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慕竹
北宋將軍曹彬是個十分仁慈的人。有一年冬天,家中子弟因為曹彬居住的堂室年久失修,想重新整修。可把這想法跟曹彬一說,他卻連連搖手說:“現在正值嚴冬,有很多蟲子躲在墻壁瓦石之間冬眠,不可因整修而傷害了它們。”真可謂“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其悲天憫人的情懷,應當不在唐僧之下。在這樣的心念下,曹彬行為處事總是顧及他人,柔軟得讓人心生溫暖。
乾德七年,曹彬以主帥的身份統領大軍,征伐南唐。北宋軍隊勢如破竹,很快將金陵城團團包圍。總攻在即,身為最高總指揮的曹彬卻突然病了,諸將都覺得奇怪,紛紛前來探病。曹彬躺在床榻上說:“我的病不是藥石能治好的,只要諸公誠心立誓,克城之日,不妄殺一人,就會自動痊愈。”諸將恍然大悟,立刻焚香立誓,絕不濫殺無辜,曹彬的病不治而愈。第二天金陵城被攻陷,南唐國主李煜前來投降。儀式結束,曹彬催促李煜回宮,對他說:“你回到汴梁后,朝廷會按規定發給你生活費用,但畢竟有限。你現在可以回宮去多準備一些行李裝備。一旦你宮中財物被有關部門查收登記,你就什么東西都拿不走了!”這就是曹彬,即使對一個亡國之君,想得也十分周到。
仁愛如此,曹彬做個風花雪月的文人最是適合,可他卻怎么陰差陽錯地穿上了征袍,成為立馬沙場的將軍了呢?事實上,曹彬仁心寬厚不假,但更重要的,他又是一個極其自律的人,在原則面前,從來沒有退縮的余地。
后周時,曹彬為周世宗掌管茶酒。有一天,大將軍趙匡胤突然造訪皇家酒坊,對曹彬說:“天太熱了,給我打點酒喝。”那時趙匡胤執掌禁軍,位高權重,這正是一個討好他的好機會。不料曹彬卻斷然拒絕,說:“此官酒,不敢相與。”這是公家的酒,我可不敢私下贈予您。趙匡胤一愣,因為他想要點什么東西,還從來沒有人說不。正在尷尬之時,只見曹彬從懷里掏出一塊銀兩,對身邊的屬下說:“給我打一壺酒來。”那個下屬很快把酒打來了,曹彬把酒倒進杯里,親自端給趙匡胤:“這是屬下的酒,與公家無關,敬獻給大將軍。”趙匡胤見了,不住地點頭,端起酒杯一飲而盡。后來趙匡胤即位當了皇帝,對群臣感慨地說:“世宗時期的官員不欺君的,只有曹彬一人而已!”
乾德二年,曹彬以都監的身份隨同主帥王全斌等將領一起攻伐后蜀。出征前,宋太祖趙匡胤特別囑咐說:“你們所到之處,切勿焚燒民舍,驅趕百姓,挖人墳墓,伐人樹木,違反此令者以軍法從事。”戰事打得十分艱苦,峽中郡縣都被攻下,諸將都放縱士兵屠城以發泄情緒,曹彬苦勸不聽。每攻下一地,王全斌等人四處掠奪婦女玉帛,而曹彬只收集一些書籍、衣物而已。班師后,聞聽消息的宋太祖很生氣,下令將王全斌等人下獄治罪,唯獨給曹彬升了官,任命他為宣徽南院使、義成軍節度使。不想曹彬不僅沒有謝恩,反而謝絕說:“征西將士都被治罪,我單獨受到賞賜,恐怕不能以示勸勉。”宋太祖說:“你立有大功,又不自我夸耀功勞,即使有點小錯,哪里值得提呢?勸勉大臣效忠社稷是國家的常典,不必辭讓。”曹彬說:“我身為監軍,有監管之責,如果將士們有過錯,理當有我的一份。”大是大非面前,如此功過分明,宋太祖大為感動。
寬仁是可以的,但前提是底線不能突破。有一件小事,更能體現曹彬的處事之道。曹彬曾任節度使兼徐州知州,有一次,手下一個年輕的官吏犯了罪,經審理后結案,按律應該執行杖刑,可曹彬卻無動于衷,沒有要行刑的樣子。大家都覺得很奇怪,因為他向來執法嚴明,對下屬要求極其嚴格,這次怎么會心慈手軟呢?一年以后的一天,曹彬忽然下令將那個下屬抓起來,打了他幾十大板。面對眾人的不解,曹彬說:“一年前,他的罪剛查實的時候,我了解到他才娶了媳婦,如果那時處罰他,打他板子,他的父母一定會認為新媳婦克夫,那就會對新媳婦早罵晚打,新媳婦也會覺得自己命不好,無臉見人,也許會發生什么意外之事也說不準。所以,我遲緩處罰,而且也沒有枉法。”那個受罰的小吏聽說了,雖然身上的皮肉還隱隱作痛,心里卻涌起陣陣感激的暖意。
在北宋歷史上,曹彬被稱為“天下第一良將”。一個“良”字,是對他最好的贊譽。事實上,相比于一個人能做什么,更重要的是他不做什么。作家馬德說:“有些底線是必須堅守的。在原則那里,你失守得越多,人生就淪陷得越多。”正是一個人對于底線的堅守,才奠定了他人生高度的根基。
(摘自《黨員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