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煒
(山西建工建筑工程檢測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06)
根據《建筑外窗氣密、水密、抗風壓性能現場檢測方法》(JG/T 211—2007)相關規定[1],現場使用的檢測設備是壓力箱,其主要包含密封板、測試外窗與窗的圍護結構,通過風壓供給系統對壓力箱進行送風或者是抽風,從而使外窗的兩側形成正壓差或者是負壓差。同時在壓力箱的壓差測量孔管道位置安裝空氣滲透流量測量裝置,選擇試件的兩側安裝差壓傳感器,并嚴格保證誤差≤示值的2%,且空氣流量測量誤差≤示值的5%,響應速度必須達到風壓測量的規定基本要求。
(1)建筑外窗的氣密性能現場檢測,需要準確記錄外窗室內與室外環境溫度、氣壓數值,若是檢測結果受風速、環境溫度等相關要素的影響,則一定要停止進行檢測,或是有效解決影響因素后再檢測,同時建立合理、有效的安全措施。
(2)關于建筑外窗的氣密性能現場檢測,必須提前測量計算外窗的具體面積,以及弧形與折線窗展開之后的整體面積,同時對外窗縫長度進行測量計算。若外窗室內側密層選擇的是透明塑料膜(厚度>0.2mm),必須確保密封膜完好,而外窗室內洞口位置的圍護結構的密封應選用密封板[2]。
(3)正壓與負壓附加滲透量的檢測,必須提前施以壓力脈沖(壓差絕對值是150Pa,數量是3 個),速度為50Pa/s,同時穩定作用時間≥3s,泄壓時間≥1s,施壓后需要對密封板與透明膜的密封效果進行嚴格檢查。然后進行有序加壓,并對附加滲透量進行準確測量,每一級別的加壓作用時間控制10s 左右,首先進行正壓然后進行負壓,認真、仔細記錄測量值。
(4)根據《建筑外窗氣密、水密、抗風壓性能分級即檢測方法》(GB/T 7106—2008)中針對檢測值的處理相關規定要求展開計算。基于標準狀態下,當壓差為10Pa 時計算得出單位縫長的空氣滲透量是q1,單位面積的空氣滲透量是q2[3]。針對建筑外窗的氣密性能評價,應選擇算數平均值作為依據,然后根據表1 提供的分級指標實行分級。
此住宅工程項目外窗選擇的是鋁合金外開窗(系列是50),寬度是1500mm,高度是2000mm,現場檢測的建筑外窗面積是3.1m2,縫長是2.12m。試驗階段將室內氣壓控制在102.2Pa,溫度是29.3℃。按照《建筑外門窗氣密、水密、抗風壓性能分級即檢測方法》(GB/T 7106—2008)相關規定要求,建筑外窗的氣密性能設計的是6 級。
此住宅工程項目外窗的氣密性能現場檢測順序如圖1 所示。
選擇的試件尺寸必須嚴格控制,寬度≤2400mm,高度≤2400mm,這樣能夠確保密封板或者是塑料薄膜具備良好的剛度,且達到圍護結構連接強度要求。選用的試件必須保證質量完好、性能完善,主要包含五金件、玻璃以及密封等方面。試件安裝墻壁必須平整、干凈,無任何雜物,若是設有窗臺則應保證其深度≤2000mm[4]。首先在外窗開啟縫位置通過塑料膠帶(一般是寬幅面)進行密封處理,緊接著利用雙面膠把塑料薄膜(厚度>0.2mm)與窗口墻壁粘貼,并通過木條進行壓嚴與釘牢,確保密封牢固,以免試驗階段受到氣壓影響而出現密封不嚴問題。此外,風管接口與測試接口需要選擇橡膠墊密封式專用接口,由此不但便于連接與拆卸,也能夠提高密封性。當完成試件安裝、密封以及設備連續等工作,并且通過反復檢查保證無誤之后,則要將測試系統電源有效接通,啟動測試軟件按照具體順序、方法實現外窗的氣密性能測試。

表1 建筑外門窗氣密性能分級(部分)

