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壇現場。楊凱飛攝
科學導報訊 記者張娜 9月22~23日,由山西省專家學者協會、中華民居雜志社、山西科技傳媒集團和中國·后溝古村聯合主辦的以“古村落復興的理論與實踐”為主題的分論壇在山西省晉中市后溝古村召開。分論壇活動是首屆世界鄉村復興大會系列論壇之一,也是2020年山西省科協年會系列活動之一。山西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郝建新出席。來自國內古村落復興理論與實踐領域的專家學者、省內外鄉村建設相關部門負責人、全國科技報系統負責人以及山西科技傳媒集團負責同志等參加活動。
此次活動由9月22日晚舉辦的古村之夜頒獎盛典與9月23日舉辦的古村落復興論壇兩部分組成。古城之夜頒獎盛典上,福建省永泰縣政協副主席、村保辦主任張培奮,福建省屏南縣原副縣長、縣政協主席周芬芳,高平市良戶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建新榮獲“中國古村守護人”稱號;犀牛古寨、諸葛八卦村、芹川古村榮獲“最美古村落”稱號;后溝古村、南社村、明月村、糧畫小鎮壽東村榮獲“中國傳統村落活化最佳案例”稱號。
古村落是歷史文化的寶貴遺存,也是文明傳承的重要載體。在9月23日舉辦的古村落復興論壇上,古村落復興理論與實踐領域的專家學者和“中國古村守護人”獲得者等8位嘉賓現身說法,分享經驗。
對古村實行活態保護,既要使其文化遺產的社會生活功能正常進行并適當提升,且又不對其原真性造成傷害。如何能留住鄉愁,保護傳統村鎮?中國民族建筑研究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原建設部科技司、外事司司長李先逵提出,應明確指導思想理念、保護基本原則、保護實質價值特色、保護規劃及分區、建筑遺產分類改造方式、保護與產業發展關系以及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相結合及管理等十項要求。
“傳統村落露天博物館的最終目的,是要留住傳統村落的根脈及剝落的碎片,提供一處欣賞傳統、認知歷史、傳承文脈的場所,喚起民眾乃至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自覺,讓原住民有景可賞、有家可回、有根可尋、有鄉可愁。”在如何將傳統村落建成一座露天博物館上,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博士、中國區域文化發展委員會秘書長溫昊陽做了有益探索,他提出對于露天博物館的建設應遵從原住民的意思、文化價值與經濟價值相融合、社會資本再利用三大原則。
一個古村落有一個古村落的特色,如何借助這一平臺傳遞中華傳統文化,在保護修繕的同時平衡村民追求美好生活需求的矛盾,使古村落重新煥發其生命力?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原副主席、山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常嗣新結合自身經歷,生動闡述了后溝古村搶救保護的精彩故事。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紀念館館長、晉中榆次后溝古村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杰在談到對后溝古村保護時也提到:“后溝古村本身價值就在于它的原生態農耕文化要素,但世代居住在這里的居民并不能長久適宜小農生活,采取產權置換、土地流轉、發展產業等方式便能有效解決村民增收需求和景區發展后勁不足的矛盾?!?/p>
福建省永泰莊寨是閩中地區獨具特色的居住與防御并重的大型民居,始建于唐朝。守護人張培奮提到,永泰莊寨在修繕保護的同時,還著重挖掘永泰品牌及其遺產價值。依托鄉土文化、鄉村制度、鄉里物產、鄉間手藝、鄉居生活,輸出鄉里好食材、鄉土好味道、鄉間好手藝、鄉居慢生活。
而在擁有22個中國傳統村落福建省屏南縣,守護人周芬芳則認為傳統村落的活化,必須與時代對接。增強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要以文化創意產業為引擎,充分激活厚重的傳統村落文化資源和優質的自然生態資源?!拔覀兊哪繕耸前哑聊峡h建設成為國際性的當代藝術、詩歌、文學、影視、動漫的發生地與輸出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生活的尋根地;同時發展生態農業,推進古村復興,實現文化經濟社會的繁榮,從而實現鄉村振興。這不僅體現著我們對祖先對歷史的尊重,更是對新時期保護古村落文化遺產的新探索新實踐?!敝芊曳颊f。
同樣面臨文化沒落和喪失的浙江芹川古村也在堅持規劃先行、保護第一的基礎上,發展了民宿、影視、研學、婚紗攝影等產業,通過體驗麻酥糖制作等舉措重振當地文化。山西省高平市良戶古村在保護發展的基礎上,建設特色文旅小鎮、開發創意產品,吸引年輕游客來讀歷史,守護人楊建新說:“古村落功能復興、活化利用從根本上講,就是要修復文化,恢復生態,改善生活?!?/p>
中華民居雜志社主編姜志燕作總結發言說:“古村落保護一定要先喚醒民心,不能僅僅依靠政府與投資企業;其次,古村落保護要在有情懷、初心的基礎上重視規劃和技術的引進,同時進行業態挖掘,這是古村落源源不斷發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