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鴻升 劉海濤
今年以來,恩施州共遭遇9輪強降雨,特別是7月16日凌晨到17日的特大暴雨,造成恩施城區發生50年一遇洪水,多地被淹,全州8縣市共88個鄉鎮(街道)46萬余人受災。災情就是命令,抗洪救災一線就是戰場,恩施州迅速組織動員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投入抗洪救災一線陣地,堅持領導靠前、黨員靠前,全力搶險救災。
書記帶頭,靠前指揮
“從即時起,各縣市委書記、縣市長‘雙指揮長要進駐防汛指揮部,調度指揮防汛搶險工作?!?月17日,恩施州委書記、州防汛抗旱指揮部指揮長柯俊深入受災嚴重地區,指揮防汛救災,逐一視頻連線各縣市防汛指揮部。
汛情就是命令,災區就是戰場。恩施州把堅決踐行“兩個維護”作為防汛救災的根本要求,聯系包保恩施州城主城區社區的23名州級領導迅速深入責任社區現場指揮防汛救災,示范帶動200余名縣市“四大家”領導深入各自聯系街道(鄉鎮)、社區(村)一線指導,確保各級各地防汛救災組織領導有序有力。
“所有黨員干部分網格下片區轉移群眾!”7月17日下午1點,恩施市民族路社區黨委書記王健緊急組織轉移250余人,車輛 300余輛。
暴雨中,恩施市勝利街社區黨委書記黎春華帶領黨員組織被淹地區居民轉移。洪水退后,又帶領黨員群眾開展清淤,三天三夜幾乎沒休息。
“關鍵時刻,黨支部要發揮作用,書記就要帶頭。”15日晚,利川市忠路鎮小河片區河水暴漲,山體滑坡,村黨支部書記康陽俊挨家挨戶敲醒轉移沿街190多戶村民。
各級書記靠前指揮,領導一線示范,縣鄉協同履責,恩施州把防汛救災作為當前第一位的任務。堅持黨政同責,全州8個縣(市)、88個鄉鎮(街道)黨委切實扛起主體責任,全面落實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雙指揮長”職責,2496個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帶頭沖在前,構建州、縣、鄉、村四級防汛救災責任體系,壓實屬地責任、部門責任和崗位責任,全力以赴打好防汛救災硬仗。
“尖刀”出戰,沖鋒在前
7月17日特大暴雨,恩施州主城區23個社區治理“尖刀班”579名成員迅速集結、提前行動,分赴72個片區開展巡河查堤、設置警示、應急搶險,通過微信群、小區業主群、樓棟群等形式發出安全提醒,挨家挨戶疏散群眾1萬余名,幫助轉移財物3000余萬元。
“一樓店面的東西趕快搬起走,所有人員迅速撤離!”7月17日中午,州委組織部駐機場路社區“尖刀班”班長王萬恩收到指揮部預警通知后,迅速組織“尖刀班”成員、社區黨員第一時間組織商戶和人員安全撤離。
“群眾看到我們,就有了‘主心骨”,恩施州城舞陽社區、官坡社區等多處被淹,“尖刀班”班長谷祥威始終沖鋒在前。
清江上游洪水暴漲,下游巴東水布埡鎮、宣恩萬寨鄉嚴陣以待。水布埡鎮轄區各駐村“尖刀班”班長迅速組建30支防汛救災“黨員突擊隊”。暴雨導致232省道羅針田路段2.5公里交通完全中斷,駐村“尖刀班”24小時值守。
面對汛情災情,恩施州充分發揮社區治理“尖刀班”和農村扶貧“尖刀班”在急難險重任務中攻堅克難的組織優勢和戰斗優勢。
在城市,全州85名社區“大黨委”第一書記、339名聯系包保社區的責任單位負責人第一時間進駐社區統籌指揮,1533名社區治理“尖刀班”成員不懼危險、沖鋒在防汛救災的最前沿。
在農村,2.2萬名精準扶貧“尖刀班”成員就地轉變為防汛救災隊員,全力組織農村黨員群眾抗災救災,先后設置警示標語1萬余條、封控危險地域3000余處、緊急轉移安置群眾近1萬人。
黨員下沉,一線作戰
“伍組長,向你報到!”在恩施市機場路君華苑小區,下沉黨員第一時間向黨小組長伍興樹認領任務。
面對特大暴雨,恩施州委組織部迅速反應,下發《關于組織廣大黨員干部下沉一線參與防汛救災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全州所有黨員干部視災情為命令,取消周末放假和“彈性休假”,立即下沉一線參與防汛救災工作。
全州979個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2萬余名在職黨員聞令而動,按照“街道吹哨、部門報到”和“社區吹哨、黨員報到”要求,全部下沉街道社區參與防汛救災。
聞令而動,迅速下沉。恩施州委辦公室60余名黨員干部組成黨員突擊隊火速奔赴聯系社區,協助社區勸離勸退群眾1000余人次。
科學組織,發揮作用。在社區“大黨委”統籌協調和社區黨組織統一指揮下,恩施州通過295個網格(片區)黨支部和1829個樓棟(小區)黨小組將2萬余名下沉黨員有機組織起來,開展拉網排查、疏散轉移群眾、協助災后自救等工作。
黨旗飄揚,組織保障。恩施州委組織部切實履行政治責任,充分發揮部門職能優勢,堅持在一線帶頭救災,在一線識別干部,在一線挖掘宣揚典型,全力為防汛救災提供堅強組織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