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產要素特別是資金要素下不到農村,是當前“三農”問題的核心。隨著“三農”工作重心轉向鄉村振興,破解資金下鄉錨地難題尤為迫切。
當前,農村缺資金嗎?農村金融商業化存在哪些問題?深化農村金融改革應堅持什么方向?如何完善制約農村金融惠農、支農、為農體制機制?
2006年,浙江以瑞安為試點,率先提出探索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供銷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融合的“三位一體”新型農村合作經濟體系,成為合作經濟組織創新的先行者。最近幾年,中央一號文件都要求各地推動“三位一體”綜合合作。
《民生周刊》記者實地走訪看到,各地都在積極探索,力求找到適合本地實際的健康多元的農村金融生態,但同時,農業貸款難、貸款貴,農村資金市場淤滯,農信社行政化色彩嚴重,農村金融兩張皮等問題仍然突出。
如何沖破現有農村金融改革的商業化思維、真正把惠農資金錨在大地上,攸關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攸關“三農”問題的根本解決、攸關鄉村振興大局。這需要拿出更大的勇氣,膽子再大一點,步子再快一些,以更加務實的舉措,打通農村金融流通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