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吳瑕



南國燈城,鹽都自貢;中國酒城,醉美瀘州;大千故里,甜城內江;萬里長江第一城,酒都宜賓……緊挨重慶的川南四市,歷史同脈、文化同源、地理同域、經濟同體,既各具特色,又一衣帶水。
作為四川經濟發展的重要陣地、南向開放的重要門戶,川南四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單打獨斗到抱團發展,川南四市不是簡單的城市量的疊加,而是城市之間質的交融,瞄準建設全省第二經濟增長極,川南經濟區一體化步伐不斷加快。
今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的提出,為川南經濟區注入了一針“強心劑”,川南四市攜手渝西城市群,互聯互通、融合發展,以共建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為契機,構筑起協同發展的新態勢。
? 交通讓川南“抱得更緊”
初秋,站在沱江之畔,從內江塔山公園向遠處眺望,川南城際鐵路(內江段)三元沱江大橋連接著沱江兩側,藍色的邊拱與橋梁融為一體,在陽光的照射下如天邊彩虹般熠熠奪目。
行走在平坦的橋面上,沐浴著陽光與微風,舒適愜意之感油然而生。“這座跨江大橋是川南城際鐵路三元站的組成部分,已在5月底完成建設。”中交三航局川南城際鐵路一標段市中制梁場場長陳樂堅指著右聯線上的架梁機說,川南城際鐵路(內江段)目前正在進行架梁工作,制梁場工人們正加緊加工鋼筋、澆筑混凝土,預計10月下旬完成整個一標段的架梁工作。
以架梁、鋪軌、“四電”及站房建設為主線,川南城際鐵路內自瀘線正在全力建設中。鐵路接軌內江北站,一路向南,形成“人”字形,一條內自瀘線、一條自宜線,將自貢、瀘州、內江、宜賓連成一個緊密整體,不僅能縮短城際間的時空距離,還將促進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加快融合。
“內自瀘線預計明年6月30日建成通車,自宜線預計2023年底建成。”參與川南城際鐵路建設的自貢市鐵建辦主任林劍說,目前項目自貢境內線下工程已完成,一座集公交、客運樞紐、游客集散中心于一體,頗具自貢文化特色的自貢東高鐵站已初具雛形。
全線建成后的川南城際鐵路,北接成渝高鐵、南接成貴高鐵、東連在建的渝昆高鐵,打通了云貴川渝快速通道,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城際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川南城市群的快速客運通道之一。“四市之間‘半小時經濟圈,四市至成渝兩地‘一小時經濟圈不再是夢想。”林劍充滿了期待。
如今,逐漸補齊鐵路“短板”的川南經濟區,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項目,如雨后春筍般有序開工。成自宜高鐵拉開全線制梁的序幕,自貢至重慶鐵路正在爭取納入國家規劃,成渝鐵路成都至隆昌段、隆黃鐵路隆昌至敘永段擴能改造……越來越密的交通網讓川南經濟區與重慶核心圈城際鐵路網絡連接得更加緊密,為內自同城化、川南經濟區一體化,打造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實現南翼跨越提供強有力的交通保障,快捷聯通的連綿城市群正在加速形成中。
? 產業集聚聯手“入圈”
協同,是川南經濟區產業一體化發展的關鍵。細數川南經濟區的產業,四市都有響當當的“產業招牌”,不僅有白酒、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新材料等產業,也有具有川南地域特色的農業及農副產品,還有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
然而,產業分散、沒有形成合力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川南四市,并且川南地區城市是老工業基地,還面臨產業轉型的問題。如何打破僵局,加快培育新興產業?協同打造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是川南經濟區作出的重要抉擇。
在自貢市沿灘高新區,川南新材料產業基地應運而生。“川南鹽氣資源豐富,擁有發展化工新材料產業的良好基礎。”自貢市沿灘高新區項目推進辦副主任陳松說,川南新材料產業基地的建立,能吸引瀘州、宜賓的化工企業在這里布局,將原來散、亂布局的化工企業集聚在一起,實現化工生產的科學布局和集約化發展。
產業要集聚,區域要合作。以“聯盟”為紐帶,川南四市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在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清潔能源、新材料、現代醫藥、節能環保、現代物流七個領域分別由四市牽頭組建區域產業聯盟。四市聯手,有分工有合作,聚焦創新驅動、資源共享,優勢凸顯、錯位發展的產業空間布局不斷優化。
一體化發展的產業為川南渝西融合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今年,川南與渝西頻頻“走親戚”,攜手合作、融合發展。瀘州牽手江津區,將在產業協同、平臺建設等7大領域開展合作,雙方還將聯合宜賓、遵義等地,共同打造“中國白酒金三角”“中國康旅金三角”。內江攜手榮昌區,將共建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助力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建設,推動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川南渝西密集往來的同時,凱盛(自貢)太陽能材料項目一期工程建設工地上也是一片繁忙景象。“這個項目是自貢沿灘區和重慶高新區共同推進的‘飛地項目,建設一窯四線超白壓延玻璃生產線,并配套建設四條鍍膜鋼化深加工生產線和一條絲印鋼化深加工生產線。”陳松說,目前正在進行廠房建設,預計今年12月底前完成設備安裝調試,并點火試運行。
