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科技部發布的《科學技術活動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規定》正式生效。該規定覆蓋了科學技術活動的受托管理機構、受托管理機構工作人員、科學技術活動實施單位、科學技術人員、科學技術活動咨詢評審專家、第三方科學技術服務機構及其工作人員6大類主體,64種違規行為。其中明確的違規行為包括在科學技術活動的申報、評審、實施、驗收、監督檢查和評估評價等活動中提供虛假材料,實施“打招呼”“走關系”等請托行為;抄襲、剽竊、侵占、篡改他人科學技術成果,編造科學技術成果,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等此類公眾關注度較高的違規行為。根據規定,科研誠信嚴重失信行為要按程序記入國家科研誠信管理信息系統的數據庫,41個部門據此實現聯合懲戒;同時,壓實從事科研活動的科研院所、高校等單位的第一主體責任,對于個別科研機構“家丑不外揚”的做法,要求強化擔當、履職盡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