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鑫宇



長江穿城而過,不僅讓“瀘州造”白酒綿延千年,還提供了天然的“黃金水道”,讓來自世界各地的“尖貨”集聚于此。
地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交匯處的瀘州,擁有四川第一大港——瀘州港,航運優勢得天獨厚。7月召開的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提出“支持瀘州建設長江上游航運貿易中心”,更是為瀘州的發展尤其是水運提檔升級按下了“加速鍵”。
?通江達海 多式聯運無縫銜接
秋分時節,行走在波瀾壯闊的長江邊,陽光輕輕灑落,微風迎面拂來,令人好不愜意。在觀賞景色之余,瀘州港岸上的另一番場景也同樣惹人注目:五顏六色的集裝箱鱗次櫛比,岸橋吊具起起落落,還有滿載而來的火車傳來陣陣鳴笛聲。
瀘州港是交通運輸部確定的全國內河28個主要港口之一,同時也是全國首批國家進境糧食指定口岸、全國首家鐵路直通集裝箱碼頭實現無縫對接的內河港口。“從海外進口的汽車配件在這里中轉,運往澳大利亞的鐵礦石從這里出發……”四川瀘州港務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黃兢介紹,作為長江上游重要港口,瀘州港可謂聯通西南地區與沿海地區的水路“大動脈”。
一港通天下。瀘州市委八屆九次全會提出“要建設長江上游航運貿易中心,發揮四川水運首港優勢”。8月4日,瀘州市委副秘書長、市委辦公室主任張司倫在解讀瀘州市委八屆九次全會精神新聞發布會上指出,“建設長江上游航運貿易中心,是瀘州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主攻方向和著力重點。”
在此背景下,瀘州應如何大力發展航運貿易?黃兢給出了答案:瀘州港正運用自身優勢,發揮著通江達海的作用,實現“鐵、公、水”多式聯運無縫銜接。目前,瀘州港已向南開通瀘州至廣州、欽州鐵海聯運班列,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和北部灣經濟區;向東開行瀘州至上海升船機“五定”外貿直航班輪,時間由18天縮短至12天;向西開行“蓉歐+瀘州港”號鐵水聯運班列,實現長江水運和蓉歐班列無縫對接;向北測試開行“瀘州酒北上、北糧南下”專列。
?整合資源 打造航運物流“航母”
2019年9月,四川省港航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省港投集團”)在成都揭牌成立,正式整合瀘州港、宜賓港和樂山港。
“四川水資源豐富,已建成投運瀘州、宜賓等五大港口,但水運資源分散、港口項目分散、多而不強,亟待整合發展。”談及為何要整合多地資源,省港投集團相關負責人直言,整合港口資源是為了實現全省港口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運營和統一籌融資建設,以更好地發揮四川水運資源優勢,推動沿江臨港產業優化布局,支撐四川經濟高質量發展。
時隔不到一年,今年5月,省港投集團二級平臺公司川南港務運營有限公司在瀘州成立,主管瀘州、宜賓、樂山三地港口和航運等業務,進一步深化港口整合。平臺公司落子瀘州,也讓作為全省核心港口的瀘州港更是如虎添翼。
港口的整合給各地帶來了哪些好處?黃兢表示,有了省上更高層面的統籌與規劃,港口和城市的發展也更加協同共進。他舉例道,比如瀘州、宜賓攜手打造外向型航線,一條航線可以多家公司來經營,形成協同效應,兩個城市的外貿箱可以上一條船,運營成本降低,最終反饋給社會的單箱運輸費用可以有效降低。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推進,給瀘州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遇。除了在川港口得到有效整合外,今年以來,瀘州與重慶之間的聯系也更為緊密。4月,瀘州與重慶市榮昌區、永川區、江津區三地達成行動計劃,其中提到要聯合運營長江上游水運外貿直通船和水上快運精品航線,共同打造長江上游航運中心;9月,瀘州與重慶市涪陵區簽約,兩地將搭建政企交流合作平臺,在交通物流合作、產業協同發展等六個方面加強合作……
“以往,川渝兩地各港口間競爭大于合作。”黃兢坦率地說,如今“抱團”發展共建長江上游航運貿易中心,對于兩地來說有利無弊。
?多方突破? 鼎力建設航運貿易中心
在建設長江上游航運貿易中心過程中,瀘州有著明確的定位:一是航運中心,瀘州有四川水運首港的優勢,有地處川渝滇黔結合部的區位優勢,有國家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重大機遇;二是貿易中心,立足瀘州的開放口岸和平臺優勢,著眼打造長江上游進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進出口加工貿易中心。
建設長江上游航運貿易中心,瀘州要從哪些方面重點突破?對此,瀘州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瀘州將重點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多式聯運樞紐建設、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三個方面進行突破。
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瀘州將構建“水、鐵、公、空”沿江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內聯”構建經濟圈高效便捷交通網、“外暢”打通南向東向出川大通道;在多式聯運樞紐建設方面,構建“東、西、南、北”四向運輸通道,做強瀘州港樞紐功能;在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方面,構建“站、園、區、圈”現代物流體系,圍繞航運物流,做強川南港務運營中心,培育形成航運服務集聚區。
就目前來看,瀘州港交通條件已具備一定優勢:位于瀘渝高速、隆納高速、成自瀘赤三條高速構成的93公里繞城高速圈內;進港專用鐵路直通港口堆場;港區距離空港—云龍機場僅18公里。可謂“水、鐵、公”聯運無縫銜接,外部集疏運體系健全。2019年,瀘州港外貿箱量達4.9萬標箱、增長34.9%,鐵水聯運箱量達4.1萬標箱、增長17%,連續多年位列中國港口海鐵聯運集裝箱碼頭前10名。
推動長江上游航運貿易中心建設,“黃金水道”上一切皆有可能。(責編/余娜)
|書記聲音|? ? ? ? ? ? ? 瀘州市委書記劉強
牢牢把握瀘州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著力方向和目標定位。堅持把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發展使命,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深入貫徹省委“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戰略部署,深入實施“六大攻堅行動”,發揮比較優勢,彰顯瀘州特色,著力建設長江上游航運貿易中心、區域醫藥健康中心、跨行政區組團發展模式的融合發展示范區、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區、內陸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拓展發展新空間、借用發展新力量、增創發展新優勢、取得發展新成效,支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南翼跨越,爭創全省和成渝地區經濟副中心,打造“一極兩中心兩地”重要支點。
依托長江黃金水道,強化瀘州港樞紐功能,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構建“水公鐵空”立體綜合交通網絡,大力發展多式聯運和現代物流,加快形成航運貿易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