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艷 陳桂穎 劉巖 林嵐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神經內科,吉林 長春 130061)
偏癱肩痛是腦卒中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有報道顯示其在外國的發病率高達60%左右,而在我國的發生率約為40%〔1〕。一般情況下,在腦卒中發生后2~3個月會發生肩痛,發病后會直接影響患者的睡眠、生活及上肢運動功能的恢復,并因無法緩解而產生抑郁和焦慮情緒,嚴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2〕,同時也增加了家庭負擔。因此,評估偏癱肩痛時腦卒中患者的生活質量、并找出其相關影響因素,對患者及家屬均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擬分析腦卒中后偏癱肩痛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其影響因素。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就診于吉林大學第一醫院100例腦卒中后偏癱肩痛患者。納入標準:年齡>48歲;首次發病;經臨床觀察后顯示其符合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會議關于腦卒中后偏癱肩痛的診斷標準;肩痛發生在偏癱側,且存在肩關節活動受限的情況;神志清晰,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存在既往肩部病變者;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合并惡性腫瘤者;存在精神病史,或語言表達不清者。
1.2方法 采用腦卒中后偏癱肩痛癥狀評估表、醫院焦慮抑郁量表(HADS)、簡易疲乏量表(BFI)、上肢功能評定量表(FMA)及腦卒中專用生活質量量表(SS-QOL)等調查工具對患者的一般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現狀進行評價,同時分析其相關影響因素。
1.3一般資料調查表 一般資料調查表為醫院自行設計的針對腦卒中后偏癱肩痛患者的調查表,其中包括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平均收入、職業、居住地、腦卒中類型、腦卒中分期及醫療費用來源。
1.4腦卒中后偏癱肩痛癥狀評估表 采用我院自行編制的腦卒中后偏癱肩痛癥狀評估表進行評價〔3〕,評估表中從3個維度展開評價,分別為肩痛頻度、肩痛強度和肩痛困擾度。肩痛頻度分值為1~3分,偶爾(偏癱肩痛癥狀數天發作1次)為1分,經常(偏癱肩痛癥狀每天發生1~3次)為2分,持續(偏癱肩痛癥狀每天發生3次以上)為3分。肩痛強度采用數字評定法進行測量,患者根據自身感受的疼痛程度選擇代表疼痛的數值,輕度肩痛為1~3,中度肩痛為4~7,重度肩痛為8~10。肩痛困擾共包括肩痛影響夜間入睡、肩痛影響康復進程、因為肩痛變得對周圍的事物沒有興趣及肩痛影響日常生活等6個條目。采用5級評分法,從“總是”到“不”依次賦值4~0分,總分值為0~24分,輕度困擾為0~8分,中度困擾為9~16分,重度困擾為17~24分。本問卷經我院康復科領域專家進行評定,結果條目的內容效度指數值為0.80~1.00,問卷的內容效度指數值為0.95,Cronbach α系數為0.819,問卷信度較好。
1.5HADS〔4〕本次調查中采用的量表共計14個條目,其中評估焦慮和抑郁各有7個條目,每個條目最低0分,最高3分。總分0~7分為正常,8~10分為臨界,需要臨床進一步行精神評估;11~12分為抑郁或焦慮。本量表Cronbach α系數為0.762,可信度較高。
1.6FMA〔5〕量表內共計33個項目,每項評分最低0分,最高2分,總分為0~66分。本量表組間信度為0.959,重測信度系數為0.988,可信度較高。
1.7SS-QOL〔6〕量表共計49 個條目,每個條目均采用5 級評分制(1~5分),量表總分為49~245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量表的Kappa 系數在0.816~1.000之間,Cronbach α系數在0.76以上,可信度較高。
