筆記本上這看似簡單的三行字,其實是撫順市東洲區哈達鎮阿及村第一書記馬樹國的扶貧工作規劃。馬樹國是撫順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一名機關干部,2018年2月被派駐到阿及村任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致貧原因是什么?有的村民雖然不是貧困戶,但日子為啥也過得捉襟見肘?”在駐村之初,好多疑問在馬樹國的腦子里打轉。
為了解開疑團,全面真實掌握村情、了解民意,馬樹國和工作隊隊員們開始逐戶走訪調研,準確掌握并及時更新貧困戶的相關信息,21戶非貧困戶經集體討論研究后被確定為困難家庭。馬樹國積極為他們向有關部門申請低保和臨時救助,聯系撫順市勞動就業管理局為符合條件的貧困勞動力安排就業崗位。
經過與群眾面對面、心貼心的交談,馬樹國了解到多數貧困戶系因病致貧,巨額醫藥費讓家庭陷入困境。“國家對于大病救助是有政策的,你趕緊按要求辦手續。不會辦的話,我帶你去辦。”馬樹國向家中有癌癥患者的6戶貧困戶詳細講解“大病兜底”政策,幫助他們拿到大病醫療保險賠付款總計40余萬元。
過去,阿及村一直是經濟落后村,大多數村民靠種植玉米維持生計,青壯年勞動力大多外出務工。為了讓阿及村重新煥發生機,馬樹國和村“兩委”班子認真謀劃,招商引資,認真落實“銀農對接”政策,成功引進撫順市緣匯牧業有限公司肉雞養殖項目,指導村委會以扶貧資金入股和籌集項目資金的方式參與合作經營,使村集體經濟“不再沉睡”,每年增收七八萬元,貧困戶年人均增收500多元,本村及鄰村50多人實現就近就業。馬樹國積極宣講惠農政策,幫助有發展特色產業愿望的村民理清創業思路、擴大生產規模、申請創業貸款……如今,阿及村的牛羊養殖業、榛子香瓜種植業、針織廠等“遍地開花”,村民年人均增收2萬元以上。
“讓貧困群眾都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是馬樹國記在心頭的“要事”。他多方協調、籌措資金,分批次為貧困戶進行房屋翻建、維修,保證貧困戶住有所居、住得安心舒心。“家里再也不漏風漏雨了,冬天門窗也不用粘塑料布了,屋子既寬敞又明亮。感謝黨!感謝政府!”貧困戶巴恒奎眼含熱淚說。
兩年多來,在馬樹國和工作隊隊員、全村黨員群眾的共同努力下,阿及村12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村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村民收入逐年增長。在新房子一棟接一棟拔地而起的同時,村容村貌也有了極大改觀,越過越紅火的日子讓每個阿及村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馬樹國的面容由剛駐村時的白白凈凈變成了地道農民的黝黑,但他十分高興:“把心掏給村民,把汗水揮灑在村民需要的地方,人生才更有價值。作為阿及村的一員,能帶領大家脫貧致富奔小康,是我最值得驕傲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