腳步不停,動作不斷,明晰的發展定位,是川南經濟區產業發展一體化提質加速的基礎。
? 內外聯通織密“物流網”
9月22日,川南現代物流產業聯盟第一屆第一次理事會擴大會議舉行,川南42家企業達成了加強產業協作,協同開發市場,以物流園區為載體,推進公路、鐵路、水路、航空等物流方式合理銜接的共識。
“物流連通著產業發展的上下游,是從種子到筷子、從田間到舌尖的過程。”自貢市口岸與物流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賴遠馳形象地描述著建立“通道+樞紐”物流體系的重要性。
川南四市是成渝城市群南向開放的重要區域,岷江與長江交匯的宜賓、沱江與長江交匯的瀘州都是長江上游重要的港口。“縱橫交錯的鐵、公、水、空,以及城際互通、區際互連的立體交通網絡,是川南現代物流發展的優勢。”賴遠馳說,川南現代物流產業聯盟組建的目的就是要發揮聯盟“聯手”的優勢,實現信息共享,利益聯結,向外打通南向出川通道,積極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激活通道活力。
聯盟“聯手”的優勢,在川南現代物流產業聯盟秘書長傅翔看來,能最大化發揮物流企業的價值,尤其是隨著川南渝西城市的融合發展,有利于川南經濟區發揮連接成渝的區位優勢,充分利用川渝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深度參與川渝兩地經濟合作與競爭,提高開發開放水平,打造成渝城市群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
與此同時,宜賓、瀘州不斷加強與重慶沿江協同發展,打造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內江攜手自貢共同推動“蓉歐+”東盟國際班列內江基地、西南(自貢)無水港和廣西欽州港、防城港合作。內外連通的“物流網”,將扭轉川南經濟區物流產業“多、散、弱”的局面,實現川南經濟區一體化發展,支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南翼跨越。
以川南現代物流聯盟為紐帶,以現代物流產業園區為載體,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開啟了物流一體化建設的新篇。“依托‘蓉歐+東盟國際班列和渝新歐班列,提升通道運輸能力和物流發展質量效率,推動川南渝西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賴遠馳說,以西南(自貢)國際陸港、內江國際物流港、榮昌貨運機場、渝新歐國際班列、瀘州港、凱迪物流城為支撐的現代化物流樞紐體系,將全面提升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的物流現代化水平。
? 川南渝西融合“提速”
一座鹽都、一座甜城,自貢和內江地緣相近,人緣相親。2018年,自貢、內江兩市政府簽署了《推動內江自貢同城化發展合作協議》,共同推進川南政務服務一體化建設,優化川南經濟區營商環境。
在內江工作的市民張靜享受到了“咸甜”碰撞后帶來的紅利:“自從辦了內自公交‘一卡通,再也不用分別辦理自貢和內江的公交卡,方便了許多。”現在每到周末,張靜都會帶著家人外出游玩,切切實實感受到了旅游同城化的好處,“去恐龍博物館、鹽業歷史博物館、內江大千園、古宇湖旅游區等景區,兩地居民享受到的待遇是一樣的。”
作為川南成員,自貢、內江主動承擔起川南經濟區一體化發展的責任擔當,在公積金貸款、醫保、就業、司法等領域實現同城化服務。“截至7月底,兩市共支持13戶職工辦理異地購房,合計發放貸款金額353萬元。”內江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資金運作科科長胡瑞燕透露。
落地落實的公共服務,是川南經濟區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內容,今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的提出,又賦予了內自同城化新的內涵。
兩市迅速形成共識,將內自同城化發展放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大格局中謀劃推進,共同研究起草《內自同城化發展總體方案》,并規劃籌建川南現代產業集中區(內自合作園區),搭建起川南渝西融合發展重要載體。
以內自同城化為基礎,川南經濟區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在內江隆昌成立川南幼教集團,助推川南片區教育均衡發展;加強川南城市間醫療衛生聯動協作;積極推進向家壩灌區一期一步工程等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四市之間正形成互惠互利、優勢互補、合作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局面。
同心同向、聯動發展,川南經濟區產業集聚發展、交通一體化、公共服務一體化等實實在在的民生成果逐漸顯現,成為川南渝西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發展的強有力支撐。(責編/謝鑫宇)