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妍 曹麗娟

種植是中藥材行業的“第一車間”,正所謂藥材好,藥才好。但中藥材卻不是人人都能種好的,要做到高質、穩產,手下得有真功夫。
自古以來,中藥材要么野生采集,要么藥農零星種植,靠的是經驗;而現在,中藥材栽培品種已達300種,種植面積接近8000萬畝,就要依賴科學的種植技術與模式做指導。
2018年,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郭蘭萍研究員團隊獲批科技部重點領域“中藥生態農業創新團隊”。她們所從事的,正是中藥生態農業種植技術與模式研究。近20年來,已走出了“不向農田搶地,不與草蟲為敵,不懼荒坡林立,不負山青水綠”的中藥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之路。
草木有心,物各有性。郭蘭萍團隊所做的,正是用科學的力量讓本草重歸自然生長環境,護其本心與本性,從源頭保障和提升中藥材品質。
從野生到栽培
數據顯示,已實現人工栽培的藥用植物95%以上具有連作障礙,不僅導致中藥材質量下降,病蟲害高發甚至絕收,還造成土地利用緊張,迫使道地藥材主產區轉移。同時,中藥材農殘重金屬含量超標,也嚴重危害了人民用藥安全。
郭蘭萍團隊以2015年版《中國藥典》所載藥用植物和藻菌類中藥材為主,統計分析其生境及面臨的環境脅迫。發現自然情況下,只有0.94%的藥用植物以大田栽培為主。藥用植物最常見的生境分兩大類:一類自然生境為林緣、林下,約有42.53%;另一類自然生境在路旁、山坡地、荒地、沙地,約有43.78%。前者主要環境脅迫為弱光、病蟲害等;后者為干旱、強光、紫外輻射、養分缺乏等。
郭蘭萍發現,藥用植物在長期適應特定脅迫的過程中,不斷積累相關遺傳及表觀遺傳變異,成為其品質形成的重要條件,合成和積累次生代謝產物是藥用植物最重要的環境脅迫防御策略。由此,她指出模仿化學農業的大肥、大水、大量使用農藥的種植模式不適合中藥材栽培。因此探索適合中藥材種植的理論方法和模式,成為郭蘭萍所帶領的科技部重點領域“中藥生態農業創新團隊”的使命。
2018年,團隊制定的團體標準《中藥品牌評價 第2部分 中藥材》中明確指出,“中藥生態農業是一種應用生態學原理和生態經濟規律,以社會、經濟、生態綜合效益為指標,結合系統工程方法和現代科學技術,因地制宜地設計、布局、生產和管理中藥農業生產的發展模式?!惫m萍介紹,她們要做的就是將我國古老的“天人合一”式傳統農業模式與生態農業模式相結合,探索中藥生態農業的理論和實踐。
而中藥生態農業這一概念的提出本身,就是一個長期摸索、實踐的過程。
擬境效應與擬境栽培
2004年,郭蘭萍與導師黃璐琦研究員首次明確提出中藥資源生態學的概念。經過十余年發展,成果不斷。
“有效恢復中藥材生產立地條件與土壤微生態環境修復技術”項目榮獲2014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是團隊開展中藥生態農業實踐的早期探索,是國家首次支持中藥材生態種植相關的研究項目,也開創了此類成果獲國家獎的先河。
“十二五”期間,團隊依托中國中醫科學院黃璐琦院士領銜的“高分辨率衛星支持下的道地藥材栽培信息服務應用示范”項目,在衛星遙感、大數據等技術支撐下,對我國的中藥材資源進行了全面調查,掌握了中藥材分布、生長、品質和生產區劃模式等一手資料。
正是在長期研究與實踐中,郭蘭萍發現:“越在環境惡劣的地方,中藥材的品質常常越好”?!霸趯共焕h境的過程中,植物體內會形成一個緩沖體系,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次生代謝產物,而決定中藥材品質的就是它所含的次生代謝產物。”郭蘭萍解釋,“一定的環境預脅迫,會提高植物對次生代謝產物的積累,從而提高植物對逆境的適應性?!?/p>
郭蘭萍把這個發現叫做道地藥材的“逆境效應”。同時她也在思考,如果能夠利用“逆境效應”來調控中藥材次生代謝產物,是不是就能夠掌握道地藥材的獨特品質“密碼”?
基于這一認識,郭蘭萍提出了道地藥材“擬境栽培”的思路。所謂擬境栽培,就是模擬中藥材自然生境栽培的種植方式,“一種藥材野生在哪種生境長得好,就模擬出哪種生境讓它生長,遵循自然的本來面目,不采用化肥農藥,也不刻意除蟲除草”。這是一種講究“人種天養”與現代農業技術相結合,以期實現“天地人藥合一”的仿生栽培模式。
多年生產實踐證實,擬境栽培的中藥材不受農藥和環境污染,植株本身的免疫力和抵御環境脅迫的能力大為提高,不僅更好地實現了藥材健康生長,而且還提高了有效成分含量。
無論理論還是實踐都在告訴人們,中藥生態農業具有完全不同于常規作物農業的特點,在生態種植方面具有巨大優勢。
“我有一個夢想”
第二屆中國中藥資源大會上,郭蘭萍團隊發布了“不向農田搶地,不與草蟲為敵,不懼荒坡林立,不負山青水綠”的中藥生態農業宣言,言簡意賅地描述了中藥生態農業的核心特征及目標,指明了未來中藥生態農業前進的路徑和愿景。
多年努力下,生態種植技術已落地生花。團隊構建了中藥材生態種植模式和技術評估體系,已形成生態種植模式和技術100套,并在全國不同區域大面積推行。僅2019年,團隊就累計示范和推廣 60余萬畝,培訓技術人員約2000人次,農民10余萬人次,形成了良好的經濟效應及生態效益。
同時,中藥生態農業還為產業扶貧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與技術保障?!柏毨У貐^開展中藥生態種植得天獨厚,將當地的自然生態優勢與中藥產業需求有機結合,大力發展中藥生態農業,是我們的理想,更是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重要機會?!?/p>
如今,生態文明建設已成共識,“推行中藥材生態種植”也被寫入2019年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中藥生態農業已成為我國中藥農業的國家戰略;2020年,全國農技中心要求各省組織實施中藥材生態種植技術集成與示范推廣,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作為技術支持單位全程提供技術服務。
“我有一個夢想,就是有一天讓中國90%以上的中藥材實現生態種植,讓中藥生態農業成為全世界的生態農業典范?!惫m萍曾這樣講。而今,中藥生態農業不僅在產業扶貧中大放異彩,且已成為全球生態農業中最有活力和前景的新領域。
郭蘭萍用20年的潛心研究為這個夢想打造出了扎實的根基,讓它接地氣、夠分量,而國家政策與文件的頻頻出臺,則為這個夢想插上了翅膀,讓它有東風可借,有憑仗可倚。如此夢想,方可真正照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