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娜



成渝地區高質量發展,靠“雙核驅動”。具體到西端這一“核”,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正是題中應有之義。
在7月27日召開的四川省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上,“成都都市圈”一度成為熱詞,并明確提出“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的目標是構建以成都為中心的現代化都市圈”。
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交通是基礎,產業、經濟、民生是重點。今年以來,成德眉資四市加快同城化在多個領域深入合作:成德兩市加快產業對接,共同打造國家級鐵路物流基地;成眉兩市重在統籌規劃,加強在工業、交通、農業等領域的編制銜接;成資兩市深入推進公共服務一體化,在旅游民生等領域加快實現服務同城化……隨著四市同城化發展,在不久后,四地居民將“如居一城”。
? 構建綜合交通路網 打造“半小時通勤圈”
“現在去成都好方便,公交直接接駁地鐵。”7月20日一大早,德陽至成都地鐵3號線擺渡車正式通行,為兩地市民的往返提供了除高鐵、大巴之外又一種更加便利快捷的公共交通方式。
交通出行是否便捷,是同城化最為直觀的表現。2020年,以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的破局為標志,成德眉資同城化再次向前邁出一大步。在四川省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上,共有8項協議進行了集中簽署,其中一半協議與交通建設有關。
在共建軌道上的都市圈方面,四市加快構建以軌道交通為骨干的多節點、網絡狀、全覆蓋交通網絡,推動都市圈內交通由“互聯互通”升級為“直連直通”。
目前,以軌道交通為骨干的“1小時通勤圈”是都市圈的基本范圍,而成都經濟圈打算把時間再壓縮一半。據了解,成都至德、眉、資,日開行動車已達88對,初步形成了“半小時軌道通勤圈”。
而成自宜高鐵、成蘭鐵路建設正加快推進,成達萬高鐵、成渝中線高鐵、成都外環鐵路、成資市域鐵路3線、成眉市域鐵路S5線、成德市域鐵路S11線開工建設,推動城市軌道交通加速成網。
都市圈高、快速通道路網更加暢通,成都至德陽、眉山、資陽分別建成2條、2條、1條高速公路通道,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由1965公里增加到2545公里;東西城市軸線成都東段、天府大道北延線、金簡仁快速路、成資大道建設繼續推進,新建(在建)里程856公里;基本消除交界地帶“斷頭路”“瓶頸路”,形成內暢外通的都市圈路網。
綜合交通樞紐建設也在全面推進——成都國家級國際航空樞紐、成都國際性鐵路樞紐、西部陸海新通道國家重要商貿物流中心地位不斷得到鞏固,成都都市圈綜合交通樞紐能力不斷增強。高標準建成投運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形成“兩場一體”運營成都模式。成都國際性鐵路樞紐功能不斷提升,建設成都“一帶一路”國際多式聯運綜合試驗區,基本形成輻射歐亞、聯通世界的國際多式聯運體系及機制;物流基礎設施和集疏運體系不斷完善,基本實現物流體系同城化。
? 多元協同發展 構建產業生態圈
今年4月,總投資約500億元的四川天府新區“紫光芯城”項目,在成都科學城開工建設。項目建成后,將對集成電路、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產業從研發源頭上形成強勢引領。
在電子信息產業方面,作為成都市建設的66個產業功能區之一的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肩負著成都電子信息產業突破萬億級的歷史使命。
隨著成都都市圈的建設,成都將攜手另外三座兄弟城市共同演繹精彩,為成都都市圈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圈注入更多動能。
不久的未來,一個完整的產業生態圈將在四座城市形成一個“圈”——以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為核心,聯動成都科學城、四川中江經濟開發區、天府新區眉山片區、資陽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等平臺載體,協同發展電子信息制造和軟件信息與服務,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四座城市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既做到產業協同,又錯位分工。這樣的模式,不僅將應用于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圈,還將在智能制造、航空航天、軌道交通、醫藥健康、先進材料、綠色食品等十余個產業生態圈中顯現,成為成都都市圈參與區域競爭的新賽道。
成德兩地,將加快建設成都國際鐵路港、德陽國際鐵路港、德陽經開區等產業功能區(園區),共同培育臨港軌道交通制造、通航制造、能源裝備制造等產業集群。成眉兩地,將以產業生態圈理念統籌推進成都科學城、天府文創城、眉山高科技產業園等19個產業功能區建設。成資兩地,將推進臨空經濟區“一區兩片”統籌聯動,著力打造引領成渝地區中部崛起的以臨空產業為特色的同城化率先突破區。
? 聚焦群眾關切 共享優質公共服務
同城化,關鍵在于“同”。同城化的高級目標,就是讓市民在這個都市圈中,真正實現生活的同城化。
“方便,不用去成都也能找華西醫生看病了!”近日,王先生拿著病歷,從資陽市第一人民醫院走了出來。和他一樣,選擇到這里看病的資陽市民還有不少,其中一個原因,便是因為資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是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盟友”。
早在2016年,資陽市人民政府便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簽訂了深化辦醫合作協議。3年后,搭乘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的“快車”,雙方進一步推動優質醫療服務共享,簽訂了第二輪合作辦醫協議。根據協議,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將繼續領辦資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并將其建成功能齊全、服務一流、管理現代、群眾滿意的區域醫療中心……
在醫療方面,將推進成都市網格化城市醫聯體建設試點,推動都市圈三甲醫院與其他醫院建立對口支援、巡回醫療和遠程醫療制度,實現優質醫療資源精準下沉;加快建設成德眉資四市全民健康信息平臺,依托省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推動四市平臺互聯互通、數據共享,實現都市圈公立醫院電子健康就診“一碼(卡)通”。
在教育方面,將深化基礎教育合作,推進成都優質民辦中小學校采取教育集團、學校聯盟等方式與德眉資三市開展跨區域合作辦學;同時聯合打造教師成長共同體,利用“互聯網+教育”等新模式,擴大優質教育覆蓋面。
德陽、眉山、資陽的學生,在教室就能聽到石室祥云、七中網校等成都名校的課程──這樣的場景已經實現。為進一步加強教育合作,推進公共服務同城化發展,成都已牽頭制定了《加快成德眉資教育同城化發展實施方案》。根據方案,四市將搭建“八大共享平臺”,目前平臺已延伸服務三市,118個班級、5551名學生共享到了優質教育資源。
在養老方面,根據成德眉資四市簽訂的養老服務同城化發展協議,四市的社會化養老機構如果收住四市中非本地戶籍老年人,將享受戶籍老年人所在地對養老機構的床位運營補貼。
在公積金方面,已經簽署成德眉資住房公積金同城化發展合作協議,將積極推動政策全面協同、數據互聯互通、系統共建共享、隊伍共育共進,按下了省內同城區域公積金發展的啟動鍵。
從理念到實踐,從戰略到行動,成德眉資同城化已經進入全面啟動、蓄勢而起的新階段。未來,四市將致力于推動成德眉資空間同構、功能同建、產業同聯、基礎同網、服務同享、生態同保,加快構建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的區域協同發展利益共同體,并推動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責編/謝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