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含西嶺千秋雪”的千古名句現實再現!碧空如洗,雪山綿延,7月3日一早,四川網友“豬豬俠在人間的日?!痹谛吕宋⒉癯鲈谧约谊柵_拍攝的雪山實景,引來一片點贊與艷羨聲。
今年上半年,成都能望見雪山的天數達到37天,同比增加了14天!在城市遙望雪山,已經成為四川成都空氣質量改善的亮麗名片。
豈止成都,放眼全國,好“氣質”已不是稀有品,公眾的藍天幸福感顯著增強。
“2019年全國重點城市PM2.5和二氧化硫平均濃度,分別比2013年下降43%和73%,重污染天數下降81%。”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表示,“經過艱苦努力,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治理大氣污染速度最快的國家,空氣質量發生巨大變化,人民群眾的藍天獲得感明顯增強。”
“大氣環境保護事關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事關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币簿褪窃?013年,為百姓健康,人民福祉,黨中央果斷決策,被稱為“大氣十條”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全面實施。
3年后,收獲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2017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10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22.7%;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PM2.5平均濃度比2013年分別下降39.6%、34.3%、27.7%;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從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降至58微克/立方米。到2018年,珠三角區域空氣質量更是連續3年穩定達標,直接退出了重點區域。
提“氣質”絕非朝夕之事。黨的十九大把污染防治攻堅戰列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之一,而藍天保衛戰是重中之重?!按髿馐畻l”如期完成之后,2018年6月27日,國務院發布《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治理步伐不斷提速。
這樣的治理速度與治理成果從何而來?
鐵腕施治。對違法企業痛下狠手,不僅有效維護了法律權威,更有力震懾了涉氣違法行為。結構調整不打折。作為大氣污染治理最重要的手段,在山西乃至全國,產業結構優化、交通運輸結構調整的步伐一直沒有停歇。據統計,2019年全國鐵路貨運量同比增長7.2%,其中,京津冀增長26.2%。壓實政府責任不留情。2014年到2019年,因政府環保責任落實不到位,2014年到2019年,生態環境部(環境保護部)公開約談了90個(次)地方政府、4個省級職能部門負責人,其中涉及大氣污染問題最多。
綜合施治。從瞄準大煙囪到聚焦散亂污,從揚塵控制到移動機械污染物減排,從重污染天氣應急到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細化方案……既著眼全局,又注重細節,藍天在增加,是綜合施治的結果。保衛藍天,精準治理、科學治理、依法治理一個都不能少。
攜手共治。今年5月1日,京津冀三地同一版本的《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污染防治條例》同步施行。協同立法,是攜手治氣的最新形式,三地共同守護藍天的決心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