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懷民 郭梁
國慶節前,記者到湖北武漢等地采訪,看到武漢一手抓防疫不放松,一手抓經濟發展,爭分奪秒挽回損失。商業區人流熙攘,旅游點秩序井然,機場車站人流如織。更有不少企業家,經常雞鳴即起,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兩點。社會呈現一派奮發向上、只爭朝夕的氛圍。
大武漢,正緊鑼密鼓,往前追趕。
也有不盡如人意的事。離開武漢,記者到湖北南大門—咸寧采訪,發現這里的官僚太“經典”了。
幾年前,武漢一家企業到咸寧市溫泉街道肖橋工業園與人合作建設了一家包裝廠。2018年咸寧設立咸安經濟開發區。按照咸寧市要求,這家企業搬到開發區重新建廠。
企業搬遷后,老廠區需要重新規劃。在重新規劃過程中,這家企業卻遭遇了一波又一波的“磨難”,至今舉步維艱。從2018年開始至今,在兩年多時間里,不斷有地痞流氓到企業滋擾恐嚇,當地還非法侵占企業土地修建道路。企業向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裝聾作啞;找有關職能部門解決問題,卻被這些部門當皮球,踢來踢去。甚至有人當著企業工作人員的面說,不來拜碼頭,啥也別想辦成。更讓企業哭笑不得的是,在這一過程中,工業園、肖橋村委、溫泉街道辦、規劃局(現已與國土局合并)、消防局、國土局、咸安區和咸寧市政府、咸安區和市規劃設計院等8個部門,都要求該企業提供材料,進入土地重新規劃審批程序。企業按要求,在各部門奔走,拖拉了兩年多,蓋了8個公章后,卻被告知:從2014年開始,湖北省發文件就已經明確,這一區位的用地,已經不能再進行任何規劃審批了!
兩年蓋了8個戳,最后才知一場空。企業傷透了心。
兩年多時間,蓋了8個公章,這種效率固然讓人震驚,更讓人琢磨不透的是,早在2014年,省里就發了文件,這些職能部門,為何不直接告訴企業,卻“一本正經”地讓企業正常走程序?是省里的文件沒有下發到有關職能部門嗎?既然涉事土地已經無法審批,那8個公章又是怎么蓋上去的?以什么理由蓋上去的?是誰蓋上去的?
這一波接一波的官僚主義,戲一個部門一個部門地演,沒有一個部門一個工作人員提出疑問,為什么?真的該好好查查,好好反思反思了!
也許有人會辯解,這是個別現象。幾年前,上海一專攻河道污染治理的老教授,在咸寧也經歷了一場“個別”現象。應時任咸寧市主要領導三番五次邀請,老教授被其“三顧”精神感動,慨然為咸寧市6條被污染的河道制定了詳細治理方案,并協助該市向國家爭取到6億元的專項資金。咸寧市按老教授方案實施后,效果非常好。但治污成功后,當地好像從來不認識老教授似的,當初一片至誠的領導也見不到了,只出來一個水利局的和老教授打哈哈。
雖然已經過去幾年了,但一說起這事,老教授還感慨萬端:外地人到咸寧投資,要早做“被刁難”“被拿下”的各種準備。有企業實在忍受不了“折騰”,只好交學費走人。當地人戲稱,這叫“好走不送,有空別來”!

優良的營商環境,是支撐一個地方發展的重要前提。誠信、法治、高效,是優良營商環境的最重要內容。
人們常常感嘆中西部發展落后,頭頭是道,分析出很多原因,對策建議也給了一大堆。說的都挺正確。不少地方領導,講起打造營商環境,服務企業,也是口吐蓮花,讓人動情動心。但一到實際工作,就拉稀掉鏈子。要么成了貓抓刺猬,無從下手;要么以“走程序”之名,行官僚作風之實;或者對地方的一些“積習惡行”不聞不問,遷就妥協。來投資的企業,大呼上當。
真正好的營商環境,不能只寫在紅頭文件中,必須落實在每一個實際工作環節,每個職能部門,每個工作人員頭上。通過切實解決企業難題,讓企業安下心來搞生產、抓研發、拓市場,而不是讓企業把大量人力資金時間,用在應付地方各種惡習上,用在和官僚主義斗智斗勇中。從這一點來說,中西部地區如咸寧,反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等官僚主義的任務還真的不輕。
湖北人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正確領導下,在全國各族人民鼎力支持下,付出巨大代價,做出艱苦努力,終于取得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戰略性成就。現在社會生活已全面恢復正常。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加快發展,重振經濟,任務艱巨。加快發展,中央有要求,人民群眾有期待,企業家積極性高也很著急。弘揚抗疫精神,切實轉作風,不官僚、不表面、不口號,擼起袖、動真格、干實事,打造優良營商環境,讓萬千企業實體、市場主體,盡快恢復正常,才能為“六穩”“六保”提供有力支撐。
營外戰鼓催征,有人還在夢中。那些還在官僚主義的班椅中夢囈的同志,你也該醒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