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市松山新區在小區治理中強化黨建引領,打造“紅色引擎”,破解了基層治理“幸福密碼”。
黨員在身邊,基層的事他們管。松山新區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創新開啟“居民點單、‘雙報到黨支部下單、‘雙報到黨員接單”模式,組織黨員主動認領服務事項,精準服務群眾,贏得了群眾的認可和稱贊。松山實驗學校趙楠等8名在職黨員參加了學生輔導服務隊,為社區的學生開展“一對一”的假期輔導。市供銷社機關黨支部先后創建了3個示范社區,在社區新建了科普畫廊、樓門知識牌、社區活動室,為居民提供學習、宣傳科普知識的陣地。環衛處在職黨員王宇峰發揮個人專長,給居民講解建筑質量相關知識,受到一致好評。
“陣地”全覆蓋,大事小情這里辦。松山新區以小區為單位,劃分基礎網格77個,建設先鋒站12個,組建網格黨支部31個。區黨工委充分發揮網格陣地作用,在小區探索開展“黨建+4個家”服務管理模式:“黨建引領之家”全面加強黨對物業企業的領導,小區黨支部書記在業委會中任副主任,推進小區黨支部與業委會深度融合;“資源共享之家”推出共享無償延伸服務,免費為居民維修室內電路、疏通室內下水管道、代收快遞;“親情服務之家”為新婚業主送去賀禮,為親人過世的業主送去花籃表示哀悼;“幸福和諧之家”為老年人提供活動場所,與社區聯合組織開展乒乓球、臺球比賽和消防知識講座等,豐富了居民生活,增進了鄰里感情。目前,社區網格已經實現專職網格員全覆蓋、網格黨支部全覆蓋、平安書記全覆蓋,累計解決居民大小問題100余個。
畫好“同心圓”,幸福家園一起享。位于科技路的狀元城物業小區,康居園、湖畔家園等非物業小區,業委會都曾因內部矛盾而解散,物業公司亦多次更換。2019年,松山新區在各小區成立以小區黨支部為核心的管理服務站,在職黨員、離退休干部、單元長共同參與小區治理,每月組織召開“小區議事會”協調解決居民難題。居民欣喜地看到,雖然物業撤出,但生活并未受到影響。堅持黨建引領,推動居民自治,昔日的一些“老大難”小區如今換新顏、呈新貌,成為“黨建引領、居民自治”的小區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