圖1 外窗氣密性能現場檢測順序
根據《建筑外門窗氣密、水密、坑風壓性能分級及檢測方法》(GB/T 7106—2008)中規定的具體計算方法[5],實現升壓、降壓階段10Pa 壓差的空氣滲透量準確計算,其中正壓計算的結果是:q1=1.42m3(m·h),q2=3.6m3(m2·h);負壓結算結果是:q1=148m3(m·h),q2=3.3m3(m2·h),均達到外窗氣密性能6 級規定要求。
首先是住宅項目的圍護結構表面相對粗糙,選擇的寬幅膠帶與普通雙面膠帶無法實現密封規定要求。其次是項目現場施工環境比較復雜,采用薄膜密封難以進行有效規定,且檢測施壓階段很容易出現脫落,從而導致密封失效。最后是在附加滲透量的測試之前,必須完成外窗開啟縫與鑲嵌縫的密封處理,并對內側窗洞口密封處理(選用塑料薄膜,厚度是0.2mm)。此外,若建筑外窗的尺寸比較大,密封板或者是塑料薄膜的幅面無法全面覆蓋,就難以保證密封處理效果,從而影響檢測結果。
(1)實驗室檢測選擇的裝置是壓力箱,其具備良好的密封性,保證滿足試驗規定要求。現場檢測使用的壓力箱是由外窗、靜壓箱封板以及圍護結構等構成,盡管檢測結果可以真實反映出建筑外窗氣密性能,但是密封處理難度比較大,且密封效果無法到理想狀態。此外,現場檢測采用的供壓系統功率比較低,存在供壓能力弱問題。
(2)在附加滲透量檢測與總滲透量檢測階段,正壓、負壓檢測之前施以壓力脈沖(數量是3 個),表現出的加壓絕對值、加壓速度均不同。其中現場檢測的絕對壓力差值是150Pa,加壓速度是50Pa/s,實驗室的絕對壓力差值是500Pa,加壓速度是100Pa/s。
(3)針對正壓、負壓的附加滲透量與總滲透量檢測而言,其中加壓前、后選擇的試件處理方法有所區別。從現場檢測角度分析,在加壓的前、后必須嚴格檢查密封板或者是透明膜的密封效果;從實驗室角度分析,在加壓的前、后需要把試件能夠開啟的部分進行≥5 次的開關,最后重點對試件玻璃、五金件等完好性進行嚴格檢查。
(4)現場檢測選擇的施壓面是建筑外窗室內面;實驗室檢測選擇的施壓面是建筑外窗是外面。
建筑外窗的氣密性能現場檢測技術控制措施,具體如下:①在進行檢測之前應完成外窗洞口的有效密封處理,并且保證表面平整、干凈,其次選擇雙面橡膠條實現粘貼,利用干硅酮密封膠進行處理;②在密封板或者是塑料薄膜的周圍選擇剛度相對比較強的木條、專用鋁合金條等實現壓實處理,并通過鋼釘或者是碰撞螺栓進行緊固,若是需要還可以進行斜撐支護;③風管接口選擇的是自密封式的接頭類型,經過多次的拆卸、安裝仍能夠保證密封效果,因此對檢查口和風管接口進行合并,利用風管接口進行外窗開啟縫與鑲嵌縫密實度的有效檢查,從而盡可能地確保拆裝前、后的密封板或者是塑料薄膜與外窗洞口的密封效果相同,切實提升檢測準確性;④若建筑外窗的尺寸比較大,需要選擇PVC 軟質水晶版(厚度是2mm)實現拼接的密封處理。而搭接位置選擇雙面泡沫膠條完成粘接,同時粘接位置以15cm 為間隔距離通過“壓塊+螺栓鎖緊”方式進行固定,從而切實保證接縫位置剛度、密封性能達到規定要求。
建筑外窗氣密性能是降低建筑物冷熱能源損耗的重點,也關系住戶的生活舒適性,由此研究建筑外窗氣密性能的檢測尤為關鍵。本文通過分析建筑外窗氣密性能現場檢測方法,同時結合住宅工程項目研究現場檢測技術要點與難點,并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為類似的建筑門窗現場檢測提供指導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