1.8BFI〔7〕本量表共計9個條目,其中評價患者現階段的疲乏程度、過去24 h一般的疲乏程度和最疲乏程度有三個條目,評價過去24 h 疲乏對患者生活方面的影響有6個條目,每個條目最低0分,最高10分,總疲乏為以上9個條目的平均分。無疲乏:0分,輕度疲乏:1~3分,中度疲乏:4~6分,重度疲乏:7~10分。本量表Cronbach α系數為0.90~0.92,信度較好。
1.9資料收集方法 有參與本次研究且經過系統培訓的護理人員以一對一的形式進行資料收集,確保每一份問卷的有效性和真實性。本研究共計發放108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100份(92.59%)。
1.10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2.0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單因素方差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2.1腦卒中后偏癱肩痛患者生活質量的單因素分析 腦卒中后偏癱肩痛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為92198分,平均(145.2±22.3)分,其生活質量處于中等水平。經單因素分析后發現,影響腦卒中后偏癱肩痛患者生活質量的因素包括年齡、婚姻狀態、疾病分期、肩外展≥90°、肩外旋、疲乏程度、抑郁、肩痛強度、肩痛困擾和肩痛頻率(P<0.05),見表1。
2.2腦卒中后偏癱肩痛患者生活質量的多因素分析 將偏癱肩痛患者的SS-QOL 總分作為因變量,將經單因素分析后存在統計學意義的變量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影響腦卒中后偏癱肩痛患者生活質量的獨立影響因素為疾病分期、肩痛頻率和疲乏程度(P<0.05),見表2。

表1 腦卒中后偏癱肩痛患者生活質量的單因素分析分)

表2 腦卒中后偏癱肩痛患者生活質量的多因素分析
偏癱肩痛是治療難度較大的一種腦卒中后遺癥,全面了解患者的生活質量有助于提升臨床對其重視度,同時選擇合適的干預方式。本研究顯示,腦卒中患者偏癱肩痛患者生活質量處于中等水平,其與相關文獻報道相一致〔8,9〕。因偏癱肩痛的影響對生活造成了中度影響,其影響由大到小的依次為康復訓練、情緒、日常活動、和他人關系、生活樂趣及睡眠。偏癱肩痛產生的疼痛感不僅會產生機體不適,同時還影響患者的康復訓練。受疼痛影響,疼痛上肢不敢與人發生接觸,因此減少了人與人之間的肢體接觸,同時也限制了和人的正常溝通〔10,11〕。大部分腦卒中患者偏癱肩痛患者均反映疼痛嚴重影響了其睡眠質量,且在活動后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因此,腦卒中偏癱肩痛患者從生活、交際及睡眠等方面均受到了一定程度影響。
腦卒中患者偏癱肩痛影響因素分析:(1)疾病分期因素:從疾病的分期來看,急性期患者的疼痛強度明顯高于后遺癥期和恢復期。在偏癱早期,患側肢體出現肌肉松弛和肌張力下降的情況,此時肩部具有可支撐作用的肌肉數量會減少,在護理和運動不當時容易出現肩關節牽拉造成的疼痛。(2)疲乏因素:疲乏是患者的一種主觀感受,主要體現為缺乏激情、虛弱、受累及對社會和心理的疲勞認知〔12,13〕。患者在機體和心理均比較疲乏的狀態下,會增加對疼痛的感知度,且容易將注意力集中在患肢和疼痛上,造成對疼痛異常敏感。(3)肩痛頻率因素:本研究發現,肩痛頻率和肩痛強度呈正相關,即當患者的肩痛頻率較高時,其疼痛強度也會隨之增大,再次情況下患者感受疼痛的程度也愈加明顯。但是部分研究指出〔14~17〕,其疼痛頻率和強度之間無明顯關系,這可能與偏癱肩痛的癥狀及類型有一定關系。本研究顯示,腦卒中疾病分期、肩痛頻度以及疲乏是影響偏癱肩痛患者的主要因素,且占總影響因素的30%左右,結果顯示,影響偏癱肩痛癥狀的因素還有其他因素,如感覺異常、活動受限及痙攣等,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還需要繼續擴大樣本量進行進一步研究。
綜上,腦卒中后偏癱肩痛患者的生活質量處于中等狀態,其主要影響因素包括疾病分期、肩痛頻度和疲乏程度,臨床應根據影響因素制定合理的干預方案,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